文化部部長:努力開創對外及對港澳臺文化工作新局面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5-12 14:32 來源: 文化部網站
【字體: 打印本頁

    春暖花開,一年一度的全國文化廳局對外及對港澳臺文化工作會議又召開了。這次會議是在我國全面深化改革、擴大對外開放的大背景下召開的。2013年,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把推進文化體制機制創新、提高文化開放水平作為文化領域改革的重大任務,從戰略全局上指明了新形勢下文化改革開放的目標方向,揭示了提高文化開放水平的重大意義。一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在一系列重要講話中深刻闡述了文化建設的重大意義。我們要深刻領會十八屆三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認識到擴大文化對外開放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必然要求,是增強我國文化軟實力的迫切需要,不斷增強做好對外及對港澳臺文化工作的責任感、使命感,不斷拓展對外及對港澳臺文化交流的廣度和深度,更好地發揮對外及對港澳臺文化工作所具有的“以文化人、以文促情、以文建信”的重要作用。

    下面,我根據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以及全國宣傳部長會議等有關會議精神,結合當前我國外交大局和對外及對港澳臺文化工作談幾點意見,希望和大家共同交流。

    一、對外及對港澳臺文化工作所面臨的國際形勢

    在座的各位都是從事對外及對港澳臺文化工作的,從事對外及對港澳臺工作就不能不研究國際形勢。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當今世界正處在大變革大調整之中。”這一科學論斷精闢概括了當前一個時期國際形勢特別是戰略形勢演變的基本特徵。總體來看,國際格局正在發生深刻演變,表現在新一輪大國關係正在調整,大國間競爭與合作同步進行,國際力量對比朝著相對均衡的方向發展,新興國家日益重要,影響日益擴大。目前在我國周邊,一些不確定、不穩定的因素在增長,但總體上看呈現出緊張而不失控的狀態。

    綜合來看,我外交大局在此背景下正經歷著幾個重大轉變:國家利益分佈從集中于本土向本土和海外並重、國家實力建設從側重硬實力向硬實力和軟實力並重、外交工作的內涵和外延以更多局限在傳統領域向傳統領域和新興領域並重。這些轉變,意味著我國外交工作已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新時期外交是內外兩個大局緊密互動、內政外交更加融于一體的外交,所面臨的挑戰和機遇前所未有,而且不少難題和挑戰往往發生在內政外交的結合部,這給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做好對外及對港澳臺文化工作,胸中一定要裝著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國內大局就是“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國際大局就是為我國改革發展穩定爭取良好外部條件,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維護世界和平穩定、促進共同發展和人類進步。

    當前國際戰略形勢中出現的深刻變革和複雜調整,是在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趨勢深入發展的推動下,各國利益出現新的變化、實力出現新的消長、政策出現新的變動等多方面因素交織互動的結果。在這些現象的背後,也蘊涵著世界各國綜合國力的競爭,不但有經濟、科技、軍事等方面的硬實力競爭,各國在思想文化領域的“軟實力競爭”也非常激烈。

    在新一輪的世界競爭中,世界各國尤其是主要大國對提高國家軟實力非常重視,而在軟實力中,文化又是最核心的內容。長期以來,歐美日韓等許多發達國家十分重視提高自身文化軟實力,紛紛制定文化立國戰略,從政策措施、資金扶持、市場培育等方面入手,積極培育大眾文化,壯大文化産業,推行文化外交,探索文化傳播新途徑,提升本國文化軟實力和國際影響力。在傳播本國文化、提升國家軟實力過程中,文化外交已成為與政治外交、經濟外交並重的三大基石之一。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大力推動文化走出去,因為這是一個符合世界發展潮流、符合形勢發展需要的重要對外戰略。

