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推行省管企業內部市場化管理 讓國企降本增效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6-15 15:25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本頁

新華社濟南6月15日電(記者 陳灝)“今年以來,在內部市場管理機制的推動下,我們的噸煤成本從去年的375元下降到目前的280元左右。省下的就是效益。”山東能源淄礦集團許廠煤礦礦長張玉軍説,山東省國資委推行的省管企業內部市場化管理,讓國企降本增效真正得到實現。 

實行內部市場化管理,是山東省今年在省管國有企業中推行的降本增效措施。山東省國資委主任譚成義認為,隨著國企經營規模和經營範圍不斷擴大,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需要企業主動利用危機倒逼機制,向體制機制創新要效率、要競爭力,解決企業層級過多、機制不活、效率低下等大企業病,及時將外部市場壓力傳遞到生産經營的各個環節,激發內在活力動力,提升競爭力,實現持續健康發展。

山東省今年開始推行的國有企業內部市場化經營機制,是在內部構建模擬市場,把內部各單位、部門乃至車間班組和崗位作為內部市場主體,將內部市場主體間的經濟、管理、服務等業務關係,轉換成交易或者契約關係,並通過價格結算完成交易的企業內部運行模式。譚成義説:“以價格機制自動調節優化要素配置,能夠最大限度地釋放企業內部資源價值,讓市場規律推動業務流程和組織架構再造,提升企業運行效率和質量。”

目前,山東省管國企構建的內部市場經營機制正日臻完善,運行良好。在許廠煤礦,記者看到,這家煤礦已經編制了12萬餘條價格,詳細到回收一個螺絲、安裝一塊支護板都有具體價錢。在煤礦、原煤生産口、區隊、班組、個人崗位五級“市場主體”之間,還有詳細的結算制度。細化的價格明確了各種生産活動的收入和支出,差額部分就是各個生産口、班組到職工的“利潤”。

從“發工資”轉為“發利潤”,職工主體意識增強,從“要我幹、催著幹、人多好幹活”變成了“我要幹、搶著幹、人少收入高”。張玉軍説,在內部市場機制的激勵下,人人都是經營者,人人都算經濟賬,有力地推動了企業節支降本、增收增效,從被動管理走向主動管理。這種轉變體現在生産環節,是水電、材料等生産資料的節約、産品的精細化和效率的提升。今年前兩個月,許廠煤礦僅材料費就節省了800多萬元。反映在職工收入上,煤炭行業整體低迷的大環境下,許廠煤礦職工收入仍保持與前兩年相當的水平。

在內部市場化機制的推動下,國企職工的創造性也被點燃。“通過內部市場化運營機制創新,我們把人人都是經營者、崗位都是利潤源的目標變為現實。”兗礦集團國宏公司黨委書記王佔東告訴記者,“全員經營企業”以來,每一名職工都積極主動地參與生産工藝革新,“想著法子多掙少花”。據他介紹,國宏職工自主創新的細渣過濾、洗運系統等技改工程,每年可為公司節約成本1000余萬元。

責任編輯: 盧靜娜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