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社會辦醫“玻璃門”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5-29 08:38 來源: 經濟日報
【字體: 打印本頁

    在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2014年重點工作任務》中提出,要積極推動社會辦醫,國家層面的政策利好無疑為社會辦醫再注“活水”。

    數據顯示,我國民營醫院數量由2009年的5736所,迅速增加到目前的8000多所,約佔醫院總數的36%。儘管數量增長很快,但民營醫院規模卻普遍偏小,床位數和診療人數僅佔全國醫院床位數和診療人數總量的10%左右,且地區間發展不平衡、人才結構不盡合理、誠信建設亟待加強。從整體上看,目前社會辦醫的規模、數量和速度與國家“十二五”醫改規劃提出的“到2015年床位數、服務量均佔總量的20%”的目標,尚有較大差距。

    從整體上看,我國社會辦醫還面臨著一些阻礙。比如,區域衛生規劃中沒有為社會辦醫預留空間,各地公立醫院還在不斷擴張規模;衛生行政部門在大型醫療設備的購置上,對非公立醫院的審批更嚴格;非公立醫院融資存在諸多政策制約。這些都是擋在社會辦醫面前的“玻璃門”。另外,衛生部門按照“區域衛生規劃”對社會辦醫進行前置審批、限制外資在合資合作醫療機構的持股比例等,也一直被視為社會辦醫的“攔路虎”。同時,困擾民資辦醫的業務許可、人才匱乏等諸多方面的現實短板,使得民資醫院在發展上仍然面臨先天不足。

    要推進社會辦醫,還要改變政府“過度行政化”的管理體制。一方面,要進一步優化社會辦醫政策環境,集中清理不合理規定;另一方面,要出臺切實可行的推進醫師多點執業的意見,為醫師“鬆綁”。

    令人欣慰的是,這些短板和問題在此次印發的《工作任務》中都有了更為明確的政策支持。要想讓利好政策産生好的效果,關鍵還在於落實。一方面,梳理過往政策對社會辦醫的“中間梗阻”,打破“玻璃門”;另一方面,增加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引導民資醫院重點發展一些緊缺型、補充性的醫療服務,既讓社會辦醫真正享受到政策改革紅利,也讓公立和民資醫院的“雙輪驅動”真正惠及民生。

    對於廣大民資醫院來説,更重要的是通過加強自身管理和業務創新,不斷提升技術水平和服務品質,突出服務特色。(廖海金)

責任編輯: 郭曉婷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