    面對這樣的形勢,我們必須大力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把提高文化軟實力作為提高綜合國力非常重要的方面。當前,我國在提高文化軟實力上面臨著極好的機遇。國際社會對中國的關注進一步上升,在這種關注中,客觀理性的聲音有所增加,積極評價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成就,對中國道路、中國模式、中國制度乃至於中國價值觀念的理解不斷加深,認同度有所提高,更多的人願意正視、了解中國的發展模式、發展道路、發展制度以及中國特色的獨特性。世界上許多知名政治人物都已經以不同方式承認世界上有不同的發展模式和發展道路,許多國家對中國的期待和敬重都有所增加,這是近年來出現的非常重要的態勢,説明我們面臨著很大機遇。但是也要看到,“中國威脅論”“中國崩潰論”等“唱衰中國”的噪音、雜音也不時出現,不斷翻新。新形勢下,我們要全面把握機遇,沉著應對挑戰,善於在複雜局面中發現機遇,善於在形勢發展中搶抓機遇,善於在挑戰中創造機遇,進一步解放思想,攻堅克難,努力開創對外及對港澳臺文化工作的新局面。

    二、對外及對港澳臺文化工作的目標和任務

    去年年底,中央政治局就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進行第十二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學習時強調,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關係“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他指出,要提高對外文化交流水平,完善人文交流機制,創新人文交流方式,綜合運用大眾傳播、群體傳播、人際傳播等多種方式展示中華文化魅力。這一重要論述和決策部署,深刻揭示了提高文化開放水平的重大意義,從戰略上指明了新形勢下對外及對港澳臺文化工作的目標方向。為實現這一目標,我們要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第一,加強頂層設計和統籌規劃。

    做好對外及對港澳臺文化工作,離不開清晰的頂層設計和系統的政策規劃。文化外交作為我國整體外交工作的重要支柱之一,在開展對外交往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我們的對外及對港澳臺文化體系既有明顯的歷史優勢,又有急迫的現實挑戰。在座各位不少都是對外及對港澳臺文化戰線上的老兵,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們都會感到目前的工作體系和客觀要求存在一定脫節。當前對外及對港澳臺文化工作急需創新發展理念,加強自上而下的頂層設計,建立具備執行力的發展規劃。過去幾年,我們已經建立起對外文化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制度,這就是我們加強頂層設計的一個切實舉措,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推動這個機制更好地凝聚各部門合力,力爭在對外及對港澳臺文化工作中有更大作為。

    做好對外及對港澳臺文化工作,規劃十分重要。目前,我們正準備制定事業發展規劃,一些具體領域的已經做出來了,比如海外中國文化中心發展規劃。我希望這對未來一段時期內的對外及對港澳臺文化工作切實起到指導作用,更好地提升我們的統籌協調能力。

    第二,努力創新工作思路、形式和內容。

    開展對外及對港澳臺文化工作,不能僅僅滿足傳統的舉辦演出、展覽,一定要積極創新思路,不斷豐富工作的形式和內容,特別是在當前,要通過加強人文思想交流來宣傳中國夢。最近大家都注意到習近平總書記在歐洲訪問期間多次有關文化的重要演説,專門分析了中國夢和歐洲夢是相通的,大力倡導世界文化多樣性,全面介紹中華優秀思想文化對於人類文明的貢獻,強調文化互鑒互融的重要性,為我們指明了工作方向。我們要通過加強人文思想交流來宣傳中國夢,培育海外知華、友華力量。去年文化部成功舉辦了“漢學家與中外文化交流”座談會,這個活動在國內外産生了很大影響,為中外思想文化領域的對話和交流又創建了新的平臺。人文思想領域對話交流是對外文化工作中非常重要的、高端的活動形式。我們要在這方面總結經驗,下更大的功夫。下一步,在繼續推進漢學家工作的同時,可以嘗試通過在國際多邊文化交流平臺設置議題的方式,繼續同更多國家和國際組織加強人文思想領域的對話,尋求共鳴和共同點,幫助全世界更準確深入地了解中國文化、理解中國特色、認識中國道路,從而更客觀地看待中國,理解和認同中國當代價值觀和發展模式。這些活動比單純舉辦一個演出、一場展覽更具影響力和傳播力。

