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談綜述:專家解讀中國和國際經濟金融體系有關問題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6-24 19:06 來源: 中國政府網
【字體: 打印本頁

    李克強總理于6月16日至21日對英國和希臘進行了正式訪問。在訪問過程當中,克強總理提到了“國際經濟金融體系的維護者”,包括“包容性發展”、“合作共贏”以及“恢復投資者信心”、“結構性改革”等等這一系列關於中國和國際經濟金融體系的詞彙。那麼,現有國際經濟金融體系和國際金融秩序是什麼樣的?我們在現有國際經濟金融體系中發揮什麼樣的作用?我國要怎樣進行結構性改革?帶著這些問題,2014年6月24日16時,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綜合研究室主任陳道富、國家開發銀行研究院副院長黃劍輝接受中國政府網專訪,並與網民在線交流。

    以“維護者”角色積極參與國際貨幣體系

    陳道富表示,李克強總理在訪英期間參加了中英全球經濟圓桌會議,其中他提到國際經濟金融體系的“維護者”這麼一個説法,我們要做這個“維護者”,然而,當前國際金融體系雖然還不是一個特別適合發展中國家的體系,但是對中國來説仍然能夠從現有的國際金融體系裏面獲得益處。所以從這個角度出發,中國更多的是一個維護者的角色。當然中國這些年積極參與國際貨幣體系,始終參與國際貨幣體系的過程中也在適度在微調。 

    推動新興市場國家貨幣與國際儲備貨幣有機結合

    陳道富表示,這次總理參加中英全球經濟圓桌會議,其實釋放出推動國際金融體系改革的信號,其中中方也願意與國際經濟金融組織包括機構加強合作,推動新興市場國家的貨幣以及國際儲備貨幣的有機銜接。很多網友對此也非常關注,我們之所以要推動新興市場的國家貨幣和國際儲備貨幣的有機結合,是因為當前的國際貨幣體系仍然是以美元為主體的,就少數幾個發達國家的儲備貨幣進行競爭的這麼一個貨幣體系。那麼新興市場國家雖然越來越多地轉向更加浮動的匯率體系,但是並沒有在國際體系裏面成為主要的貨幣體系。所以這是一個一體多元的國際體系,新興市場國家在這個國際貨幣體系裏面的地位是不平等的。它在應對危機、在進行國際經濟交往過程中這種國際貨幣體系給它帶來的可能是一個順週期的影響,它的地位、它的責任、它的權力與中心儲備貨幣來説可能不完全對等。

    但在現有格局下這種體系又是由經濟體系和長期慣例決定的,所以對新興市場國家來説只能在現有的體系裏面有機地去適應這種體系,最好就是在沒有辦法完全使自己成為主要儲備貨幣之前與現今的儲備貨幣國家進行合作。其實現在越來越多的國跟國之間的貨幣互換,很多國家都採取互動的或者獨立的貨幣區,當然這個過程通過國際貨幣體系合作,實現新興市場國家國際貨幣儲備之間以及貨幣協調上面有更好的銜接,我想這是在當前國際貨幣體系裏面新興市場國家要想獲得相對平穩的國際貨幣環境當中的一個折中的選擇。

    以多元、開放、包容的方式創造國際金融環境

    陳道富表示,倫敦是作為除香港以外的世界上最重要、最主要的人民幣市場,中國在倫敦直接設立一個清算行來加速倫敦人民幣市場的發展,有助於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更快、更協調、更多元的發展。如果回到國際貨幣金融體系來説,中國本身就是國際貨幣金融體系的構成分子,之前中國也在説是一個“維護者”。那麼首先是參與,中國是在學習過了以後在適當地在運用國際貨幣金融體系,為中國金融體系走出去、和國際經濟融合做出的一個最好的選擇。在這個過程中除了參與、除了學習、除了應用以外,可能還需要做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做逐步的建設者。

