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6月9日電(記者安蓓)1994年,中石油集團東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責任公司(簡稱“東方物探”)31名物探隊員翻過安第斯山脈,來到亞馬遜河畔的厄瓜多爾。這是東方物探第一次走出國門,為國際石油公司提供地震勘探服務。 20年後,東方物探成為國際物探市場響噹噹的品牌,陸上勘探連續10年穩居全球行業第一,銷售收入連續三年保持行業前兩位,國際化程度超過60%,直接參與全球物探行業規則制定。 “東方物探的市場化、國際化之路,是與國際物探公司不斷學習、不斷接軌、不斷競爭、不斷超越的過程,走得非常艱難。”東方物探總經理茍量説。 伴隨著中國石油企業走出去的步伐,東方物探闖出一條國有企業在市場化、全球化競爭中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2010年3月,一家來自中國的物探公司宣佈並購有近40年曆史的美國ION公司陸地物探裝備研發製造業務。東方物探,這個在國際物探市場上嶄露頭角的品牌,以此為契機突破物探裝備核心技術研發,建立起完善的物探裝備製造産業體系。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是基於地球物理學和石油地質學理論,採用相應的地球物理儀器及裝備了解地下地層的特性及結構,研究隱藏在地層中的石油及天然氣的方法,簡稱石油物探,是油氣勘探開採産業鏈的最前端。 2000年,中石油集團重組上市,將下屬物探隊伍全部推向市場。東方物探重組整合,進入國際化市場化加速發展階段。 “伴隨著中石油的走出去步伐,東方物探從國內市場向國際市場延伸,一體化、集約化、國際化、數字化戰略逐步明晰。”東方物探副總經理鄭華生説。 截至2013年底,東方物探全球市場規模達273億元,經營收入達196億元;海外業務擴展到全球五大洲、54個國家近200家油公司,海外收入連續7年超過公司勘探主業收入50%,海外僱員本土化率達90%;公司業務實現由單一陸上勘探向深海勘探、油藏地球物理、物探裝備、軟體研發製造、信息技術服務等物探全領域服務轉變,成為全球擁有物探全領域勘探實力的三大公司之一。 堅持創新驅動戰略,保持行業技術領先話語權,積極與國際先進管理體系接軌 國際物探市場競爭非常激烈,技術和裝備是核心競爭力。通過自主研發與合作創新,東方物探形成覆蓋全技術領域的物探大軟體。其中,GeoEast超大型地震資料處理解釋系統,打破了國外技術封鎖,成為全球少數能為油氣勘探開發提供全面技術支撐的軟體系統之一,獲得2013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上世紀90年代中期,初闖國際市場的東方物探遭遇管理理念的巨大挑戰。在技術、商務標均在前列的情況下,東方物探連續3個國際項目招標失利。原因很簡單,沒有HSE(健康、安全、環保)管理。 世界著名油公司一個普遍管理理念是:寧要一個有體系、發生過事故的公司,也不要一個沒體系、僥倖沒發生過事故的公司。要進入國際勘探高端市場,必須舉起HSE管理這塊“敲門磚”。 1999年,第一版《東方物探國際業務HSE管理體系》發佈實施,此後又進行7次改版。目前東方物探HSE管理業績先後通過殼牌等世界著名石油公司資質審計,安全環保業績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技術和管理水平的提升,使東方物探在國際物探市場話語權不斷增強,改變了物探行業由西方公司一統天下的格局。2007年,東方物探由國際地球物理承包商協會普通會員晉陞為執委會成員,直接參與制定全球物探行業規則。2008年,美國勘探地球物理學家學會在北京建立第一家海外辦事處。 流淌在血液中的大慶精神和鐵人精神,是東方物探國際化市場化的軟實力 從厄瓜多爾的原始密林到尼羅河畔的莽原沼澤,從撒哈拉沙漠的高溫到利比亞的槍林彈雨……東方物探70%的項目處在高安保風險國家,不但自然環境艱苦,還面臨著遠離祖國親人的煎熬,面臨著疾病肆虐、恐怖襲擊、戰爭威脅的生死考驗。 2011年2月,利比亞局勢突變。正在國內休假的利比亞項目經理張繼興立即啟程赴利比亞。飛機降落在的黎波裏機場時,機上乘客只剩他一人。“感覺他好像不要我們娘倆了。我多希望他能留下來,但他説要把受困的兄弟都帶回來。”妻子李芳回憶。 經過9個驚心動魄的日夜,張繼興帶領163名中方員工安全回國。緊張撤離中,這些物探人的揹包裏幾乎沒帶任何私人用品,塞滿了野外工作的數據資料和電腦軟硬盤。 “在海外複雜的政治社會環境中,社會主義制度、央企文化、大慶精神、鐵人精神這些流淌在物探人血液中的基因,成為東方物探發展的不竭動力。”鄭華生説。 在茍量眼裏,如何保持東方物探現有的優勢和規模,不斷突破,持續超越,是未來的主要挑戰。“我們有信心,讓東方物探品牌在西方市場繼續唱響!”他説。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