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局局長:努力實現從海洋大國向海洋強國的歷史跨越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6-08 17:41 來源: 海洋局網站
【字體: 打印本頁

國家海洋局黨組書記、局長劉賜貴

近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我國海洋事業發展作出了一系列全面而精闢的論述。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理論聯絡實際,博大精深、內涵豐富,視野開闊、思想深邃,對當前海洋工作有很強的針對性,是我們發展海洋事業的重要遵循,為我們從海洋大國轉變為海洋強國指明了前進方向。

建設海洋強國是歷史的選擇和發展的需要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國既是陸地大國,也是海洋大國,在海洋上擁有廣泛的戰略利益。建設海洋強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實施建設海洋強國這一重大部署,對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對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對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進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都具有十分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一)建設海洋強國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抉擇

海洋約佔地球表面積的71%,是戰略資源的重要基地。綜觀歷史,大國發展莫不與海洋息息相關。當今世界發達國家和地區大都是依靠海洋走上發達之路,其中,海洋資源、海洋空間都為其成功發展和繁榮做出了巨大貢獻。中華民族擁有過優秀燦爛的海洋文明,我們的先人們在很早以前就開闢了溝通東西方的“海上絲綢之路”,在長達上千年的時間裏,通過海上貿易和文化交流,我國同世界各國互通有無,中華文明也隨之傳播到世界各地。15世紀上半葉,鄭和七下西洋,更是人類歷史上的航海壯舉。但自明代中期以後,在世界進入大航海時代和西方建立海上霸權之際,中國封建王朝採取了閉關鎖國政策,經濟技術發展緩慢,綜合國力日漸衰落。自鴉片戰爭到新中國成立的百年間,西方列強大多通過海上不斷入侵,使我國逐步淪為有海無防、備受欺淩的半封建、半殖民地國家。自鴉片戰爭以來,外敵從海上入侵就達470余次。歷史反復昭示我們,向海而興,背海而衰,是一條亙古不變的鐵律。可以説,海洋事業關係我們民族生存發展,關係我們國家興衰安危。發展海洋事業,建設海洋強國是中華兒女的百年夢想和美好夙願。中華民族要實現偉大復興,必須進一步關心海洋、認識海洋、經略海洋。

(二)建設海洋強國是促進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海洋經濟已經連續多年呈現穩定增長的良好態勢。從我國經濟發展的增長點看,海洋經濟正成為我國經濟特別是東部沿海地區轉型升級的新引擎。2013年,在面對複雜嚴峻的經濟形勢、海洋産業結構轉型升級的環境下,我國海洋産業總體保持穩步增長,全國海洋生産總值達到54313億元,比上年增長7.6%,海洋生産總值佔國內生産總值的9.5%,全國涉海就業人員達到3513萬人。到2020年要實現國民生産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再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海洋開發對整體經濟發展的拉動作用必將更加明顯,呈現出廣闊的發展空間。從我國發展對資源能源的需求看,資源在經濟發展中的瓶頸約束日益突出,對海洋資源、空間的依賴程度大幅提高。我國擁有約300萬平方公里的主張管轄海域,蘊藏著豐富的油氣、礦産、生物等資源。此外,在大洋、極地和國際海底,我國也擁有廣泛的合法的海洋利益。這些都為我國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巨大的接替資源空間。從海上運輸通道的安全看,我國經濟已成為高度依賴海洋的開放型經濟,對外貿易運輸量的90%是通過海上運輸完成的,海上運輸通道的安全直接牽涉我國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從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看,美麗中國離不開美麗海洋。隨著海洋開發利用強度的不斷加大,海洋污染損害事件屢有發生,廣大人民群眾對美好海洋生態環境的要求更加迫切,對加快推進海洋生態文明建設、保障自身的環境權益提出了新願望和新期待。這些都需要通過進一步發展海洋事業、建設海洋強國來逐步解決和實現。