    去年,我們還組織開展了首個大型文化軟援助項目,為緬甸辦好第27屆東南亞運動會開閉幕式提供技術支持。作為中央在中緬關係關鍵時期做出的重要部署,該項目的受眾範圍和影響力都遠遠大於傳統援外工程。整個援助項目最多時有300個中方專家在緬甸工作,幫助其完成了一場非常現代化的開閉幕式,在緬甸和東南亞引起巨大轟動。前不久,緬甸副總統來華參加中國東盟文化交流年開幕式,在和劉延東副總理會見時,首先對這個援助項目表示感謝。此外,我們還成功舉辦了首屆“東亞文化之都”評選活動,實現了對東北亞文化合作的突破。今後,我們要在創新工作的思路、形式和內容方面繼續總結經驗,下更大的功夫。最近,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當代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設想,我們正在積極謀劃落實這一戰略構想,充分發揮文化領域的獨特優勢,用創新思維推動“一帶一路”戰略構想的實現。

    第三,不斷優化海外文化陣地佈局。

    目前,我們在國外有100多個點,近400人。這遍佈全球的工作網絡和隊伍,是文化部系統的寶貴資産。現在我們正在大力推進海外中國文化中心建設,已投入運營的有14個。按照國務院批復的《海外中國文化中心發展規劃(2012—2020)》,到2020年將建成50個海外中國文化中心。未來幾年,每年平均新建5個中國文化中心,這必將有利於加快海外文化傳播陣地的佈局。在優化前方文化陣地佈局的過程中,我們將本著實事求是和百花齊放的原則,多模式發展,為文化中心建設開闢更寬廣的道路。各省(區、市)政府對文化中心建設有著極大積極性,我們將繼續推進“中央+地方”的模式提高建設速度。目前有的省份已經與文化中心積極開展合作,取得良好效果。另外,福建省在南非、美國等地開設閩僑文化中心,這也是一種創新,目前效果不錯,既完善了我國在海外的文化陣地,又為促進祖國和平統一事業發揮了積極作用。

    第四,加強對外及對港澳臺文化工作中的品牌建設。

    每年,中央和地方各級文化部門在國外開展的活動數以萬計,但如果想具有持續的影響力,要逐漸形成自己的品牌優勢。在統籌部署下,文化部聯合相關部委和地方舉辦的“歡樂春節”活動取得了很好效果。近年來,我們成功打造了“歡樂春節”品牌,實現統一名稱、統一標識,統籌規劃調動各方面的資源和力量,形式也不斷多樣,取得的效果越來越大。最開始在40多個國家,後來在60多個、80多個國家,一直到今年在全世界112個國家和地區的321座城市舉辦了500多項活動。數以千萬計的外國民眾參與進來,近距離感受中國文化。春節是最具有中國傳統特色的文化符號,隨著進一步的推進,春節在世界範圍的親和力、影響力會持續加強。“歡樂春節”活動已經成為代表中國形象的文化品牌,初步顯示出本土化、主流化、民營化、商業化的發展趨勢。中央領導多次給予批示,充分肯定“歡樂春節”活動整合五年來在服務外交戰略、提升國家形象等方面發揮的積極作用,下一步還要舉全國之力,將這一平臺打造成推動各地文化走出去的品牌項目。

    此外,由文化部聯合相關部委和地方舉辦的“上海國際藝術節”“‘相約北京’聯歡活動”“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産節”“亞洲藝術節”等具有品牌影響的國際文化活動已經成為地方社會文化發展的新亮點、新動力。這些品牌活動吸引了上億中外民眾參與,擴大了中外文化交流的領域、範圍和規模,有力地促進了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和文化繁榮,提升了地方的知名度,成功地塑造了文化中國新形象。

