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第二屆中德學術高層論壇在德國波恩舉辦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6-16 16:01 來源: 社科院網站
【字體: 打印本頁

    6月11—12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雜誌社和德國波恩大學應用政治研究院聯合主辦的第二屆中德學術高層論壇在波恩舉行。圍繞“國家、社會與市場”主題,國內外20余位專家學者展開了多學科的學術研討和交流。

    波恩大學應用政治研究院院長波多·洪姆巴赫在致歡迎詞時表示,在21世紀全球化的今天,中德兩國都面臨巨大的挑戰,兩國必須探尋新的發展道路,才能確保經濟發展及承擔社會責任。第二屆中德學術高層論壇的召開,為雙方學術界提供了開放對話的平臺,有助於深入探討對兩國都適行而有益的方案。

    中國社會科學雜誌社副總編輯王利民在致辭中指出,中德學術高層論壇由中國社會科學雜誌社和德國波恩大學應用政治研究院共同發起設立,雙方各邀請十余位學者共同就感興趣的問題進行跨學科學術交流,具有十分重大的現實意義。2013年10月,中國共産黨公佈了未來改革的宏偉綱領,2014年年初,習近平主席強調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建設,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將是中國未來改革的現實要求。基於中國此前30多年改革開放的歷史經驗,中國需要從理論與實踐雙重層面進一步深化對社會與國家、市場三者辯證關係的理解,更好地提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制度績效。中德兩國是友好國家,都積累了有別於英美的改革經驗。學者們匯聚一堂,共同交流研究心得,必將對我們處理共同面臨的未來發展問題大有裨益。

    增強國家、市場與社會間互動

    在致力於實現社會現代化的歷史進程中,原有的國家與社會二元結構分析框架已難以有效解釋全球化時代的社會發展。華東政法大學政治學與公共管理學院院長張明軍認為,在地域廣闊、人口眾多的當代中國實現均衡發展是一個系統的戰略工程,各種要素之間相互依賴、相互影響,共同形成了社會變遷的動力系統。現代社會發展不僅需要政府實行適度調控,還必須更加重視市場規律,同時,也不存在一個統一或唯一的民主模式。

    協商民主和選舉民主共同構成了現代民主政治的重要內容,都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展的必要組成部分。對此,德國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前州長于爾根·呂特格斯表示,協商民主和票決民主並沒多少本質差別,在發揮政黨功能、傳播政治理念、實現黨內統一等方面,二者是可以協調的。德國戰略諮詢通訊有限公司執行董事魯道夫·沙平表示,在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決定中,市場的角色被清晰地表述為 “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這一提法令人振奮,為此,中國的現代化發展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他認為,習近平主席提出的中國新改革戰略,具有極大的理論突破,中國內部有很大的差異性,只有避免發展中的各種重大問題,才能實現更大的發展。

    民主發展必須植根國情

    在民主發展模式與推動經濟轉型關係的討論中,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王詩宗認為,西方民主不是終極的制度形式,國情的差異決定了中國民主政治發展不能實行拿來主義,照搬西方模式將造成中國主體性的喪失,並遭遇諸多難以解決的現實困境。

    德國聯邦安全政策學院主席漢斯-迪特·霍伊曼認為,中德儘管有諸多差異,但是相互學習和彼此尊重非常重要。民主在現代社會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視,不過德國民主進程中的全民公決、政黨間在國家發展重大議題決策中相互制約造成的民主低效,以及公民政治參與所顯現出來的政治冷漠等問題,始終難以根本解決。蘇州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院長金太軍認為,伴隨中國以增量利益生長為標的的經濟體制改革不斷深化,以存量利益均衡分配為旨歸的改革正成為議論熱點,並相應聚集到行政體制改革和現代治理體系建設上。

    中小企業發展急需科技研發助力

    德國中小企業在金融危機中的良好表現,成為了與會者關注的焦點。波恩萊茵-奇格高等學校經濟系主任克勞斯·戴默勒認為,這一方面得益於政府轉變職能與各類金融機構及社會力量功能互補,解決了融資難題;另一方面則得益於市場體制推動了中小企業與客戶需求相結合,實現與高校、科研機構共同開發産品市場,激發了産業發展的活力,從而成為德國經濟發展中的“隱形冠軍”。

    對此,深圳大學社會科學學院教授姜安表示,以現代國際體系為研究背景,分析國家主權、社會主權和市場主權問題,梳理和考量民族國家市場主權的意義、影響及其相關對策,提出更科學的國家治理模式和發展體系,可為我們在金融危機背景下考察企業與市場關係提供更加廣闊的研究視角。

    正確發揮社會監督職能

    會上,有關信息傳播的重要作用引發了與會專家學者的討論。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支庭榮提出,在中國語境中,針對社會化媒體時代輿論傳播的特點以及社會管理面臨的新挑戰,需要從“輿論場”的概念出發,正確處理中國當下官方和民間“兩個輿論場”的複雜互動。沙平則認為,當代西方的三權分立制度正在遭受媒介作為第四權力的侵蝕,這是非常危險的現象,直接影響政府與政黨的政治信用高低。究其原因是資本增值收益原則在參與各類型的新聞表達,操縱了新聞自由的價值判斷。洪姆巴赫認為,不能盲目肯定媒體的全部作用,特別是在網絡崛起時代,媒體新聞傳播的真實性嚴重下降。有關各類權力和權利的邊界的討論將有助於深化本屆論壇主題的認識。

    在論壇總結發言時,中國社會科學雜誌社副總編輯孫麾強調,經過30多年的快速發展,我們看到中國的改革開放並不是先確定一個仿傚西方樣板的制度框架,而是大膽闖,摸著石頭過河,在全面推進市場化的經濟改革中逐步豐富社會主義民主的內容,這是我們的一個重要歷史經驗。中德兩國都在積極探索國家、社會、市場的均衡發展和協調互動,應該是現代化模式的一個重要維度。

    此次論壇的召開,是中國學術界和德國政界、商界與學界深入交流的新的里程碑,也是中國社會科學雜誌社積極構建中國學術話語體系,傳播“中國聲音”,講好“中國故事”的又一重要成果。

責任編輯: 陳燕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