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江:“立德行善”鑄就大愛之城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6-16 15:48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本頁

新華社南京6月16日電 (新華社記者王恒志)這裡有當代活雷鋒、全國時代楷模趙亞夫,還有21萬註冊志願者,1700多個志願團隊;這裡有一生捐出百萬善款資助貧困學子的“百萬善翁”邵仲義,還有12000多名骨髓捐獻志願者,佔中華骨髓庫的1.3%……只有313萬人口的江蘇省鎮江市,近年來以“善”字為先,立德行善理念逐漸融入這個城市的血脈,從典型人物到“身邊人”,善行義舉讓這座江南小城成為大愛之城。

勸善引善制度化帶來日常化

眼見著小區裏沒人再在景觀河裏洗衣服涮拖把了,鎮江新區平昌新城中心社區副主任賀樹平松了一口氣。半個月前公佈的《平昌新城居民公約》如此立竿見影,讓有些人覺得不可思議。“這個社區所有居民都是搬進小區集中居住的農民,一些生活習慣難以短時間改變,我們就想到請他們自己來參與制定公約,大家制定的規矩大家遵守。”賀樹平和他的同事們利用晚上時間,對社區7000多戶居民挨家挨戶上門徵求意見。

網格長徐小龍説:“我負責的176戶提了很多意見,絕大多數都和德、善有關。看來這不僅是我們的願望,也是老百姓的願望。”最終,居民公約通過多次徵求居民意見,12易其稿,成為5萬多名居民心中的一道準則。居民張傑華説:“這個公約不是要簡單約束大家的行為,而是要幫大家立德,要讓咱老百姓向善。”

平昌新城只是鎮江勸善引善的一個縮影。走在鎮江的大街小巷,中華傳統美德故事和弘揚真善美的漫畫警句公益廣告隨處可見,坐進出租車,能讀到道德箴言,乘上公交車,能看到文明指引……鎮江市文明辦副主任李洪説,鎮江已經把“善”的要求納入市民公約、村規民約、學生守則等制度規範之中,引導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立德行善。

揚善樹善為凡人善舉立傳

鎮江退休工人丁慶安沒有想到,自己的照片能被挂在遊客如織的西津渡,成了“社區名人”。這得益於鎮江市今年推出的“樹善”新舉措——善心立德榜。“身邊人身邊事格外能打動人。”李洪説,“其實普通老百姓的善心義舉多得數不清,為他們‘立傳’的揚善樹善效果往往更好。”目前,鎮江市98個村、社區,200多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和105個窗口單位、學校立起了善心立德榜,未來要全部普及。

西津古渡社區黨總支書記朱勤講了個故事:“一個遊手好閒的年輕人,生了雙胞胎就來社區要低保,威脅不給就把孩子丟給社區。社區有一位身殘志堅的母親,照顧腦癱女兒十多年,我就帶他去了那位母親家裏。那個小夥子當時就沉默了。後來他主動提出請社區幫他介紹工作,現在家庭已經走上了正軌。”

道德講堂是鎮江揚善樹善的另一道“風景線”,很多老百姓從這裡知道了身邊人平凡或不平凡的“身邊事”。迎江路中心社區居民陳桂華説:“看到這些好人善舉就在身邊,就會不由自主去靠攏。”

走進冠城國學堂,記者有些吃驚。這個由企業建立的道德講堂有一流的場地和老師,卻是純公益性質,創辦近4年,有數萬人聽課受益。鎮江市社科聯副主席邵利明介紹説,目前鎮江有527個道德講堂,其中12個由私企或個人開辦。口腔科醫生、“鎮江好人”張曉春也開設了“道德講堂”,他身邊匯聚了60多名想法相同的人。張曉春説:“希望這個講堂能成為一個‘流動學堂’。”

學善行善滿城盡飄黃絲帶

記者來到句容市後白鎮謝白根的農田裏時,老謝正在插秧,100多畝水稻田上方,8個高清攝像頭24小時不休地工作著。這些攝像頭不是為了防賊,而是向全社會證明老謝誠信的通道:這個面容黝黑的漢子莊嚴承諾,他的莊稼不用一點化肥農藥。所有攝像頭記錄的每一秒鐘都能直接在網上看到,任何人發現違規,都可以得到謝白根自己懸賞的10萬元獎金。

見賢思齊,立德行善。在記者採訪時,一群孩子來到謝白根的農田裏,好奇地問東問西。邵利明感慨地説:“相信誠信的種子會在他們心裏發芽。”

7年前,為身患白血病的“愛心天使”陳靜,鎮江曾經滿城盡飄黃絲帶。如今,一條條無形的黃絲帶在鎮江人心裏生了根。黃絲帶所代表的“德”和“善”已成為鎮江血脈的一部分。

70多個規範性志願服務組織,1700多支學雷鋒志願者團隊,91個志願者服務站,21萬名志願者……這是鎮江“立德行善”的基礎,但遠不是全部。辛棄疾的千古名句此時讀來更有深意: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

責任編輯: 楊程新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