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標價格讓扶持農業政策更成熟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6-26 10:03 來源: 中國青年網
【字體: 打印本頁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6月25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做好糧食收儲和倉儲設施建設工作,研究決定完善農産品價格和市場調控機制。(中國政府網6月25日)

    會議確定,保護農民利益前提下,推動最低收購價、臨時收儲和農業補貼政策逐步向農産品目標價格制度轉變。從大豆和棉花入手,分品種推進補貼試點;中央政府重點調控穀物、棉花、油料、糖料等,其他農産品主要通過市場調節,地方政府也要承擔穩定市場的責任;在保證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的基礎上,發揮好進出口和國家儲備調節市場供求的作用,防止農産品價格過度波動。

    毫無疑問,國務院此次宏大又不失具體細緻的政策部署,可謂及時又有力地抓住了扶持我國農業、做強做大農業的“牛鼻子”--以價格為抓手,以市場為導向的農産品價格和市場調控機制。這也是新形勢下順民心應民意、更好調動農民生産積極性、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一項重要制度安排。

    眾所週知,人口多、人均耕地少、農業底子薄、消費需求大的現實國情,要求我們隨時都要緊繃餐桌安全弦。但我國的市場經濟起步晚,尤其是農産品市場價格機制還很不完善,且我國農業脫胎於以往的小農經濟,市場經驗偏少,經營規模弱小,抵禦風險能力差。這造成的一個嚴峻現實後果是,一方面糧食等農産品價格長期偏低,難以體現“糧安天下安”的內在價值;另一方面,在分散種植、信息不對稱等情況下,包括糧食、瓜果蔬菜等農産品價格往往像過山車一樣畸高畸低、忽上忽下,不僅損害了廣大消費者的利益,更是讓農民的利益難以保障,大大挫傷了他們的種植積極性。

    這樣,一些旨在保護農民種植積極性的扶持政策,如種糧補貼、農機補貼、小麥水稻等最低保護收購價政策便應運而生。尤其是小麥水稻等主要糧食作物最低保護收購價的實施,在保障農民積極性、穩定國家糧食安全等方面發揮了無可替代的“穩定器”作用。但也不可否認,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逐步深入和完善,以及糧食保護價格的連年提高,即糧食保護價政策的深入實施,一些問題也逐漸顯現。

    一方面,糧食保護價政策雖然保障了農民種糧收益的穩定,但從根本上説,畢竟還是難以通過充分發揮市場作用形成糧食價格;另一方面,按照補償農民、穩定農民種糧積極性的前提,在市場物價不斷上漲的同時,每年的糧食保護價也不得不隨之不斷上漲,甚至有時堪稱幅度不小。糧是萬物之基,糧價的上漲,也推動了一些物價的非理性上漲,這就給一些低收入家庭帶來了生活上的困難。因此,現實情況也對農産品價格的市場調控機制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那什麼政策才能既體現糧食的市場價值,又能照顧到因糧價過高而生活困難的低收入人群?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已經提出“逐步建立農産品目標價格”的要求。所謂農産品目標價格,就是按照物價等因素,選擇一些有代表性的重要農産品,按照市場物價水平確立一個客觀理想的價格準值,當相關農産品市場收購(交易)價格低於這個準值時,國家就對種植的農戶予以差價補貼;當市場收購價格高於這個準值並造成物價總水平過快上漲時,補貼低收入群體,保障基本民生。這既兼顧了市場,又保護了種糧農民的利益和低收入家庭的生活質量。

    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指出要“完善糧食等重要農産品價格形成機制”,“繼續堅持市場定價原則,探索推進農産品價格形成機制與政府補貼脫鉤的改革,逐步建立農産品目標價格。

    此次國務院會議正是對這一目標的具體部署和推進,使得我國糧食價格在市場和民生的道路上,邁出了實質性的一大步,也是我國糧價政策具有歷史性重大轉折意義的一步,還是我國糧價政策更具成熟、完善標誌意義的一步。不管是對政策的導向,還對民生和市場的維護,這都是值得期待的。(余明輝) 

責任編輯: 郭曉婷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