    第五,落實國務院重要文件,大力推進文化貿易的發展。

    3月17號,國務院正式下發了《關於加快發展對外文化貿易的意見》,對加快發展對外文化貿易,推動文化産品服務出口做出了新的部署,這對我們來説既是鼓舞,也是鞭策。在對外文化工作中,這些年有個基本的體會,政府主導的官方文化交流固然很重要,但是從可持續發展和對國外主流社會産生廣泛影響的角度看,通過商業化、市場化的運作方式推動文化産品和服務進入國際市場所産生的影響是持久和可持續的。所以,我們今天提出了官方交流和文化貿易並重的設想,以友好交流和運用市場力量商業化運作的方式來推動對外文化工作,調動官方和民間兩個體系,調動政府和市場兩個體系,實現兩個輪子走路。這幾年我們陸續在北京、上海和深圳建立了3個對外文化貿易基地,今後我們要從中總結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促進各地對外文化貿易水平,從而使我國在更高層次上參與國際文化市場競爭。

    對外文化貿易不僅在經濟轉型、對外貿易結構調整中起到積極作用,更重要的是在提升軟實力、擴大國家影響力上起到重要作用。各地文化部門要快速行動起來,積極落實,努力拓展文化出口的渠道,著力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文化交易平臺和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知名文化品牌。希望各地根據國務院《意見》研究制定鼓勵本地區文化産品和服務出口的實施細則,加快發展對外文化貿易,在更大範圍、更廣領域和更高層次上參與國際文化合作和競爭,把更多具有中國特色的優秀文化産品推向世界。

    第六,進一步做好對港澳臺文化工作。

    今後,對港澳文化工作要以促進與內地文化進一步融合為目標,普遍增強港澳同胞的國家觀念和民族觀念;對臺文化工作要在兩岸關係新的歷史起點上,謀劃長遠發展,推動兩岸文化交流機制化、常態化,以從未分裂過的“文化中國”彌合兩岸同胞心理的鴻溝,以充滿同胞情感和思想智慧的心靈交流推動實現祖國早日和平統一。文化部將進一步探索完善對港澳臺文化交流長效合作機制,與特區政府商簽文化合作執行計劃,推動商簽兩岸文化領域交流合作協議和互設民間文化辦事機構。我們積極鼓勵內地各省(區、市)與港澳開展中華文化傳承與創新項目以及青年交流項目,在項目設計和實施過程中將給予全力支持。在做好對港澳臺文化工作的同時,內地也可分享港澳臺的發展經驗,借重其面向國際社會的窗口與前沿作用,實現優勢互補、合作共贏。

    三、存在的問題和解決思路

    過去幾年來,對外及對港澳臺文化工作在卓有成效的部省合作機制下,順應國家戰略發展需要、順應國內社會建設和文化發展形勢、順應國外了解中國文化的需求和國際多元文化理論思潮,大膽探索實踐,堅持將對外文化工作與國家外交大局相結合、堅持將弘揚中華文化與廣泛吸收世界優秀文化成果相結合,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符合國情、民情和世情的文化外交之路。與此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前進的道路上,還存在著一些突出的問題,有待於我們去思考、去克服、去解決。

    一是創新能力有待提高。

    文化發展是最需要創新的領域,在對外及對港澳臺文化工作的發展過程中經常出現新形勢和新問題,面對這樣的局面,我們目前還缺乏具有指導性和前瞻性的創新理念,我們在工作上思想不夠解放,有時候還過於墨守成規,條條框框比較多。這樣的情況只有通過改革創新才能真正得到解決。對外及對港澳臺文化工作要獲得持續創新的能力,就必須有一支創新型的隊伍。過去一段時期,我們對外及對港澳臺文化工作中所出現的閃光點,包括通過做漢學家工作深化中外思想文化交流、打造“歡樂春節”品牌和開展對外文化軟援助等都是在不斷創新思維的前提下完成的。今後,我們要創造鼓勵創新的組織氛圍,鼓勵工作中的創新思維,大膽進行創新實踐,並及時總結有關成果和經驗,保護好創新型人才並鼓勵他們脫穎而出,爭取逐步建設一支創新型的文化外事幹部隊伍,為事業持續創新發展提供優質的人力資源。

