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5月17日電 節水,我們在行動。解決水安全,改善水環境,各地如何針對當地實際情況採取有效措施?記者走進基層,實地採訪了各地節水新舉措。 北京:新水用水量下降 北京提出“向觀念要水、向機制要水、向科技要水”的節水理念,在全市人口總量和城市規模不斷擴大、經濟快速發展的情況下,新水用水量卻持續下降。 根據北京市節水中心的統計,在北京人口不斷膨脹的情況下,全市用水總量保持相對穩定,新水總用量持續下降。2006年到2013年,全市總用水量控制在34億至36億立方米,扣除再生水利用量,2013年實際用新水量約28億立方米,比2006年30.7億立方米減少2.7億立方米。 在雨水利用方面,自2000年以來,北京市已建設雨水利用工程2200處,蓄水能力達4500萬立方米,2013年綜合利用雨水4100萬立方米,主要用於河湖環境、綠地灌溉、洗車、回補地下水等。 北京市還不斷完善地方性法規,清退高耗水工業,調整水價,針對性地制定了滑雪場、高爾夫球場等行業的節水管理規定,強化了特殊行業的用水管理。 今年5月1日起,居民用水實行了階梯水價,對洗浴、洗車等特殊行業實行高水價,激勵引導全社會珍惜水資源,節約用水。目前,北京市綜合水價已調整到5.98元每立方米,洗車業、洗浴業、純凈水業、高爾夫、滑雪場實行特殊水價,調整到160元每立方米。 同時,北京市積極推進再生水利用,2013年全市再生水利用量達8億立方米,佔全市總供水量的22%,已成為穩定的“第二水源”。 上海:實行計劃用水和定額管理 “上海最大的問題是,瀕江臨海,觸目都是水。相當一部分市民和單位,節水意識不是很強。”上海市水務局供水處處長孟明群説。其實,上海有水,但缺好水,是水質型缺水城市。 優質水資源稀缺,為保障公共利益,政府“有形之手”一定要硬。上海是國內率先實行計劃用水和定額管理制度的城市之一,全市計劃用水考核戶已達3.3萬戶,以涉水對象分類名稱及代碼為基礎,建立用水定額體系。 “最近,我們給多家大戶用水單位下發了通知,讓它們儘快排摸管網滲漏問題。”上海市供水處節水科科長桂軼對記者説。這個問題是怎麼發現的呢?這要歸功於上海對大用水戶持續推進的實時監管建設體系。工作人員説,在監測中,發現這些企業半夜零點到早晨6時之間的用水量總有一個“常用量”,而這一個時間段企業一般沒有生産,員工也沒有活動,“不應該這樣”。根據推斷,懷疑企業的管網有持續的滲漏,而在白天大用水量中,這個問題被“隱形”了。目前,這些企業已採取有效措施,降低了單位內部供水管網的漏損。 在上海金橋出口加工區,由相關的環保基金支持,創造性地建立了企業間“中水”梯級利用機制。中水水價遠低於現行的自來水水價,使用單位在降低成本中得益,中水提供者又可以在節水再生中獲得回報。供與需雙方均在節水中得到了好處。節水專家認為,這是建立在市場規律基礎上的水資源綜合利用項目,具備內在的生命力,是今後水資源綜合利用的發展方向之一。 河北石家莊:加大“制度節水”力度 石家莊市水務局副局長王振華説,近年來石家莊地下水位下降嚴重,水生態環境日益惡劣。 一方面嚴重缺水,一方面卻又存在嚴重用水浪費。石家莊加大“制度節水”力度。《石家莊市節約用水辦法》從今年4月1日開始實行,涵蓋了用水管理、再生水及雨水利用、保障措施、監督檢查、法律責任等五大方面。 其中規定,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逐步推行階梯水價制度。新建住宅的供水設施應當按照一戶一表、水錶出戶設置的要求進行設計和施工。新建大型文化、教育、賓館、飯店、商場、辦公設施以及建築面積在3萬平方米以上的住宅小區,應當配套建設中水回用設施。新建、改建、擴建建設項目,直接從地表、地下取水的,建設單位應當依法進行水資源論證。未提交經審定的水資源論證報告書的,政府投資主管部門不得審批、核準,對擅自開工建設或投産的一律責令停止。 甘肅張掖:水資源“有限使用”取得綜合效益 今年春季,甘肅張掖市高臺縣農民開始在14萬畝農田裏舖設節水灌溉設備,這樣一來,一畝制種玉米一年的用水量又減少一半,僅需要50立方米。 上世紀90年代,當地一畝農田灌溉用水高達200立方米。2001年,甘肅張掖作為全國第一個農業節水試點城市,進行以“水權”為核心的改革。變“無限水權”為“有限水權”,採取“水票制”為農業配水,農民購買的水票用不完可以出售。這一嘗試水資源“有限使用”的舉措讓農民想著法兒節水。 張掖市水務局介紹,2001年以來,張掖市通過節水連續12年向黑河下游輸水120億立方米,佔黑河總來水量的57%。東西居延海也恢復了生機,水域面積達到45平方米,綠洲面積增加了40平方公里。(記者聶建江、白明山、關桂峰、李榮)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