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福州6月7日電(記者羅沙、涂洪長)又一年世界海洋日到來之際,2013年度海洋人物出爐。從普通中學生到中國工程院院士,從科考隊員到核潛艇官兵,這群普通卻不平凡的海洋人在自己的崗位上開拓、守護著藍色國土,譜寫下每一個中國人的海洋夢想。 海洋夢,源自少年意氣風發的蔚藍情懷。 16歲與“雪龍”號極地科考船的一場邂逅,開啟了陳金石心中全新的天地。參觀駕駛室、實驗室,聽船長講我國南極科考歷史,聽科學家講海洋的奧秘……他從此與海洋結下了不解之緣。 就讀于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的他最愛往海洋工作一線跑,參觀海水淡化研究所、體驗中國海監船、參加海上救助工作……他還發起成立了我國第一個以海洋為主題的中學生社團——人大附中海洋社,組織同學開展課題研究,豐富青少年的海洋知識。 “越來越多的同學關注世界海洋的潮起潮落,關注中國海洋英雄們的一次次壯舉,關注中國海洋面臨的危機,這是我感受到的最大成就。”陳金石説。 海洋夢,離不開科考人員的勇闖險境。 南極腹地,中國第30次南極考察隊接到俄羅斯“紹卡利斯基院士”號發出的求救信號。“雪龍”船千里馳援,成功解救52名乘客,卻被驟變的浮冰圍困。科考隊員們沒有坐等救援,他們抓住時機,破冰而出。突圍成功的那一刻,船長王建忠哭了。 茫茫南極內陸冰蓋,28名科考隊員僅用了45天時間,一波三折成功建設起中國第四個南極科學考察站——泰山站。考察站建成那一刻,全體隊員在冰蓋風雪的伴奏聲中,高唱國歌,百感交集。 “經過風雪南極跌宕起伏的考驗,充分證明了我們是一支團結奉獻的和諧團隊。”中國第30次南極科學考察隊領隊劉順林深情地説。 海洋夢,是普通民眾對大海的悉心照料。 連續7年,連雲港市蒼梧物業公司副總經理趙軍友帶著妻兒走遍了100多公里海岸線。不為別的,只是撿垃圾。 白帽子、小挎包,左手長夾子、右手垃圾袋,他與清潔海岸義工團的隊友們經常出現在連雲港海灘。破舊漁網、煙蒂、塑料瓶、塑料袋……撿起垃圾,仔細分類。細碎繁瑣的工作,他認真對待,樂此不疲。 2013年7月,趙軍友和隊友發現一家企業存在污水偷排入海現象。在排污口取證時,他們險些被工廠裏的人打。趙軍友報警後,當地政府和主管部門領導聞訊趕來。企業受到處罰,全市隨即開展了排污大檢查。 海洋夢,更需要海軍戰士們用鋼鐵堅強來守衛。 湛藍大海,黑色鋼鐵巨鯨犁波耕浪。1970年12月,中國自行研製的第一艘核潛艇下水;1974年8月,第一艘核潛艇正式服役。數十年來,核潛艇官兵們勇闖驚濤駭浪、建功深海大洋。他們曾連續90晝夜航行,行程數萬海裏,一舉創造新的長航紀錄。 一次遠航任務中,潛艇核反應堆艙冷卻系統突發故障。10名共産黨員組成應急搶修隊,副機電長孟昭旭第一個衝了進去。他為了和故障搶時間,一鼓作氣檢修排故障。等到戰友們把他強行拉出反應堆艙時,已超出規定時限兩倍。他的青春定格在了45歲,與深海同眠。 海洋強國夢想背後,無數海洋人擰成一股繩,點燃自己,照亮海疆。 1934年出生的中國工程院院士金翔龍把自己的一生與國家海洋事業相連。他完成了中國海上第一條地震剖面勘測,實現了中國海上勘測“零的突破”。他率先識別出渤海海底構造單元,他為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國際海底先驅投資國作出了關鍵性貢獻。 80年代曾頭頂大學生“天之驕子”光環的王雲回到海島做起了水産技術推廣員。她説:“能把實用的水産技術推廣給老百姓,能使漁區老百姓富起來,才是我最終目標。” 還有海監隊員繆文波、中海油蛙人楚金勇、潛水器總設計師徐會希、公司董事長吳厚剛……這是一群平凡的海洋人,只因對海洋的熱愛,默默耕耘在海洋領域各行各業。這更是一群不平凡的海洋人,因為那份堅守執著,在浩瀚海洋埋下苦與淚,收穫心中的海洋夢想。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