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由“噴灌”式扶貧轉向“滴灌”式扶貧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6-06 13:06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本頁

    新華社烏魯木齊6月6日電(記者 關俏俏)在帕米爾高原的一片戈壁荒灘上,幾萬隻各類禽鳥翩翩起舞,此前從未養過大雁的艾尼瓦爾·要爾達西,靠政府出資興建的特禽養殖場有了穩定的收入。

    和艾尼瓦爾·要爾達西一樣,今年新疆將為260萬貧困農牧民建檔立卡,一戶一策實施精準扶貧,將扶貧扶到點上、扶到根上。

    記者從自治區扶貧辦了解到,新疆的貧困戶建檔立卡識別標準以2010年確定的農民年人均純收入2300元為標準,為截至2013年末全區實際扶貧對象70萬戶260萬人建檔立卡,共涉及3029個貧困村,佔全區行政村總數的34%。

    自治區扶貧辦主任趙國明介紹,新一輪扶貧將按照“縣為單位、動態管理、規模控制、精確識別、分級負責”的原則,充分運用貧困識別結果,深入分析致貧原因,制定幫扶計劃,確定幫扶單位,明確幫扶責任,落實幫扶措施,由“噴灌”式扶貧轉向“滴灌”式扶貧。

    趙國明解釋,精準扶貧就是以“規劃到戶、責任到人”為動力,以“産業鏈扶貧”為抓手,通過實施“靶向療法”,精準瞄準貧困目標,具體落實脫貧責任,實現精準化扶貧、精細化服務、精益化管理。

    他説,通過對貧困戶和貧困村精準識別、精準幫扶、精準管理和精准考核,引導各類扶貧資源優化配置,實現扶貧到村到戶,逐步構建精準扶貧工作長效機制,真正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新疆特點的扶貧開發新路子。

    地處新疆南部的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大半土地面積位於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上,自然條件惡劣。當地扶貧辦主任唐東告訴記者,當地因地制宜確定支撐産業,並予以財政政策和扶貧資金的支持。柯爾克孜族姑娘布茹力漢3年前還從未見過油桃,當地政府通過産業扶貧政策,建起了1000多座大棚,吸收了像布茹力漢一樣的上千名牧民種植蔬菜和油桃,收入穩定增加。

    據悉,今年新疆將實施整村推進規劃354個貧困村,培訓貧困農牧民14.6萬人次,使貧困地區農牧民人均純收入增加800元以上,確保全年減少扶貧對象36萬人。

責任編輯: 肖磊濤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