    中國作為一個新興市場國家的代表,和國際經濟之間的交往已經從以貿易為主開始逐步加大金融領域的國際合作,在金融領域參與國際競爭的時候,對國際金融體系就會帶來一定的衝擊,就需要從國際金融體系的規則來考慮我們這些新興市場國家的特點。因此,需要在參與的過程、融合的過程中來建設國際貨幣金融體系,使得它能夠更加多元、更加開放、更加包容,更加適應像中國這樣的國家經濟體參與全球化,金融體系與國際市場的融合,給中國創造一個更加有利的國際貨幣金融環境。

    提倡包容性發展 融入全球化進程

    黃劍輝表示,克強總理提到促進全球經濟穩定,包括包容性的發展,這種包容性發展包含兩層含義:一個是把一味地談GDP的增長,擴展到既要考慮經濟增長本身,又要考慮增長以後與社會、教育、醫療的關係,經濟與社會共同發展的這麼一層概念。第二層內涵就是包容性發展是從全球化、地區一體化的角度,由單一國家自身的增長和發展,延伸到和相臨近的區域性國家還有全球化的整體發展。使發展能夠惠及全球所有國家。未來的全球化是一個必然的趨勢,整個地球逐漸變成了一個“地球村”,誰也不可能離開誰。

    對中國目前來説,我們是一個13億人的大國,大國的增長必須有大國的風範,而且要履行相應的國際責任,所以對中國來説,提倡包容性發展能夠對中國自身更好地融入全球化的進程,對於其他國家更好地認識中國都有重要的意義。

    放平心態、擺正位置 實現共同發展

    黃劍輝表示,在全球經濟發展過程當中,我們作為新興市場的代表,國家經濟規模比較大,發展水平比較高,人口多、市場規模比較大,還有4萬億左右的高額儲蓄,比較完整的工業化體系。比較幾個新興國家,俄羅斯、巴西都是以資源為主,印度是以服務業為主,所以中國在整個新興市場國家裏綜合優勢是比較明顯的。在這種情況下,和發達市場保持什麼樣的關係的確很需要進行戰略考量。整體上是要構建一個全球視野、互利共贏、結構互補的關係,還要保持一種正確的心態,向發達經濟體學習借鑒,從農業的角度發展現代農業,製造業逐漸向中高端發展,服務業也是要逐步進行升級。

    總的來説就是要有開放的心態。發達國家也要有開放的心態,放開一些市場和技術的準入,不要限制過多;中國也要放平心態、擺正位置,不要高估我們自己,也不要低估我們自己,與發達國家構建一個有效的合作機制,實現大家的共同發展。

    未來將與多國建立長效合作關係

    黃劍輝表示,總理這次赴英訪問給我們帶來了2015年中英雙方1000億美元的經濟貿易額,這對很多企業來説將其中受益。未來我們還會和更多的國家建立這樣的關係。我覺得中國和英國是兩個非常有標本意義的國家,因為第一次工業革命爆發在英國,她也是十八世紀的老牌工業化國家,中國是21世紀的很重要的新興國家。這樣的兩個國家首先是處於不同的發展階段,經濟結構的互補性很強,比如説英國具有強大的經濟基礎,還有發達的金融以及先進的科技,在節能環保方面也比較領先,而節能環保是中國很需要的技術,倫敦金融城這種比較先進的金融業模式都是很值得我們借鑒的。

    從中國方面來説我們國家有巨大的市場,還有大量的外儲,還有以高鐵為代表的有競爭力的製造業,這幾個方面,特別是我們國家搞基礎設施的建設能力、資金能力還有技術能力都是全球很難再找到的。英國經過這麼多年,它的地鐵、基礎設施都有所老化。所以從剛才分析的幾個方面看,中英兩國應該説還是有很多合作的空間的。實現這1000億美元的增長,我覺得應該是可以達到的目標。除了兩國之間的合作,因為我這兩年在研究中俄參與非洲發展方面的課題,也與英國的國際開發署,還有英國的相關機構也進行過幾次會談,除了在中英兩國本國之內,在促進亞非拉國家發展,特別是非洲發展方面開展聯合規劃、聯合融資,成立合資金融機構和合資公司,我覺得也完全是可以拓展的一個空間。(王欣)

責任編輯: 李平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