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遞權威科學信息 提升應對氣候變化能力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5-12 16:11 來源: 氣象局網站
【字體: 打印本頁

    自2013年9月開始,IPCC陸續發佈第五次評估報告三個工作組的成果,隨著今年10月份綜合報告的出爐,這一備受全球矚目的大事件將畫上圓滿句號。

    第五次評估報告由全球70多個國家的800多位科學家耗時6年完成,引用科學文獻超過3萬份,經過公開評審,其科學性和權威性不言而喻。正如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所言:“IPCC報告集全球科學之精華應對全球最大之挑戰。”

    IPCC每一次評估報告的出爐,對國際上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都産生著顯著影響。第一次評估報告催生了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的出臺;第二次評估報告對1997年《京都議定書》的通過起了重要作用;第三次評估報告確定了每年一次的公約工作組會,該工作組會確立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這兩大主題;第四次評估報告為巴厘路線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第五次評估報告呢?中國氣象局局長鄭國光評論稱:經過這麼嚴格的程序、漫長的時間,集中了多位科學家的智慧,該報告是國際社會建立應對氣候變化制度、採取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的一個重要的科學基礎;該評估報告的結論,具有非常強的政策指示性作用。

    近年來,極端性天氣氣候事件和氣候災害日益頻發、氣候風險日益增加。應對氣候變化,人類社會正面臨著嚴峻的形勢。第五次評估報告提出氣候恢復力路徑、暴露度、脆弱性等概念,強調在減緩氣候變化的同時,加強氣候風險管理,採取因地制宜的行動來減少自然災害。IPCC第五次評估報告的出臺生逢其時,為國際社會認識和應對氣候變化提供了重要科學依據。

    我國人口眾多,氣候條件複雜,生態環境脆弱,目前正處於“四化”快速發展的歷史階段,面臨著發展經濟、消除貧困和應對氣候變化的多重壓力。由於全球變暖造成極端氣候災害增多,已給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了嚴重影響。面對我們全力建設小康社會的戰略目標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科學發展的戰略任務,需要全社會動員起來,加強應對氣候變化能力建設,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作為氣象工作者,我們要充分認識評估報告的重大意義,要將評估報告的宣講和科普宣傳工作作為義不容辭的責任。首先,要提高認識、加強組織領導,將評估報告的解讀和氣候變化科普宣傳作為各級氣象部門宣傳工作的一個重點,向政府部門和社會公眾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其次,要突出重點、高度凝練,充分展現IPCC第五次評估報告重點內容,要將專業的科學知識轉化為通俗易懂、喜聞樂見的科普作品;第三,要做好科學傳播工作,要充分利用電視、廣播、網絡、微博、微信等渠道開展科普宣傳,要將新理念、新結論、新成果傳遞出去,提高報告的覆蓋面和影響力;第四,要做好全球氣候變化趨勢與區域氣候變化複雜性的解疑釋惑,積極回應社會關切的問題,做好我國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的科普解讀工作。

    做好第五次評估報告的宣講和科普宣傳工作任重道遠。迫在眉睫的是,必須通過多種形式,傳遞最權威的關於氣候變化的科學信息,讓政府部門了解並充分利用報告的成果,提高公眾應對氣候變化的意識,以提升全社會管理氣候變化風險,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的整體能力。

責任編輯: 王欣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