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實現學術期刊的合理評價與利用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6-05 13:57 來源: 社科院網站
【字體: 打印本頁

    眾所週知,學術期刊是人文社會科學實現發展繁榮的重要平臺和窗口,其存續主要受經濟社會變遷、學術功能強弱變化等因素的影響。近年來,對核心期刊的相關研究,不斷推動我國社會科學期刊評估體系的創建及發展。當前,國內權威的核心期刊評價體系包括三種:北京大學圖書館和北京市高校圖書館期刊工作研究會聯合編制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南京大學編制的《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中國社會科學院文獻信息中心文獻計量學研究室編制的《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要覽》。其中,《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要覽》指出,“核心期刊的評選原則自然是選出那些在某學科(或某領域)中的學科論文較多和使用頻率較高的學術期刊”;而《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則表明自身用於“分析期刊的學術水平、編輯質量和學術嚴謹度”。應當説,核心期刊研究及其發展具有重要的學術評價功能,並對我國人文社會科學期刊評價體系的建立、完善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評價體系的構建以現實需求為基礎

    在我國學術期刊評價存在空白的情況下,摸索建立相關的評價體制,對最終構建科學合理的期刊評價體系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從評選指標看,核心期刊更主要的是一項基於文獻數量上的研究成果。它屬於文獻計量學應用研究的範疇,是通過期刊“引證率”來判斷期刊的學術影響力,進而判斷其學術質量,最終作為學術評價的參考依據。由於評選核心期刊往往借用各類量化指標,這決定其評選不只是學術評價的過程。論文引用率和轉載率的高低,也不能絕對地反映該論文學術水準的層次高低,在現實中存在錯誤觀點被高頻率引用的狀況。另外,核心期刊存在愈發明顯的功能異化問題。近年來,核心期刊越來越廣泛地應用在職稱評審、學位評定、津貼評定、評獎評優、期刊評價等範疇,其幾乎成為一種評價尺度。這造成核心期刊價值的持續泛化,也違背中文核心期刊的篩選是為圖書機構收藏、讀者閱讀提供參考依據的初衷。核心期刊功能的不斷異化,不僅是對學術資源的極大浪費,還造成期刊出版界競爭的無序格局,對我國學術風氣造成不良影響。

    當前,構建科學、合理、統一的人文社會科學期刊評價體系具有客觀必要性,其不僅有利於我國人文社會科學期刊的持續發展繁榮,還能夠客觀公正地評價科研人才,促進上述領域的人才培養。與自然科學期刊不同,人文社會科學期刊的評價體系無法做到完全客觀化。在現有的人文社會科學期刊質量評價模式中,評價指標不一,指標權重大小不同,且評價操作過程的科學性存疑。這些導致我國人文社會科學期刊無法在參與評選的過程中,找準發展方向,有效提升質量。一個權威、統一的人文社會科學期刊評價體系,不僅有利於學術期刊的科學定位,還有利於其掌握自身指標的不足,為自身改進與發展提供參考依據。而且,多種期刊評價模式評價論文的質量高低容易造成評價結果的差異化,對學術作品帶來評價不公問題,最終不利於我國人文社會科學人才的成長和培養。

    以合乎實際的思路構建科學的評價體系

    對於如何構建科學的、合乎實際的人文社會科學期刊評價體系,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四個方面著手。

    一是加強人文社會科學期刊評價機構之間的協作和溝通。由國家相關部門牽頭,聯合有較大影響力的期刊評價機構,同時吸收人文社會科學各個機構的專業人才,在綜合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編定統一、官方的人文社會科學期刊排名,排名內的期刊要更具權威性和標準性。倡導人文社會科學期刊評價機構適度公開評價標準和程序而不是簡單公佈期刊評價結果,同時更多地承擔起學術公共責任,進一步提升對期刊界和廣大學者的建議的重視程度,增強公信力,也讓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的研究人員真正信服其公正性。

    二是突出原創性和學理性的人文社會科學期刊評價標準。在評定核心期刊的過程中,不僅要參考期刊引證率,還要適當引入人文社會科學各領域專家進行論證。借助專家觀點,對期刊的學術水平、學術影響等方面進行評估,形成定量排序表。在期刊的學術性、作品的學理性、內容的原創性以及編輯質量、學術規範等項目上進行打分評價。對論文作品的學理性和原創性,要注意處理好定量統計與定性分析之間的關係,堅持規範地反映學術期刊在學科研究中的巨大作用。對學術期刊的發展質量,要注重從專業化程度、學科影響力、作品學術水準等方面進行考評。選擇多維度、綜合化的學術期刊評價指標,力求把與期刊質量有關的更多價值因素納入到實際評價體系當中。

    三是建立和完善人文社會科學期刊評價的現代技術系統。人文社會科學期刊評價體系的建立健全離不開現代軟體系統的開發與維護。在期刊綜合評價中,評價指標的大量數據計算、最終定性評價結論的生成等統計任務極為繁重,人工操作難以勝任,且錯誤率或偏差率較高。為提高人文社會科學期刊評價工作的準確性和科學性,迫切需要大量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利用目前單項評價指標體系發展趨於成熟的有利條件,加大研究開發人文社會科學期刊量化評價軟體系統,借助計算機設備蒐集、加工、分析和整理相關的期刊評價結果,進行大數據綜合分析。對不同的人文社會科學期刊,分階段、分步驟地完善網絡硬體環境,積極建立標準化、智慧化、規範化的共享信息平臺,實現對人文社會科學期刊的動態全程觀察及評價,不斷提高期刊評價效能。

    四是建立科學規範的學術評價標準,正視學風建設問題。相關職能部門和研究機構應當努力推動制定科學化、規範化的論文評價學術標準,充分利用現有核心期刊的研究基礎,進一步制定科學性、操作性強的學術評價標準。通過各種渠道,廣泛汲取合理建議,在實踐中不斷修訂、完善學術評價標準。當前國內學術生態環境存在一些不良現象,學術浮躁明顯,功利性比較強。由於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評價體系建設過多地將期刊評價、定級評審視為主要功能,從而導致期刊界爭奪話語權、主導權的現象愈發突出,學術評價趨向利益爭奪,致使學術研究偏向,評價體系建設走形。學術界、期刊界要自覺行動,積極聯合抵制學術不端、改善學術作風。正如《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要覽》主編姜曉輝所指出的,核心期刊評選活動與刊物評獎評優不同,前者重視期刊的學術影響力和期刊的優化使用,注重按學科和研究領域來評選和使用期刊;後者則是通過期刊評優活動來推動期刊質量的全面提高。只有真正認識到兩者的本質差異,才能實現核心期刊的合理評價及合理利用。(郭銳)

責任編輯: 穆淼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