    二是文化傳播能力需要提高。

    文化傳播是相當複雜的過程,它不單單取決於文化自身的價值品質,而且與載體素質、傳播路徑及競爭能力密切相關。過去講“酒香不怕巷子深”,實際上是“酒香也怕巷子深”。我們國家的文化資源是全世界獨一無二的,但是在國際上,中國文化的影響力仍有待提高,這在很大程度上和傳播能力有關。很多時候不是靠主觀意願,選一些我們自認為是精華的東西推出去,必須適應受眾的需求、思維方式、欣賞習慣、審美情趣等,要以使人家聽得到、聽得懂、聽得進的方式進行傳播。在對外文化傳播手段上,我們要注意綜合運用演出、展覽、廣播影視、新聞出版、互聯網等多種傳播渠道,以外國人喜聞樂見的方式進行交流,力求實現“中國內涵,國際表達”,講好中國故事。

    三是統籌能力必須加強。

    對外及對港澳臺文化工作近年來規模不斷擴大,內容和形式更加豐富,而且在各個方面都相互交叉、相互融合、相互依存。因為體制的原因,很多工作資源往往分散在各個部門中間,我們要加強統籌協調,在整合資源方面取得實質性效果,這是很重要的任務。儘管不斷深化體制機制改革,但這不是一日之功,現有體制條件下必須學會和別人合作,必須要加強統籌協調,這是基本的工作方法。另外,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過程中,社會、市場中間蘊含著巨大的從事對外及對港澳臺文化工作的積極性,就看政府的管理能不能適應這種需求,把這種活力釋放出來,這是需要我們研究的。要發揮好部際、部省合作機制,通過這一橫一縱的工作機制,做好統籌協調,使有限的資源得到更好整合,彌補不足。這需要我們增強大局意識、全局意識,把對外及對港澳臺文化工作置於文化改革發展的全局、置於國家文化外交的全局中去思考、去謀劃,這樣才有可能把一切積極性調動起來,把資源整合起來,形成國內國外、全國上下“一盤棋”的工作格局。

    四是治理能力需要進一步提高。

    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如何提高治理能力,這是新的重大命題。同樣,對外及對港澳臺文化工作也存在著提高治理能力的問題。現有的對外及對港澳臺文化工作基於傳統管理方式,與當前工作存在著很多不相適應的地方。很多同志經常被一些事務性工作搞得暈頭轉向,以至於大事小事一起抓,鬍子眉毛一把抓,工作效率不高。傳統的體制機制是制約對外及對港澳臺文化工作的因素,這就是治理體系上的問題,所以要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進一步優化體制機制,建立起與當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全世界對外文化貿易發展趨勢相適應的工作機制和工作方式。目前,文化部外聯局正在積極考慮研究,將根據文化體制改革的總體部署,在內部工作制度上,圍繞轉變政府職能,重點加強內部工作規程、項目科學運作、績效評估等方面的建設,提高工作的科學化水平;在保障和服務上,重點研究加強政府以外的社會投入機制建設,通過制訂相關政策和法規,廣泛吸納社會、民間和企業資金對對外文化公益性和商業性項目的投入,逐步改變政府投入獨大的格局;在歸口管理上,要在重點理順目前三級行政審批制度的同時,積極探索行政許可、年度備案、資格認定等多形式的管理和審批制度,以適應和滿足當前對外文化工作中不同交流主體的需求。

    在5000多年的文明發展進程中,中華民族創造了博大精深的燦爛文化。今天,中國需要更多地了解世界,世界也需要更多地了解中國。作為一名對外及對港澳臺文化工作者,要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以中外人民喜聞樂見、具有廣泛參與性的方式推廣開來,把跨越時空、超越國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弘揚起來,把繼承傳統優秀文化又弘揚時代精神、立足本國又面向世界的當代中國文化創新成果傳播出去,這是我們這一代人肩負的歷史使命。

    2014年是全面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全面深化改革任務的開局之年,是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的關鍵一年,是全面深化改革、提高文化開放水平的重要一年。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高舉旗幟、圍繞大局、服務人民、改革創新,為我們共同熱愛並全身心投入的偉大事業更加美好的明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應有的貢獻!

責任編輯: 王欣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