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習俗係經多代累積而成 歷久彌新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5-31 16:36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本頁

    新華社宜昌5月31日電(記者黎昌政、梁建強)端午節眾多習俗,是經多代累積而形成的多地域文化因子聚合的結果,歷經千年傳承,歷久彌新,一直處於不斷發展變化中。

    中南民族大學教授向柏松30日在“2014端午習俗傳承與保護”研討會上説,端午節發端于先秦時期,歷經兩漢、魏晉多種習俗、經過多種文化因子的碰撞、置換和聚合,至南朝梁代基本定型,其標誌是一系列辟邪習俗與龍舟競渡、食粽習俗等整合而成一種內涵深厚、節俗豐富的大型節日。這一過程中,楚文化因子的參與聚合起到了重要作用,楚文化崇巫重卜的精神特質正好與先秦五月五日驅邪儀式相契合,楚文化有利於端午習俗的生存發育。

    端午節是中國傳統四大節日之一,已在民間傳承兩千多年。向柏松介紹,古往今來,端午節形成了多種民俗,主要為辟邪與祭祀兩大類型。辟邪如佩香囊,門戶懸艾、菖蒲,挂雄黃袋,穿五毒衣、老虎肚兜,貼朱符、張天師像和鍾馗像,飲菖蒲、雄黃或硃砂酒,沐浴蘭湯等;祭祀如龍舟競渡、祭粽、食粽等。

    向柏松説,梁代後,端午節習俗進一步發展,向娛樂性、競技性、實用性方向發展,向提升思想境界方向發展。如辟邪習俗向娛樂性方向發展,就形成了比粽葉長短、戴石榴花等習俗;向競技性方向發展,劃龍舟習俗就演變成龍舟競渡習俗,並衍生出打石仗等習俗;向實用性方向發展就形成採藥、制藥、汲聖水、改善民眾衛生等習俗,有人甚至説,端午節活動就是“全民衛生運動”。向提升節日內在意義方向發展,就形成全民祭祀屈原的習俗。今天,端午節習俗正向著弘揚民族精神、發展旅遊觀光方向發展,其“憂國憂民、團結求索、奮勇爭先、樂觀向上”的偉大民族精神也被不斷發掘。

    端午節習俗眾多,其由來眾説紛紜,有紀念伍子胥説、紀念越王勾踐説、紀念屈原説、紀念介子推説、紀念陳臨説。湖北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夏日新説,這些所紀念的都是有益於當地的名人賢士,各地關於端午起源傳説中的人物,都是在原來各地仲夏所祭祀的人物基礎上逐步形成的,屈原主要是長江中游地區祭祀的對象。

責任編輯: 穆淼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