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三峽庫區消落帶治理工作“多點開花”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6-24 17:02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本頁

    新華社重慶6月24日電(記者 陶冶)記者從重慶市林業局獲悉,經過多年的試點,三峽庫區重慶段消落帶治理工作取得成果,中山杉、竹柳、飼料桑、香根草等一批耐淹植物成功通過長時間淹沒浸泡試驗,為下一步三峽庫區消落帶治理打下了良好基礎。

    三峽庫區正常運行後,在海拔145米至175米的庫區重慶段兩岸,形成水位漲落幅度高達30米、面積超300平方公里的水庫消落區。消落區內大片土地或由農民無序耕種,或雜草茂密生長,水淹後植物殘體成為庫區水體污染之源,水土保持也因江水的淘蝕作用日益嚴峻。因此,在消落區內栽种經長時間浸泡也能存活的植物成為治理消落帶的關鍵。

    近年來,三峽庫區重慶各區縣在相關科研機構的支持下積極開展適宜消落帶種植植物的篩選工作,目前已篩選出超過17種木本和草本類植物。在萬州區,208株種植于海拔170至175米區間的中山杉經過近幾年每年長達3個月的淹沒浸泡試驗後,苗木保存204株,保存率達到98%;在雲陽縣,由當地民營企業引進的速生竹柳種植在海拔162米左右,即三峽庫區蓄水水位水下10米的區域,經過4個月的全淹浸泡,該區域造林存活率也能達到95%。

    重慶市林業局局長吳亞表示,目前這些試點的成功表明三峽庫區消落帶在一定層面、一定區域是可以治理的,下一步重慶將進一步搞好調研,摸清情況,加大生態治理力度,採取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市場運作的機制,以生物治理為主,兼顧工程治理的辦法,積極探索三峽庫區消落帶治理機制。

    中科院綠色智慧技術研究院三峽所所長郭勁松認為,治理消落帶只靠政府和科研機構還不夠,需要引入社會資本,讓消落帶植被恢復能夠持續。同時,需兼顧庫區農民的利益,把三峽庫區消落帶營造成一條生態經濟長廊。

責任編輯: 宋岩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