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日,受科技部委託,黑龍江省科技廳組織了“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乳基料及乾酪加工關鍵技術的研究與産業化”項目的驗收。專家組認為,項目建立了區域性母乳營養成分數據庫,為我國嬰幼兒配方奶粉的技術升級提供了理論支持及數據參考;開發了脫鹽乳清粉、乳蛋白肽産品等加工工藝,解決了乳清基料國産化的關鍵技術問題,有助於增強國産乳業的國際競爭力。 建立首個中國區域性人乳數據庫 “我國對母乳成分的基礎研究少,嬰幼兒乳粉基本上是國外添加什麼,我們就添什麼。”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張蘭威説。據介紹,目前市場上銷售的奶粉基本是按照國家相關標準及國外母乳成分數據設計生産的普通奶粉,存在著營養吸收率低、易上火、過敏和免疫力低下等弊端,因此,市場亟待符合中國母乳成分的高端嬰兒奶粉。“地域、飲食和人種等因素都會對母乳的營養成分有影響,只有明確了中國人乳成分,才能研發出適合中國嬰幼兒的配方乳粉。”省乳品工業技術開發中心副主任姜毓君告訴記者。而人乳數據我國前期基本沒有可以利用的本國數據。 該課題通過大規模、有代表性的採集,獲得了東北、華北地區的人乳樣本2058份,分析檢測了蛋白質、乳清蛋白、乳糖、多種維生素等22項指標,建立了中國區域性人乳營養成分數據庫,為嬰幼兒乳粉配方設計提供了最可靠的依據。從與國外現有母乳數據對比發現,在必須脂肪酸、微量元素、氨基酸組成等方面,中國母乳與國外母乳成分存在明顯差異。因此,根據中國人乳營養成分數據庫研製的嬰幼兒乳粉才更適合中國的嬰兒使用。項目組通過建立的中國母乳營養數據庫分析,系統地研究了人乳β-酪蛋白結構和功能,為適合中國寶寶的嬰幼兒配方粉的生産提供了科學依據,直接應用在飛鶴、伊利的嬰幼兒乳粉的研製生産中,銷售額達40億元。 打破國外壟斷乳基料加工實現産業化 據了解,由於在乳基料領域技術匱乏,致使我國嬰幼兒乳粉的關鍵性基料等每年都要大量從國外進口,制約了我國奶業的快速發展。黑龍江飛鶴乳業有限公司聯合中國農業科學院、東北農業大學等單位,充分利用黑龍江省奶源優勢,重點對乳基料産品開發、乳清利用等關鍵技術及産業化配套工程技術設計開發進行研究,從而實現了乳基料産品在我省的規模化生産,擺脫了乳清粉等乳基料長期依賴進口的局面。項目在飛鶴乳業建成年産1.2萬噸脫鹽乳清粉生産線,可開發乳清濃縮蛋白等4類産品。今年1月~3月,該生産線共計生産乳清液6379.37噸,産品直接加入飛鶴配方乳粉,實現效益2376.58萬元。自産脫鹽乳清蛋白代替了進口産品,每噸可節約購買資金1.32萬元,有助於提升黑龍江省乳企在國際市場的核心競爭力。 專家組認為,該課題集成了超濾和離子交換等技術,開發了乳蛋白濃縮物和乳清分離蛋白加工工藝,建立了産品加工中的膜污染模型及清洗方法,解決了乳清基料國産化的關鍵技術問題。項目共研製出乳基料産品13個,制定了乳蛋白基料産品産業化工程配套方案,建成了乳蛋白膜分離及肽色譜分離中試生産線2條,形成乳基料(脫鹽乳清粉和乳清濃縮蛋白)産品質量安全控制體系各1套,申報了12項專利。 (閆志金 記者彭溢)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