(三)建設海洋強國是維護我國海洋權益的緊迫需求

近30年來,國際社會更加重視海洋。聯合國把21世紀確定為“海洋世紀”,並把每年的6月8日確定為世界海洋日。進入新世紀以來,人類邁進了大規模開發利用海洋的新階段。當前,海洋已成為經濟全球化、區域經濟一體化的聯絡紐帶,在國家經濟發展格局和對外開放中的作用更加重要,在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中的地位更加突出,在國家生態文明建設中的角色更加顯著,在國際經濟、軍事、科技競爭中的戰略地位更加明顯。世界各國以維護和拓展海洋權益、空間為核心的海洋綜合實力競爭愈演愈烈。沿海國家紛紛制定或調整海洋發展戰略,加快海上力量建設,並採取一系列先發制人的行動,加強對海洋的有效控制和對他國的戰略鉗制。全球範圍的“藍色圈地”運動也在一定程度上擠壓我未來的生存發展空間。圍繞南北兩極和2.5億平方公里公海這一新疆域的國際競爭、權益鬥爭持續升溫,國際海底區域新礦物、新生物和新基因的爭奪也日趨白熱化。與此同時,沿海國家甚至內陸國家為維護本國的海洋權益,積極參與海洋領域的雙邊、多邊合作及國際組織活動,加強海洋環境保護,提高海洋監測與災害預防能力,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可以預見,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我國在維護國家海洋權益上面臨的挑戰將越來越多,海洋極有可能成為干擾我國發展戰略機遇期和威脅國家安全的主要方向。所有這些都要求我們不斷提升對海洋的管控能力,加快建設海洋強國步伐,更加有效地維護和拓展我國的海洋權益。

建設海洋強國任重而道遠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經過多年發展,我國已經建立起比較完整的海洋産業體系,海洋科學技術取得重大突破,海洋資源開發能力持續增強,海洋法律法規體系逐步健全,海洋綜合管理體制初步確立,維護海洋權益能力明顯增強,海洋事業總體上進入了歷史上最好的發展時期。這些成就為我們建設海洋強國打下了堅實基礎。

(一)海洋強國的基本內涵

對於海洋強國的內涵,不同的時代、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理解和表述。現階段,就我國的具體國情而言,海洋強國是指在管控海洋、開發利用海洋、保護海洋方面具有強大綜合實力的國家。

其主要特徵應包括:海洋經濟發達,各海洋産業經濟總量在整個國家經濟總量中佔較大比例;海洋科技創新強勁,創新人才不斷涌現,具有強大的海洋産業發展支撐能力;海洋生態環境優美,海洋資源開發利用科學、適度,人海和諧;海防力量強大,能有效捍衛國家主權和海洋權益,在維護人類海洋和平、促進國際海洋事務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推進海洋強國建設,要堅持正確的指導思想。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立足當前,著眼長遠,準確把握國際海洋事務發展的潮流,主動服從服務於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積極作為,開拓進取,爭創新業績,實現新跨越。推進海洋強國建設,要在實際工作中始終遵循五個基本要求:一是必須堅持放眼全球的發展視野。要將管轄的內水和領海、毗連區、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進行規劃,明確重點,協同實施。重視抓好管轄外的公海大洋、國際海底、南北極科學研究,適應“極地、深海”新疆域的戰略較量。二是必須堅持陸海統籌的發展格局。綜合考慮陸海空間的自然稟賦,做到發展定位、産業佈局、環境保護、防災減災等各方面工作之間的有機銜接,協調發展。三是必須堅持科技引領的發展方式。依靠科技創新,不斷突破制約海洋經濟發展的瓶頸。實施科技興海、科技強海戰略,提升科技對管控海洋的決定性作用。四是必須堅持人海和諧的發展理念。尊重自然,因地制宜,注重在開發中保護,在保護中開發,實現自然資源永續利用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五是必須堅持綜合協調的發展機制。凝聚各方力量,形成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密切配合、相互協調的工作合力。

(二)建設海洋強國的基本目標

建設海洋強國是一項長期、艱巨的歷史任務,必須統籌規劃、分步推進。我們認為,從目前到2050年,應分兩步走。一是到2020年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際,立足實現若干目標,為實現建成海洋強國奠定良好基礎。二是到2049年前後我國建國100週年建成中等發達國家時,躋身世界海洋強國行列,成為世界上主要的海洋強國。到2020年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際,我們應立足實現:海洋經濟可持續發展能力顯著增強,海洋生産總值在2010年基礎上翻一番;海洋科技自主創新能力和産業化水平大幅提升,海洋科技創新對海洋産業發展的貢獻率顯著加大;海洋開發空間佈局全面優化,海域海島資源利用節約集約化程度不斷提高,海域、海島、海岸帶整治修復成效顯著;陸源污染得到有效治理,近海生態環境惡化趨勢得到根本扭轉,海洋生物多樣性下降趨勢得到基本遏制,海洋環境監管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海洋生態安全格局基本建立;海洋防災減災能力顯著提升;海洋綜合管理體系趨於完善,海洋事務統籌協調、快速應對、公共服務能力顯著增強;參與國際海洋事務能力和影響力顯著提高,國際海域與極地科學考察活動不斷拓展,深海資源開發能力顯著提高;海洋教育水平進一步提升,全社會海洋意識普遍增強,海洋人才隊伍進一步壯大;海洋法律法規體系日益健全;國家海洋權益、海洋安全得到有效維護和保障;在我國沿海地區,涌現出2/3各具特色的海洋強省強市強縣,為實現建成海洋強國奠定良好基礎。

