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借“洋種”之力揚“國種”之威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5-26 20:19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本頁

    新華社北京5月26日電(記者 董峻)強國必先強農,強農必先強種。一個時期以來,人們為外資種子企業紛紛在中國投資建廠、“洋種子”快速擴張而擔憂。的確,種業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中之重。中國人的飯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裏,就必須把種子緊緊抓在自己手中。

    我國自2000年實施種子法以來,種業市場得以放開,種子企業競爭加劇一些産業,如設施蔬菜中的小番茄、彩椒等,國外品種佔據了半壁江山以上,而在一些過去育種能力較弱的領域如甜菜和向日葵,“洋種子”也成為主導,但對這些無須驚慌。

    農業部提供的數據顯示,目前我國自育品種仍佔主導地位,其中水稻、小麥、大豆、油菜等幾乎全部為我國自主選育品種,蔬菜類85%以上種植的是國內品種,特別是超級稻、緊湊型玉米、優質小麥、設施蔬菜等一大批國産新品種的推廣應用,為實現糧食增産、農民增收作出了重要貢獻。

    引進“洋種子”有什麼好處?擴大了品種交流,引進了新技術、新的種質資源,豐富了國內選育新品種的基礎,激發了科研單位和種子企業研發活力,國內品種選育步伐也加快了。比如設施番茄,過去100%是國外公司的品種,近年來國內育種單位選育品種的市場份額已達40%,而且還在擴大。

    面對競爭壓力,與其驚呼“狼來了”,不如自己強筋壯骨“與狼共舞”。近幾年每年中央一號文件都對種業發展予以強調,國務院相繼出臺文件對種業改革發展作出全面部署。要在世界種業大格局中佔據一席之地,我國種子企業必須依靠自主科技創新不斷提升核心競爭力,在參與國際競爭中成長壯大。

    當前,需要著力解決的是種業創新與農業生産“兩張皮”問題,加快培育生産急需的突破性新品種;著力解決地方保護、不當干預和監管不力問題,加快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種業大市場;著力解決我國種業在國際競爭中處於弱勢的問題,加快構建“育繁推”一體化發展機制,打造現代種業集團,提升種業國際競爭力。

責任編輯: 葛燕燕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