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改委相關負責同志解讀《洞庭湖生態經濟區規劃》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5-13 09:13 來源: 發展改革委網站
【字體: 打印本頁

    4月14日,國務院以國函〔2014〕46號文正式批復《洞庭湖生態經濟區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以發改地區〔2014〕840號正式印發了《規劃》。出臺並組織實施《規劃》,推動洞庭湖生態經濟區建設,是深入實施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戰略的重大舉措,對於探索大湖流域以生態文明建設引領經濟社會全面發展新路徑,促進長江中游城市群一體化發展和長江全流域開發開放具有重要意義。為全面理解《規劃》編制背景、總體要求和重點任務,推動《規劃》組織實施,國家發展改革委地區經濟司負責同志就有關重大問題進行了解讀。

    問:《規劃》編制的背景和意義是什麼?

    答:洞庭湖地跨湖南、湖北兩省,湖區範圍包括湖南省岳陽市、常德市、益陽市,長沙市望城區和湖北省荊州市,共33個縣(市、區),面積6.05萬平方公里,2013年末常住人口2200萬,地區生産總值7152億元。洞庭湖是我國第二大淡水湖、長江中下流地區最大的調蓄性湖泊和亞洲最大的內陸濕地,是長江流域綜合防洪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全國重要的商品糧、棉、油、畜禽、水産品生産基地,素有“魚米之鄉”和“天下糧倉”的美譽。但近年來,受江湖關係、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等多重因素影響,洞庭湖湖泊日益萎縮,已由洪澇災害頻發演化為趨勢性缺水,低枯水位期提前,長江年入湖水量大幅減少;生態環境惡化,濕地萎縮,加上農業源化學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增加,導致湖體自凈能力降低,水質總體呈中營養狀態,工農業生産用水特別是城鄉居民飲水安全受到嚴重威脅;湖區農業比重大,農村人口多,“三農”問題突出,生態保護區、蓄滯洪區發展制約因素多,基礎設施滯後,工業化和城鎮化水平不高,地方財力比較薄弱,湖區已從歷史上的富庶之地變成發展較慢、相對落後的地區。

    國家高度重視洞庭湖區經濟社會發展,國務院領導同志專門就加快洞庭湖生態經濟區建設作出重要批示。國發〔2012〕43號文明確提出要“推動洞庭湖生態經濟區建設”。2013年5月,經報國務院批准同意,我委將編制洞庭湖生態經濟區規劃列入2013年區域規劃審批計劃。

    建設洞庭湖生態經濟區,統籌湖區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有利於建立新的江湖平衡關係,保護和修復湖泊生態系統,保障長江流域水安全和生態安全;有利於鞏固提升湖區糧食主産區地位,加快現代農業發展,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有利於平衡區域利益關係,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保障廣大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有利於探索大湖流域以生態文明建設引領經濟社會全面發展新途徑,促進長江中游城市群一體化發展,加快中部地區全面崛起和長江全流域開發開放。

    問:《規劃》特點主要體現在哪些地方?

    答:《規劃》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緊緊圍繞落實國家區域發展總體戰略特別是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的總體部署,牢牢抓住推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這條主線,以體制機制創新為突破口,著眼于新形勢下促進中部地區又好又快發展、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明確提出了洞庭湖生態經濟區建設的總體要求和重大任務,重點突出,特色鮮明,有非常強的針對性和指導性。概括起來,《規劃》有以下幾方面特點:

    一是把堅持生態優先作為規劃重心。生態優先是在綜合分析洞庭湖區比較優勢和發展背景的基礎上,對洞庭湖區作出的重要戰略選擇,這既符合國家從宏觀層面對洞庭湖地區提出的總體要求,也是洞庭湖區實現崛起的有效途徑。《規劃》從這一戰略選擇出發,把生態優先作為重要原則,進一步明確了建設的具體目標和任務,對有關重大生態建設項目作出了安排。

    二是把堅持民生為本作為規劃主題。《規劃》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全局出發,堅持從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突出保障和改善民生問題,以加強血吸蟲病防治、保障城鄉飲水安全、建設綠色生態鄉村、改善人居環境等方面內容為著力點,以實現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建設和諧社會為目標,明確了相關具體要求和政策措施,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核心理念。

