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時評:村莊建設謹防克隆城市建築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5-29 20:05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本頁

    新華社北京5月29日電(新華社記者 杜宇)“建成一批各具特色的美麗宜居村莊”,是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的《關於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指導意見》提出的目標。“各具特色”的表述言簡意賅,其明確信號是,村莊建設要防止盲目克隆城市建築,造成“千村一面”。

    從近年來農村建設情況看,克隆城市建築建設農民集中居住區的案例並不鮮見。砍樹填湖、挖山拆房,不注意保護樹木、池塘、井渠、古村道等鄉村要素,忽視村莊現有選址和格局與農業生産的依存關係,認為農民住上高樓就是現代化,其結果是貌似光鮮的建設,卻未贏得農民的擁護。

    《指導意見》特別提出“保護和修復自然景觀和田園景觀”。事實上,城市與農村的關係就像蜜蜂和植物一樣不同種,卻又相互依存、共同發展。城鄉風貌和生活舒適的體現形式應保持差異化,不能同一化。只要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完善,村莊原有的那種有天有地、與大自然融合的居住方式才是人們理想的居住環境。

    村莊建設避免盲目克隆城市建築並不意味著保護落後。目前,我國農村人居環境總體水平仍然較低,在居住條件、公共設施和環境衛生等方面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還有較大差距。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要著力在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方面向城市看齊,而不是簡單化地模倣城市扎堆建樓房。

    我國村莊眾多,分佈地域不同,居住民族不同,不能用“一刀切”的辦法來推進這項工作。試想,黃土高原與江南水鄉的村莊怎可用一個模子的建設標準?傣家竹樓與苗家山寨的居住習俗又如何統一?因此,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必須堅持因地制宜。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非一朝一夕之事,既涉及資金投入問題,也關乎村民生産生活習慣。要遵循量力而行、循序漸進的原則,尤其要建立自下而上的民主決策機制,讓村內事由村民議村民定,把好事辦好,把實事做實。

責任編輯: 王欣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