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讓人神往的人文綠都,擁有豐富而壯美的江河山林,但産業中重化工業也佔有相當比例,在此前提下如何構建城市的生態文明? 今年2月和4月,南京市人大先後出臺保護生態紅線和推進老工業基地調整的綱領性文件,為生態文明建設“保駕護航”——這兩大法規本著對城市負責、為未來佈局的精神,一手“護紅線”、一手“調結構”,兩手抓、兩手硬,旨在從根本上推進節能減排和污染治理,遏制産業結構偏重的問題,把南京建設成為“美麗中國”標誌性城市。日前,該市人大組織有關部門就此進行了解讀。 守護底線,1/4國土劃為“生態紅線” 何為生態紅線?市環保局局長包洪新一連用了幾個“定語”:“維護區域生態安全及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保障人民群眾健康具有關鍵作用”“在提升生態功能、改善環境質量、促進資源高效利用等方面必須嚴格保護”。他説,惟其如此,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把劃定和保護生態紅線“作為最重要、最緊迫的剛性任務”,新修訂的《環保法》提出了對其明確保護的條款。“所以,‘生態紅線’是繼‘耕地紅線’後,又一條上升到國家安全層面的‘生命線’”。 南京山水資源眾多,但在工業化、城市化浪潮下,生態文明建設也面臨嚴峻挑戰。為此,該市不僅對照《江蘇省生態紅線區域保護規劃》,劃定了12類93塊1455平方公里生態紅線區域,還根據城市稟賦“自加壓力”,把城市自建的重要生態綠地、濕地公園以及洪水調蓄區共12塊也劃入“生態紅線”,紅線區域面積增加了175平方公里。 由此,南京的生態紅線區域佔全市國土面積24.75%,比“省定”標準增加了2.66個百分點,近1/4國土嚴禁開發。“它是生態功能保護的基線、環境質量安全的底線、自然保護的上線。”市環保局副局長方貴平説,生態紅線一經確立,便成為不可逾越的“高壓線”,各級政府和部門須把嚴守生態紅線作為必須遵守的行為準則,對生態紅線區域分級分類保護:作為生態紅線區域核心的老山、牛首山-祖堂山、湯山、遊子山、固城湖等一級管控區,嚴禁與保護無關的建設;以生態保護為重點的鍾山、將軍山、石臼湖、滁河濕地等二級管控區,嚴禁從事影響生態主導功能的不合理建設。 據介紹,南京已有的一二級管控區項目與“紅線”有衝突的,都將無條件拆除。環保部門還將聯合國土、水利等部門細化生態紅線區域範圍,同時加大宣傳發動,把紙上的“線”(規劃)變成地上的“線”(界線)、百姓心中的“線”(開發紅線)。 剜肉療傷,讓老工業基地“脫胎”融入城市 “十二五”以來,南京關停了數百家“三高兩低”企業,曾經是化工基地的燕子磯地區拆除殆盡,地區面貌、環境質量有了很大改善。但由於一些“巨無霸”的高耗能企業尚未根本治理,尤其是沿江佈局的大廠等四個老工業基地,成為環境治理最後的“硬骨頭”。 “這些老工業基地歷史上為經濟發展做出過貢獻,但如今已是城市‘不可承受之重’。”南京市經信委主任謝志成介紹説,2012年四個老工業基地經濟總量佔全市16.4%,綜合能耗卻佔到全市44.5%,成為城市污染的重要源頭,2011年以來的氣味、煙塵、噪音擾民投訴,多達1200起。 産業結構偏重,能耗高、污染重、經濟效益不高,使得老工業基地與城市發展格格不入。如城東北的化工基地,已與仙林科技城、棲霞山文化産業園比鄰。長江大橋下的造船、倉儲和物流,阻礙了濱江風光帶和現代服務業區的打造。今年2月,南京市委常委會以集體調研的方式,對老工業基地佈局調整作出決策,人大立法明確到2025年,其産業結構、城市功能、人居環境整體改善。 南京老工業基地面積112.6平方公里,佔到建成區面積1/7,對曾經的“工業重鎮”剜肉療傷、果斷調整,體現了城市的戰略自信和轉型需求。近年來,南京大力發展新一代通信技術、生物醫藥、節能環保、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等六類九大戰略性新興産業,去年首超石化、鋼鐵、建材三大傳統産業。 “長江後浪推前浪——重化産業在南京工業中的比重逐年下降,不僅提升了環境質量,也優化了新興産業佈局。”南京市規劃局副局長徐明堯介紹,四個老工業基地佈局調整後,將“脫胎”為現代服務業、新興産業承載地:梅山地區融入中國軟體谷,長江沿岸發展為濱江商務區,大廠地區納入國家老工業基地改造計劃。如此,老工業基地不僅成為城市協調發展地區,還一舉“端”掉了城市污染的源頭。 人大立法,為生態文明建設保駕護航 嚴守生態紅線與調整四個老工業基地,經由市人大立法後,成為南京環境保護的“尚方寶劍”。其中老工業基地調整時間跨度11年,生態紅線更是歷屆政府不可逾越的“底線”。市委領導説,這是人大行使重大事項決定權、強化監督剛性、推動政府依法行政的體現。 “這兩個決定對南京來説是涉及全局的、根本的、長遠的事項,人大通過法定程序轉化為政府和人民群眾的行動準則,轉化為強制約束力的法律行為,可以為方案的實施提供強有力的法律保障。”市政府領導説,政府和部門要把嚴守生態紅線、推動工業片區調整,作為長期一貫的行為準則和指南。 南京市人大環資委主任韋昌明解釋説,人大的立法,使生態紅線具有了“基礎性、強制性、約束性地位”,不但在規劃中放在“優先位置”,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城市總規、土地利用等各類規劃的調整和實施,都必須服從生態紅線保護規劃的要求,而且在經濟發展、城市建設、私人利益與生態紅線發生“衝突”時,都必須服從生態紅線規劃,任何逾越生態紅線的行為,都將受到法律的懲處。 人大的立法,不僅為老工業基地佈局調整“保駕護航”,還確立了調整路徑和發展目標:四個老工業基地調整按照生態新城和現代服務業功能定位,發展以總部經濟、科技研發、現代服務業為主導的都市型産業。從現在起,就要嚴格準入門檻,除節能降耗、清潔生産、安全隱患等技改項目外,嚴禁審批新改擴建項目。 人大的法律約束力和強制執行力,還體現在執行情況的監督上。市人大常委會研究室主任張錦榮表示,今後將通過聽取專項工作報告、視察調研、組織代表專題檢查,監督政府加快制定實施方案,對兩個《決定》實施情況跟蹤監督,對措施不到位、執行不力和完不成目標的,即時啟動問責機制。(記者 顧巍鐘 鹿 琳)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