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西安5月21日電 (記者陳晨 張崇防)陜西省省長婁勤儉21日上午在國務院新聞辦于西安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表示,陜西將在擴大開放中打造新的支柱産業,實現結構優化與外向型經濟發展的有機結合,建設空中絲綢之路,並立足文化傳承,推動與“新絲路”沿線國家間的務實合作。 這是國務院新聞辦近一個時期以來首次在北京以外地區舉行新聞發佈會,同時也是國新辦首次圍繞“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主題舉行發佈會。 “陜西是古絲綢之路的起點,位於中國的幾何中心,具有承東啟西、向西開放的天然優勢。”婁勤儉表示,陜西擁有國內第一個內陸國際陸港西安國際港務區,將以此為依託,努力在金融服務、加工、物流、結算等領域與世界接軌,實現沿海港口服務功能內移。 長期以來,經濟外向度低一直是陜西經濟發展的“短板”。目前這一局面正在悄然改變。2013年11月底,“長安號”國際貨運班列在西安國際港務區開通。僅僅5個月後,這趟來往于古絲路沿線各國的列車即將迎來每月4班的發車頻次並實現常態化運營。 目前,港務區也與西安咸陽國際機場形成有效連接,並與東部的上海港、天津港、連雲港港、青島港,西部的新疆霍爾果斯、阿拉山口口岸等建立了良好合作關係。 歷史上,張騫依靠雙腿和馬匹,打通了陸路通往西域之路。如今,陜西依託其中西部航空樞紐地位,開通更多國際航線,彌補物流短板,打造通江達海,鐵路、公路、航空無縫對接的立體式新絲綢之路。目前,西安咸陽國際機場已開通15條國際航線,未來還將陸續開通西安-阿拉木圖,西安-莫斯科,西安-巴黎等航線。 婁勤儉表示,在此基礎上,陜西將加快落實西安咸陽國際機場口岸72小時過境免簽的配套措施,建設中亞五國能源交易、國際內陸港港航服務、商品展示交易和國際農産品分撥交易四個貿易平臺。 哈薩克斯坦一家企業引進陜西高科技的養蜂技術後,目前已成為當地最大的蜂蜜生産和銷售商,現在這家企業又東進在陜西建立分公司,揭示了陜西與“新絲路”沿線國家廣闊的合作前景。婁勤儉表示,陜西將與哈薩克斯坦共建水電、光伏和風電等項目,依託陜西骨幹企業,在智慧製造、航空、汽車等領域與中亞國家共建産業園區。 作為古絲綢之路的起點和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陜西與中亞國家文化交流歷史悠久、傳承廣泛。目前,在陜西的中亞留學生已達1200多名。西北大學、西安外國語大學等陜西高校也與中亞部分國家高校建立合作關係。 如今,歷史文化傳承與弘揚在“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中,將繼續發揮促進各國人民心靈交流的巨大作用。婁勤儉介紹説,目前陜西為中亞國家培養的留學生中,許多人已就職于合資企業,成為中國與“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間交流的使者。 記者了解到,陜西正在通過建設中亞教育培訓基地、共建上合組織大學西安校區、組建與中亞各國大學合作聯盟、建立西北大學與撒馬爾罕大學校際合作關係等多種形式,促進經濟帶教育交流深入開展。同時,陜西還將與沿線國家和兄弟省區共同推進絲路聯合申遺,開展文化保護與考古研究。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