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解讀李克強在英國智庫的演講:直面挑戰 傳遞信心 謀求共贏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6-20 16:41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本頁

新華社北京6月20日電(記者劉華、白潔、侯麗軍)當地時間18日上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倫敦金融城市長官邸面向英國皇家國際問題研究所和國際戰略研究所兩大智庫發表題為《共建包容發展的美好世界》的演講。

相關國際問題專家認為,李克強總理在演講中坦言發展中面臨的挑戰,深入介紹中國發展方向與和平理念,有助於增進國際社會對中國的理解,增強對中國發展前景的信心,促進中國同世界各國之間的合作共贏。

講述一個真實的中國

“6億多人擺脫了貧困”、“還有2億人生活在貧困線以下”、“雖然中國經濟總量位居世界第二,但人均GDP只有6800美元,仍排在世界80位以後”……一組組數據,基於對複雜國情的冷靜認識,既講成就,也講挑戰,道出了當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真實狀況。

“李克強總理在演講中毫不回避中國發展面臨的困難,非常坦誠。”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王義桅説,演講不僅指出了問題,更闡述了解決問題的思路——中國走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之路,是世界最大的包容發展。

王義桅認為,演講體現了“中國式”的辯證法,即困難中同時孕育機遇,中國發展的不平衡、城鄉差距、地區差距本身也是潛力,意味著巨大的內需空間,只要沿著正確方向不斷努力,中國經濟能夠在較長時間保持中高速增長。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副所長阮宗澤説,在全球經濟形勢仍不太好的背景下,國際社會對中國有很高期待,同時也擔心中國經濟“硬著陸”,李克強總理的演講有助於打消疑慮,提振信心。

專家表示,英國皇家國際問題研究所和國際戰略研究所都是具有世界影響力的智庫,其中後者還是香格里拉對話會的發起方,兩大智庫聯合舉辦演講會實屬罕見。中國領導人通過這兩大學術輿論重鎮發聲,可以達到“借船出海”的目的,讓國際社會對中國有一個更加全面客觀的認識。而只有了解了真實的中國,才能為理解中國的對外政策、改革開放和發展前景提供基礎。

宣示中國和平理念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中國沒有擴張的基因,更不接受‘國強必霸’的邏輯”“戰爭是人類智慧的失敗,和平是反思災難痛苦的結晶”……李克強在演講中指出,中華民族是愛好和平的民族,中國是一個負責任的大國,將始終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願與世界各國一道致力於創造持久和平的國際環境。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副院長馮仲平説,李克強總理從歷史文化、發展經驗和政策選擇等不同層面,深刻闡述了中國和平發展之路。

“中國過去三十多年的發展得益於和平的國際環境和穩定的周邊環境,是國際和平秩序的受益者、維護者、建設者、促進者。”馮仲平説。

李克強在演講中同時指出,中國始終奉行“與鄰為善,以鄰為伴”的周邊政策,但對於挑起事端、損害和平的行為,也必須採取有力措施予以制止。

“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並不意味著容忍是沒有底線的。”王義桅認為,對於破壞地區秩序的惡意挑釁,尤其是涉及中國領土主權等核心利益問題,必須以一定的方式予以制止,否則只會愈演愈烈。

專家認為,近期個別國家在中國周邊製造緊張態勢,這些問題一旦失控將會産生嚴重後果。中國採取有力措施加以應對,正是為了維護地區和平和秩序。李克強的相關表態,既向國際社會解釋了中國的立場,又對挑釁者有一定的威懾作用。

展現共享機遇的誠意

“我們有信心實現今年7.5%左右的預期增長目標,而且也將為未來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李克強指出,中國有條件、有能力促進經濟平衡協調和持續健康發展;深化改革和對外開放必然使中國經濟迸發出巨大活力,不僅為中國人民帶來福祉,也必將為世界提供更多機遇,為世界包容發展作出重要貢獻。

數據顯示,今後五年,中國進口商品累計將超過10萬億美元,對外投資超過5000億美元,出境旅遊人數超過5億人次。

專家認為,李克強在演講中再次展現了中方願與包括英國在內的世界各國合作共贏、分享發展紅利的誠意。關於東方與西方、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應攜手謀求包容發展的表態,更展現出中國看待發展問題的開闊視野與博大胸懷。

阮宗澤説,李克強總理訪英期間,宣佈在倫敦設立人民幣清算銀行、人民幣與英鎊啟動直接交易,這正是中國對外謀求合作共贏的典型例證之一,有助於減少雙方交易成本和匯率風險,促進雙邊投資和貿易更好發展。一個是正在深化金融改革開放的最大發展中國家,一個是力圖重振國際金融中心雄風的老牌發達經濟體,中英推進金融合作可謂“一拍即合”。

此外,中英雙方還于17日發表一份內容豐富的聯合聲明,承諾將共同努力,重點推進在增長、改革和創新等領域的合作。

“英國人看問題比較務實,有全球眼光和歷史感。”王義桅説,英方希望抓住中國深化改革的機遇,確保自己的全球競爭力;而中國經濟要實現從中高速到中高端的成功轉型,需要借鑒英國等西方發達國家的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中英開展深度合作,可以成為國家間互利共贏的一個典範。”

責任編輯: 傅義洲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