    三是把堅持協調發展作為規劃主線。《規劃》立足洞庭湖區特點和比較優勢,積極探索新型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和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的路子,緊扣“兩型”引領,以農業産業化致富農民,以新型工業化提升農業,以新型城鎮化帶動農村,以信息化促進融合發展,為全國“兩型”社會建設和大湖地區“四化”同步發展探索新路徑、積累新經驗。

    四是把堅持改革創新作為規劃著力點。《規劃》既是發展的規劃,更是改革的規劃。針對洞庭湖區存在的制度性約束瓶頸較多、體制改革亟待深化的問題,《規劃》把深化推進改革、創新體制機制放在突出位置,明確提出將堅持改革創新作為基本原則,鼓勵和支持先行先試,完善現代市場體系,加快生態文明制度建設,探索內陸開放型經濟發展模式,增強洞庭湖區綠色發展內生動力。

    問:《規劃》對洞庭湖生態經濟區建設的戰略定位和主要任務是怎麼考慮的?

    答:《規劃》在充分考量洞庭湖區發展現狀、比較優勢和區位特點等現實條件的基礎上,在廣泛徵集相關方面專家和地方意見的基礎上,明確了洞庭湖生態經濟區建設五方面的戰略定位。一是全國大湖流域生態文明建設試驗區,二是保障糧食安全的現代農業基地,三是“兩型”引領的“四化”同步發展先行區,四是水陸聯運的現代物流集散區,五是全國血吸蟲病綜合防治示範區。

    依據戰略定位,《規劃》分別從水域生態修復、産業轉型發展、宜居家園建設、民生事業改善、基礎設施支撐5個方面提出了生態經濟區建設的重點方向和主要任務。

    水域生態修復。提出要尊重自然規律,積極應對江湖關係新變化,著力改善江湖關係,構建河湖健康體系,全面提升防洪減災能力,建立可持續的和諧人水關係,重現浩渺秀美的洞庭湖。産業轉型發展。要求立足湖區資源優勢和産業基礎,加快形成特色鮮明、優勢明顯、與生態經濟區定位相適應的現代産業體系。通過建設高標準農田,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推動國有農場現代農業示範,大力發展高效生態農業。通過推動産業園區化、園區專業化,實現工業集聚發展、錯位發展和轉型升級。充分發揮湖區區位交通優勢和歷史文化生態優勢,全面提升現代物流業,積極發展文化旅遊業。宜居家園建設。明確要進一步優化城鎮發展格局,高起點規劃建設具有湖鄉特色的生態城鎮和新農村,推動城市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公共服務向農村覆蓋,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改善城鄉人居環境,建設宜居家園,再現“八百里洞庭美如畫”的秀美景象。民生事業改善。強調更加注重以人為本,優先解決血吸蟲病防治、城鄉飲水安全等突出民生問題,加快發展科技、教育、衛生、文化、社會保障等各項社會事業,努力建設和諧安康美好新洞庭。基礎設施支撐。提出要堅持科學規劃、突出重點、適度超前,統籌推進能源、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夯實經濟區建設基礎。加快形成以湖區中心城市為樞紐,以環湖公路為紐帶的綜合交通運輸網絡。合理利用傳統能源,支持開發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完善能源輸送通道和儲備體系。加快建設“數字洞庭”,推動信息技術與經濟社會建設各領域融合發展。

    問:規劃在體制機制創新方面有哪些具體安排?