(三)建設海洋強國的主要任務

從長遠來看,建設海洋強國應在認知海洋、利用海洋、生態海洋、管控海洋、和諧海洋等5個方面下功夫、見成效。一是不斷深化認知海洋的程度。建設海洋強國就必須深入探索認知海洋。要加強和深化海洋科學研究,揭示海洋的基本規律,更加全面、準確、深刻地了解海洋,大力培養造就海洋專門人才,為建設海洋強國提供堅實的科學依據和人才保障。加強海洋科普與海洋文化傳播,全力提升全民族海洋意識。二是持續提升利用海洋的水平。建設海洋強國就必須合理開發利用海洋。要提升海洋調查評價能力,注重海洋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不斷拓展海洋開發的廣度和深度。三是全面優化生態海洋的格局。建設海洋強國就必須構建美麗海洋。要堅持“五個用海”的總體要求,合理配置海洋資源,推進海洋生態文明示範區建設,把海洋生態文明建設融入沿海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為建設美麗中國做出應有貢獻。四是顯著增強管控海洋的能力。建設海洋強國就必須強化綜合管理海洋和協調配合。要完善海洋法律法規,提高有效監管、監視監測和維權執法能力,形成綜合運用行政、法律、經濟、科技等手段、國內與國外相統籌、中央與地方相結合、政府主導與社會參與相協調的管控格局,有效捍衛國家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五是努力營造和諧海洋的局面。建設海洋強國要秉持合作共贏的海洋外交方針,深化拓展雙邊與地區海洋領域合作,全面參與國際海洋事務,和沿海國家一起,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使海洋成為沿海國家的合作之海、友誼之海。

(四)建設海洋強國要走和平崛起之路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建設海洋強國不會形成新的海上霸權。我們絕不會走歷史上一些大國殖民掠奪的海洋強國老路,那條路既與世界和平發展大勢背道而馳,更不符合中華民族根本利益,我們堅持走依海富國、以海強國,人海和諧、合作共贏的發展道路,通過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方式,實現建設海洋強國的目標。中華民族是一個熱愛和平的民族,歷來主張“尚和貴中”。中華民族是一個連綿不斷並擁有悠久歷史傳統的偉大民族,為人類創造了燦爛輝煌的文化。在中國近代史上,百年的屈辱史也使中國人民更加珍惜和平,更加清醒地認識到,和平與民族復興緊密關聯。《中國的和平發展》白皮書明確指出,走和平發展道路,是中國堅定不移的國家意志和戰略抉擇。中國特色的海洋強國之路,與葡萄牙、西班牙、英國、美國、日本等西方國家建設海洋強國的途徑完全不同。當然,建設中國特色的海洋強國並不排斥發展維護國家主權和核心利益的海上防衛力量。建設與中國國際地位相稱、與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相適應的海上防衛力量,是中國現代化建設的戰略任務,也是中國實現和平發展的堅強保障。面對日益增多的國際海洋爭端,我們主張要通過和平談判的方式加以解決,通過加強雙邊多邊合作交流,與世界沿海國家一道,使海洋成為世界各國的合作之海、友誼之海、和諧之海。

圍繞“四個轉變”要求全面開展海洋工作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順應國際海洋事務發展潮流,著眼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全局,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堅持陸海統籌,紮實推進海洋強國建設。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們應圍繞總書記提出的關於海洋工作“四個轉變”的要求開展工作。

(一)提高海洋資源開發能力,著力推動海洋經濟向質量效益型轉變

發達的海洋經濟是建設海洋強國的重要支撐。要推動海洋經濟向質量效益型轉變,一是必須提高海洋開發能力,擴大海洋開發領域,讓海洋經濟成為新的增長點。繼續堅持規劃用海、集約用海、生態用海、科技用海、依法用海,調節近岸區域用海方向和規模,強化海域海岸線資源存量管理和精細化配置,發揮市場在海洋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二是要加強海洋産業規劃和指導,優化海洋産業結構。繼續加強對海洋開發利用的宏觀調控,在財政、稅收、投融資等方面支持海洋産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構建低消耗、低污染、高收益的現代産業結構體系。三是培育壯大海洋戰略性新興産業。以國家級産業園區為依託,以重大技術突破為支撐,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堅持自主創新,鞏固壯大海洋工程裝備製造業,加快發展海水利用業,扶持培育海洋藥物和生物製品業以及海洋可再生能源業。四是提高海洋産業對經濟增長貢獻率,努力使海洋産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産業。在“十二五”時期,努力使全國海洋生産總值年均增長8%,2015年佔國內生産總值的比重達到10%,增長質量和效益明顯提高,新增涉海就業人員260萬人,海洋科技成果轉化率達到50%以上,海洋科技對海洋經濟貢獻率達60%以上。

