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制度安排——農業專家解讀國務院常務會議傳遞出的政策信號 新華社北京6月25日電(新華社記者 王宇、劉羊旸、安蓓)25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對做好糧食收儲和倉儲設施建設工作進行部署,並研究決定完善農産品價格和市場調控機制。分析人士認為,在夏糧“十一連豐”的大背景下,國務院常務會議的一系列相關部署,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制度安排,體現出國家對我國糧食安全和糧食生産可持續性問題的高度關注,意義十分重大。 “國家糧食連年豐收,糧食總量節節攀升,倉儲設施自然也要跟上。可以説,做好糧食收儲對保障糧食安全問題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中國社科院農村所研究員黨國英説。 會議指出,近年來我國糧食持續增産,今年夏糧豐收已成定局,但倉容總體緊張,部分地區嚴重不足。做好糧食收儲既是當前緊迫工作,也是長期任務,事關重大。 中國農科院農經所所長秦富説,糧食生産過程中人力、物力投入很多,生産十分不易,我們要格外珍惜糧食,在各個環節上減少對糧食的消耗。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要多措並舉加強收儲和倉儲設施建設,確保糧食顆粒歸倉,這具有重要意義。 “加強收儲環節等硬體設施的建設,將會減少糧食的浪費量,同時有助於保持糧食的品質,可謂是雙管齊下,對於確保糧食的質和量都有實實在在的好處。”秦富説。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宏觀室主任牛犁認為,我國糧食儲備的核心任務一是在短缺時滿足供應,二是在價格大起大落時平抑波動,但目前我國糧食儲藏及物流能力不足,特別是産區自身的儲存能力十分薄弱,此次會議在強調地方儲備任務的同時,還強調通過創新投融資方式、完善糧食經營者庫存制度等,強調利用市場的手段,通過讓市場發揮關鍵性基礎性作用。 此外,會議還對如何完善農産品價格和市場調控機製作出部署。會議提出,在保護農民利益前提下,推動最低收購價、臨時收儲和農業補貼政策逐步向農産品目標價格制度轉變。從大豆和棉花入手,分品種推進補貼試點,當産品市場價格低於目標價格時,補貼農民,保證農民基本收益;當産品市場價格升高導致物價總水平上漲過快時,補貼低收入群體,保障基本民生。 對此農業專家指出,相對於最低收購價、臨時收儲和農業補貼政策,農産品目標價格制度更直接、更細緻和更合理,可以更好調動農民生産積極性,是確保糧食生産可持續的一項重要制度安排。 “我國夏糧實現了‘十一連豐’,在這個時候提出完善農産品價格和市場調控機制,一方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農産品價格的大起大落,有助於穩定物價;另一方面則可以確保農業從業者有穩定的收入,實現對農民利益的保護。”秦富説。 所謂的目標價格制度,是指由政府設定農産品的目標價格,當實際市場價格高於目標價格時,補貼低收入消費者;而當市場價格低於目標價格時,則按差價補貼生産者。 “同之前實施的政府規定最低收購價的臨時收儲政策相比,目標價格制度具有更尊重市場定價機制、避免價格扭曲的優勢。”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説。 “實施國家糧食安全新戰略,必須保護好農民種糧積極性。誰來種糧?怎麼種糧?核心是要讓糧食生産有利可圖,此前我國實施的糧食托市收購政策,對於防止糧價過度下跌和穩定糧食市場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也帶來了嚴重扭曲糧食市場價格的弊端。”李國祥認為,目標價格制度既不會扭曲糧食市場價格,又能夠保護農民種糧積極性的政策,是未來重要的調整方向。 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完善糧食等重要農産品價格形成機制:繼續堅持市場定價原則,探索推進農産品價格形成機制與政府補貼脫鉤的改革,逐步建立農産品目標價格制度;並要求在今年,啟動東北和內蒙古大豆、新疆棉花目標價格補貼試點。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