    答:《規劃》明確鼓勵大膽探索、先行先試,積極推動創新生態經濟區建設體制機制。主要體現在如下五方面:

    一是創新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機制。主要包括在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和節約用地制度基礎上,積極探索實現耕地佔補平衡的多種途徑和方式,鼓勵和引導利用低丘緩坡,對荒坡、荒地實施成塊連片開發,多種手段盤活現有土地資源,促進集約節約用地。支持開展資源使(取)用權和節能量交易試點;同時,探索生産生活生態分質用水等用水管理制度以及推進實施重大節能技術改造和建築、交通、公共機構等重點領域節能降耗。

    二是創新生態環境保護機制。以生態文明理念,積極推進重點河湖治理,完善河湖管理和保護機制,落實水域岸線用途管制,加強入河湖水質水量統一管理,推進落實入河湖排污總量控制制度;推動建立生態經濟區綠色政績考評體系,落實生態環境保護“一票否決”制度,探索建立生態系統保護修復和污染防治區域聯動機制。支持推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

    三是創新強農惠農富農長效機制。著力突出湖區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作用,積極完善糧食主産區利益補償機制,支持建立農村産權流轉交易市場,加快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和農村綜合産權市場建設,開展整合涉農項目資金試點,積極發展各類農業保險,探索建立和完善洪水災害保險制度和蓄滯洪區防洪補償機制。

    四是創新城鄉融合發展機制。以推進“四化”同步發展為出發點,統籌城鄉規劃建設,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務轉移支付與城鎮吸納農村人口相挂鉤的激勵機制,對吸納人口多、經濟實力強的鎮賦予同人口和經濟規模相適應的管理權。支持益陽東部新城等符合條件的地方開展城鄉統籌示範。

    五是創新投融資機制。洞庭湖區的建設與發展離不開各類資金的注入與科學使用。為進一步建立健全較為完善的投融資機制,創造良好的投融資環境,《規劃》明確要廣泛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工程建設和管理,支持重大水利工程、生態環境、信息基礎設施等項目建設,合理確定中央和地方投資分攤比例,適時適度發展村鎮銀行等新型農村金融服務機構。在遵守相關法律法規並嚴格控制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的前提下,探索地方政府發債、社會資本特許經營等多種方式,拓寬城鄉建設融資渠道。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上市融資,開展以特許經營權、林地、礦山使用權抵押貸款、中小企業知識産權質押貸款等試點。

    問、如何推動《規劃》貫徹落實?

    答:《規劃》實施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各方面密切合作,確保相關任務和目標順利實現。具體來説,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要加強宣傳,努力營造《規劃》實施的良好氛圍。湖南、湖北兩省人民政府要按照國務院批復精神,積極借助廣播、電視、網絡、報刊等多種媒體,大力對《規劃》進行宣傳,增強地方各級政府對《規劃》重大意義的認識,統一思想,堅定信心,進一步調動廣大幹部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增強實施規劃的使命感和責任感。特別要重視認真聽取基層政府、企業和群眾的意見和建議,並及時反饋給國家有關部門以統籌研究,切實把《規劃》貫徹好、實施好。

    二要加強領導,進一步完善《規劃》貫徹落實的體制機制。湖南、湖北省人民政府要切實加強組織領導,按照批復精神落實工作責任,完善合作機制,根據《規劃》要求制定具體實施方案,編制實施重點領域專項規劃,落實協調推進機制,抓緊推進重點工作和相關項目實施。完善社會監督,定期向社會公佈規劃實施進展情況。《規劃》實施中涉及的重要政策和重大建設項目要按規定程序報批。

    三要強化指導,積極穩妥落實《規劃》明確的各項政策。國務院有關部門要按照職能分工,切實加強工作指導,在專項規劃編制、項目安排、體制創新等方面給予必要支持,合力解決洞庭湖生態經濟區發展中的重大問題。

    四要開展監督,結合實施情況適時開展對《規劃》評估。我委在《規劃》實施中負有重大責任。我們將根據國務院批復精神,加強綜合協調和督促檢查,會同兩省人民政府適時開展規劃實施情況評估,總結推廣好經驗好做法,研究解決新情況新問題,努力推動洞庭湖區經濟社會發展邁上新臺階。

    《規劃》為我們描繪了洞庭湖生態經濟區建設的美好藍圖。我們相信,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在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通過湖南、湖北兩省湖區廣大幹部群眾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夠將洞庭湖生態經濟區建設好,為推動湖區實現跨越式發展,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和區域協調發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責任編輯: 田彬蔚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