(二)保護海洋生態環境,著力推動海洋開發方式向循環利用型轉變

採取措施全力遏制海洋生態環境不斷惡化趨勢,讓人民群眾吃上綠色、安全、放心的海産品,享受到碧海藍天、潔凈沙灘。一是要把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納入海洋開發總佈局,要將其擺在優先的位置並納入各類生産實踐活動的全過程。構建生態安全體系,劃定海洋生態紅線;建立陸海統籌運行機制,探索建立陸源入海污染物總量減排控制制度及其配套措施;加大海洋工程環評的公眾參與力度,堅決杜絕嚴重損害海洋環境的項目上馬;完善海洋環境突發事件應急反應機制,提高涉海部門對海洋環境突發事件的應急反應速度;加大海洋生態保護力度,加快建立實施溢油等海洋環境事故的生態損害評估和賠償制度;開展海洋修復工程,在環境問題突出區域,有效恢復我國重點海域和海岸帶受損海洋生態系統功能和結構;繼續推進海洋特別保護區建設與管理,建設濱海濕地固碳示範區。二是進一步實施精細化海域管理。認真落實全國及省級海洋功能區劃,嚴格執行圍填海計劃和審批,提高單位岸線、用海面積的投資效益,使自然海岸線保有率達到30%,保持海岸的動態平衡。三是加大海洋執法力度。嚴肅查處邊申請、邊審批、邊施工的“三邊工程”以及化整為零、越權審批的違法行為。

(三)發展海洋科學技術,著力推動海洋科技向創新引領型轉變

依靠科技進步和創新,努力突破制約海洋經濟發展和海洋生態保護的科技瓶頸。一是要搞好海洋科技創新總體規劃。精心規劃和編寫一個體現大海洋、大聯合、高質量的戰略性的總體規劃,研究制定我國海洋科技創新發展國際化戰略,以全球視野搭建海洋科技創新合作平臺,在更高的起點提高我國海洋科技創新能力。二是重點在深水、綠色、安全的海洋高技術領域取得突破。在海底探測和深水資源勘探開發、海洋能、海水利用、海洋健康養殖、海洋生態環境監測保護與修復、海洋衛星、海洋環境觀測預報、海洋權益維護等高技術方面,努力取得重大原創成果。三是加強對海洋經濟轉型過程中急需的核心技術和關鍵共性技術的研究開發。以海洋科技為內生動力,引領海洋傳統産業向標準化、高端化、國際化發展,帶動海洋戰略性新興産業規模化發展,突破核心技術,提高對海洋産業新業態、新産業的支撐能力。四是要深入開展大洋和極地科考工作。加強南北極和大洋科考基礎能力建設、國際海域資源環境調查與評價,提升我國深海大洋科學研究水平,進一步維護我國的海洋合法權益,拓展我國的發展空間。

(四)維護國家海洋權益,著力推動海洋維權向統籌兼顧型轉變

我們愛好和平,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但決不能放棄正當權益,更不能犧牲國家核心利益。要統籌維穩和維權兩個大局,堅持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相統一,維護海洋權益和提升綜合國力相匹配。既要維護我海洋權益,統籌謀劃,積極作為,提高維權能力,做好應對各種複雜局面和開展有理、有利、有節鬥爭的準備,又要堅持用和平方式、談判方式解決爭端,努力維護海上的和平穩定。要堅持“主權屬我、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方針,推動互利友好,尋求和擴大共同利益的匯合點。按照“親、誠、惠、容”的要求,通過合作交流,與周邊國家增信釋疑,化解分歧,消除誤判,共謀和平,共護和平,共享和平。

當前,我國海洋事業已經進入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快速發展新階段,海洋系統全體職工將繼續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的一系列決策部署,強化海洋綜合管理,堅決維護我國海洋權益,加大海洋開發利用和保護力度,推動海洋事業實現新突破,為建設海洋強國做出新貢獻。

責任編輯: 楊程新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