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高地上迸發新活力 新華社北京5月13日電(記者車玉明 劉錚)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自正式掛牌已經7個多月了,始終是國內外關注的焦點。 這塊“試驗田”是一個展示窗口。人們從中觀察中國擴大開放的新路徑,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思路,把握中國發展的新方向。 28.78平方公里的上海自貿園區,承擔著為960萬平方公里的國家作探路先鋒的任務。這裡是變革的高地,是制度創新的高地,是活力迸發的高地。 時代需要改革創新的新高地 5月1日起,“先進區後報關”等幾項通關便利措施在上海自貿區實施。單這一項措施,就可以使企業進境貨物從港區到區內倉庫平均由2至3天縮短到半天。 這些措施受到企業普遍好評,展示出海關部門的創新精神,也是應對複雜嚴峻外貿形勢的具體舉措。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這句話經常描述的是人們在困境中不斷探索後獲得某種驚喜時的心情,其實對於一個國家來説,也何嘗不是如此。 當前,國內外環境錯綜複雜。從短期看,我國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穩增長任務繁重。從中長期看,釋放中國市場蘊藏的巨大活力,贏得國際競爭主動權,也是時代賦予的歷史重任。 唯改革能破迷局。世變時移,中國只能與時俱進,打破不合時宜的舊規定、舊框框,不斷創新體制機制,從中尋找新的前進動力。 從這個意義上看,建設中的上海自貿區,肩負著先行者和探路先鋒的重任。 從成立伊始,國家就圍繞制度創新這一核心,賦予上海自貿區許多獨特的權力和便利,例如探索建立“負面清單”管理模式,創新海關質檢監管制度,實施商事登記制度改革,出臺支持金融市場開放的政策意見等。 雖然現在總結為時尚早,但上海自貿區在許多方面的探索顯然已經邁出了重要一步:政府職能正在加快轉變,投資開放領域不斷擴大,金融領域開放創新日益深化,法制保障更加完善。 讓開放成為深化改革的助推器 “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國民待遇”、“雙贏”、“知識産權”、“負面清單管理”…… 過去30多年間,一系列新名詞、新理念隨著開放的春風吹遍大江南北,人們耳熟能詳。它們在豐富中國人思想的同時也為改革的順利推進增添了潤滑劑。 續寫“中國故事”新傳奇,歷史經驗值得借鑒,新機遇要牢牢抓住。 以開放助力改革發展,是過去30多年的成功經驗。以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為例,入世後廢、改、立的法律法規達到數千部,國家的經濟、管理體制經歷了巨大變化,但與之相伴的是中國經濟近十年的高速發展。 今天,全球範圍內貿易和投資正在形成新規則和更高標準,國際貿易和投資體制正加速重構。中國迫切需要以對外開放的主動,來贏得國際競爭的主動。 建設上海自貿區首先是順應全球經貿發展的新趨勢,培育中國面向全球的競爭新優勢,構建與各國合作發展的新平臺,進而拓展中國經濟增長的新空間,打造新動力。 這項系統工程最關鍵的有兩大方面:一是探索以“負面清單”為代表的國際通行投資管理模式,創造良好的營商環境;二是通過金融、海關監管等改革,使企業更加便捷地運用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兩個市場。 推進這兩方面變革,需要深入學習對接國際先進經驗,形成與國際經貿規則銜接的制度框架。在這一艱苦歷程中鍛造出的有益經驗和模式,激發出來的思想新火花,將點亮全面深化改革的指路明燈。 以改革新突破激發發展的新動力 這樣的對比引人深思:上海自貿區成立半年時間就已設立企業7772家,相當於其前身上海綜合保稅區20多年的總和。 井噴式的投資創業熱情,很大程度上被“負面清單”管理模式所激發。在全球77個國家採用的“負面清單”管理方式,是對傳統“正面清單”思維的否定,已經成為上海自貿區制度創新的最大亮點。 長期以來,我國對投資創業實行審批制管理,其背後的理念是“法無許可即禁止”,而“負面清單”管理模式背後的理念是“法無禁止即許可”。這就好比畫一個圈,一個是在圈內活動,一個是在圈外活動。很明顯,只要這個圈不是無限大,圈外活動的自由空間更大。 “負面清單”管理模式帶來了對政府思維方式的巨大衝擊,在全國引起了強烈反響。現在,“清單”的理念已不僅局限于自貿園區那一小片土地,為全國各部門各地方的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所用。 與“清單”相伴的是撲面而來的簡政放權“清風”。去年以來,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成為改革的當頭炮,成為激活中國經濟內生動力的“關鍵一招”。 涉及制度創新的改革,是更加難啃的硬骨頭。改革要實現新突破,還需要各有關方面從大局出發,主動作為,大幅度縮減“負面清單”,深化金融創新,用實實在在的措施支持上海自貿區大膽邁出新步伐。 國際競爭日益激烈,深化改革時不我待。人們期待,上海自貿區能夠真正擔當起國家深化改革的急先鋒、擴大開放的引路人,成為活力迸發的制度創新新高地。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