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監會副主席:建設競爭力強的期貨和衍生品市場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5-30 14:23 來源: 證監會網站
【字體: 打印本頁

    5月28日,第十一屆上海衍生品市場論壇在上海舉行。本屆論壇首次由上海期貨交易所和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聯合主辦,論壇的主題是“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前景與路徑”。中國證監會副主席姜洋出席論壇並講話。

    在上午的大會發言中,姜洋指出,近期國務院發佈了《關於進一步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對資本市場改革發展進行了頂層設計,就推進期貨市場建設做出了戰略規劃,對於全市場凝聚改革共識、明確發展方向,共同推進期貨市場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具有深遠影響。

    姜洋表示,新國九條發佈距老國九條整整十年,這十年,中國證監會積極推進期貨市場改革創新各項工作,市場建設取得了長足進步,産品體系基本健全,市場規模快速增長,運行質量不斷提升,市場功能逐步發揮,國際影響力不斷增強。一是期貨産品創新生機勃發,二是市場法規體系不斷健全,三是市場監管的制度框架基本建成,四是服務實體經濟發展能力逐步增強。

    姜洋強調,下一步,中國證監會將會同期貨市場有關各方,深入學習領會和貫徹落實國務院《若干意見》的精神內涵,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改革方向,尊重市場發展規律,發揮市場首創精神,加大拓展期貨市場力度,著力優化市場體系結構,促進場內場外市場協調發展,建設一個與經濟金融發展程度相匹配、風險管理需求相適應的、競爭力強的期貨和衍生品市場。

    一是大力推動市場創新發展。紮實推進國際化原油期貨市場建設,爭取年內推出原油期貨。配合資源性産品價格形成機制改革,繼續推出其他大宗商品期貨品種。研究發展商品期權、商品指數、碳排放權等新交易工具。加大宜農期貨品種的研發上市工作,積極拓展期貨市場服務“三農”的渠道和機制。配合國家利率市場化和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適應資本市場風險管理需要,推進其他國債期貨品種、股票指數期貨品種、交叉匯率期貨品種和金融期權的研發上市。

    二是改善市場投資者結構。進一步完善證券公司、基金公司等機構參與期貨交易的政策,推動制定銀行、保險、企業年金、社保基金等機構參與期貨交易的政策,為各類機構投資者入市交易提供更多便利。推動取消對産業企業、國有企業等利用期貨市場進行風險管理的各種不必要的限制,包括信貸、會計、審計和國資管理等政策,為企業參與套期保值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

    三是進一步完善市場體系。在深化場內市場建設的同時,積極發展場外衍生品市場,促進場內場外市場互相補充、協調發展。積極支持具備風險承受能力的金融機構、實體企業開發符合實際需要的衍生産品。推進場外市場服務設施建設,強化交易報告、數據提供、報價系統、場內集中清算等基礎服務。研究發展多層次商品市場,滿足實體經濟多元化需求。積極推進市場對外開放,在成熟商品期貨品種上引入境外投資者,逐步擴大期貨保稅交割試點範圍。

    四是加大監管轉型和執法力度。堅持以提升市場效率和服務能力為導向,進一步簡政放權,創新監管模式,提升市場公信力和透明度。加強市場運行監管,強化市場風險監測監控、預警以及防範和處置機制,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風險的底線。加強跨市場、跨境監管,嚴厲打擊市場操縱等違法違規行為,提升監管執法的效能和威懾力,維護市場“三公”原則,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

    五是加快推進《期貨法》立法。專門的期貨立法,是適應市場發展新形勢、提升市場發展層次和水平的必然要求。通過這次期貨立法,既要對過去發展和監管經驗進行總結固化,也要為今後期貨衍生品市場創新發展奠定基礎。同時,《期貨法》立法是一項系統工程,離不開各類市場主體、監管機構和政府部門共同參與,中國證監會將積極配合全國人大財經委做好《期貨法》立法相關工作。

    在下午的法治分論壇上,姜洋指出,為了使期貨市場更好地為實體經濟服務,使一些實踐中行之有效的制度上升到法律層面,更好地維護交易者合法權益,促進期貨市場對外開放,穩妥發展場外衍生品市場,迫切需要儘快制定《期貨法》。希望通過立法,將《期貨法》制定成為一部統一規範期貨、期權及其他衍生品市場的基本法,將現行期貨市場運行有效的基本制度上升為法律規定,完善期貨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相關制度,健全糾紛處理、監督管理以及場外衍生品交易及期權交易等相關制度規定。

    上海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屠光紹,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尹中卿出席論壇併發表講話。中國證監會原主席周正慶、原主席劉鴻儒、原主席周道炯、原副主席范福春、原副主席陳耀先出席論壇並致書面發言。上期所理事長楊邁軍與中金所董事長張慎峰在論壇全體大會上分別致辭。來自國家政府部門、相關行業協會的負責人,國內外知名金融機構、企業高管以及專家學者、媒體代表出席了本次論壇。

責任編輯: 穆淼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