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6月18日電(新華社記者 吳雨、王宇)上月中旬,中國人民銀行召開住房金融服務專題座談會,要求商業銀行合理配置信貸資源,優先滿足居民家庭首次購買自住普通商品住房的貸款需求。 如今,央行“喊話”力挺居民首套房信貸需求已經滿月,但不少地區的住房按揭貸款的緊張情況卻未見緩解,利率上浮、排隊等“貸”等現狀,令懷揣著安居夢想的居民,遭受著首套房貸政策“雷聲大雨點小”的尷尬。 “房貸緊張情況沒有感受到明顯緩解,還是有排隊等待放款的情況,基本沒有看到央行喊話的效果。”我愛我家市場調研部門的分析員告訴記者。 業內人士指出,“窗口指導”效果不大,商業銀行發放首套房貸的積極性仍偏弱。預計未來幾個月,多數城市的房地産市場仍將保持降溫態勢。 “金融圈內流傳著‘十不我貸’,其中有一句是,‘打折房貸昨日夢想,商業地産城市暮光’,説的就是商業地産已是夕陽産業,成為銀行規避和惜貸的領域之一。”一位國有大行分行負責人告訴記者。 個人住房按揭貸款有抵押、低風險,歷來屬於優質資産,在商業銀行的資産組合中佔到一定配比。有些人不明白,原先的銀行熱烈爭搶的領域為何忽然就被嫌棄了? “個人住房按揭貸款資質相對穩定,但這是建立在房價和房地産市場相對穩定基礎上的。”南開大學經濟研究所教授周京奎表示,但隨著多地房價下調,部分樓盤降價銷售,房地市場的風險仍在逐步暴露,不少商業銀行出於風險考量,還是選擇惜貸以規避風險。 中國指數研究院數據顯示,2014年5月,全國100個城市(新建)住宅平均價格為10978元/平方米,環比上月下跌0.32%,是2012年6月以來連續環比上漲23個月後首次環比下跌。 “在房地産發展繁盛時期,商業銀行有過一段盲目的同業競爭時期,各家銀行都在拼樓盤、搶客戶、比優惠,但這是不正常的。”建行首席經濟學家黃志淩表示,隨著房地産市場不再景氣,銀行也開始冷靜下來,要根據客戶資質進行評分,實現差別化的信貸條件。 “在住房銷售規模大幅下降、價格不穩定時,銀行無法精確判定房地産市場的風險,多持觀望心態,在審核客戶時自然會提高授信門檻,這也使得不少客戶在資質審核時難以過關,審貸一拖再拖。”周京奎説。 5月以來,一線城市樓市成交量依舊疲軟,二三線城市成交量弱反彈,首套房利率也根據地區房地産市場走勢有所分化,“漲價貸”比比皆是。就北京地區而言,首套房利率大多是基準利率上浮5%到20%,而福建首套房貸利率普遍上浮10%左右,海口市的部分銀行甚至將首套房利率上浮30%。 此外,在銀行存款搬家、影子銀行發展迅猛等因素推動下,銀行信貸資源更為緊俏,分析人士認為,銀行基於利潤的考量,不排除將一些有限的信貸資源投放給地方融資平臺等收益更高的項目中,而利息較低的房貸則成了“舅舅不疼、姥姥不愛”的雞肋業務。 “儘管近期貨幣政策有所調整,但市場資金價格仍然不低,我們更希望將有限的資金投向收益更高的項目上,維持基準利率沒有什麼盈利空間。”一位城商行有關人士表示。 在互聯網金融和利率市場化的雙面夾擊下,銀行攬儲成本大幅攀升。銀率網數據庫統計,6月1日至7日銀行發行的非結構行人民幣理財産品的平均預期收益率為5.18%。按照目前5年期貸款利率6.55%計算,若實行85折優惠銀行幾乎無利可圖。 中原地産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認為,信貸收緊是今年樓市出現降溫的最主要原因,目前看,這一影響依然在持續。央行就房貸問題“喊話”後,部分銀行的措施只是提高了貸款審批效率,對市場來説影響微乎其微。 專家指出,發展個人住房信貸是拉動經濟增長、推進城鎮化和落實普惠金融的重要舉措,也是重點的民心工程,監管部門力挺首套房貸的態度非常明確,但銀行在房地産市場現狀面前依然保持著審慎的態度。 銀監會2013年監管年報顯示,房地産業2013年不良貸款餘額214.4億元,不良貸款率為0.48%;住房按揭貸款的不良貸款餘額為225.8億元,不良率為0.26%。 “如果央行出臺強力政策,勢必有助於加快首套房擴大規模,緩釋目前緊張的房貸需求。”周京奎表示,但就數據來看,整個銀行業對房地産貸款方面質量還是比較穩定的,監管部門要是判斷目前房價變化對於金融的穩定性不會産生太大影響,近期將不會出臺過於強硬的政策。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