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中衛:城鄉教師輪崗交流“變形記”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6-08 12:35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本頁

    新華社銀川6月8日電(記者 艾福梅)今年28歲的唐瑤本是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市沙坡頭區農村小學鎮羅小學的一名語文老師,但從這學期開始她卻在該市城市學校中衛三小任教,而且所教科目回歸自己大學專業——美術。

    “農村學校老師數量少,老師同時教多門功課,我得教語文和美術,現在在城市學校,老師更加專業化,我就只教美術了。”她説。

    在中衛三小教書3個多月,唐瑤認為最大的困難是對課堂的掌控。“我很珍惜這個學習機會,只要有時間就去聽其他老師的公開課,語文、數學、英語都去。我只有多聽、多學,等一年輪崗交流結束後,才能更好地給農村娃娃上課。”唐瑤説。

    中衛市從今年春季學期開始探索實施“城鄉教師輪崗交流制度”。中衛市教育局副局長趙炳東告訴記者,今年共有138名城市教師派往農村學校,136名農村學校老師前往城市學校教學,其中包括40名學校管理人員。

    “雙向交流無疑對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有利,城市教師到農村給農村學生創造了在當地享受‘名師教學’的機會,彌補了農村學校骨幹教師缺口。農村老師到城市交流跟崗鍛鍊,可以提高教學水平。”趙炳東説。

    為了切實讓城市學校骨幹教師到農村交流任教,中衛市規定自2015年起,市區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專任教師申報參評高一級職稱,必須具有到託管聯動發展農村學區學校任教或者到山區學校支教、幫教至少1學年的經歷。

    農村學校無疑是教師輪崗交流制度最大的受益者。中衛市西園中學是一所農村九年制學校,目前在校生570人。這學期學校迎來了4名城市初中老師、2名城市小學老師、1名副校長。“城市老師教學技能、水平都比較高,把好的教學方法帶到這裡,農村學生和家長都很高興。”西園中學校長劉強勝説。

    然而,城市學校卻有很多擔憂和顧慮。“現在師資緊張,都是一個蘿蔔一個坑,我們派往農村的都是骨幹,但農村到城裏的都是一些年輕老師,很難勝任城市這種大班額教學模式,駕馭課堂能力明顯不足。家長也反映不願意孩子班裏頻繁換老師,擔心對孩子成績産生影響。”中衛三小校長張寶鑫説。

    記者採訪了解到,因為有評職稱這個“硬杠杠”和當地教育部門強力推動,今年的教師輪崗交流進展順利,但一些基層教育人士擔心隨著時間推移,滿足條件的城市教師數量越來越少,可能會存在派不出老師的尷尬。

    西園中學副校長黃興海説,城鄉教師輪崗交流制度要取得實效,關鍵是建立長效機制,長期實行下去,比如最好能夠將輪崗交流週期定為三年。同時,提高農村教育質量更應重視穩定農村現有教師隊伍,幫助解決農村老師生活、交通等難題,提高待遇,讓這些老師願意留在農村。

責任編輯: 向思敏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