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糧食生産已實現“十連增”,但應清醒看到,在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加快的背景下,繼續保持糧食發展的良好勢頭,高點護盤、高位爬坡難上加難。如何端牢中國人的飯碗、實現糧食繼續穩産,還要依靠糧食主産區和産糧大縣,為産糧大縣提供切實的支持顯得尤為重要—— 6月27日,農業部部長韓長賦在黑龍江召開的全國産糧大縣培訓班上表示,讓自己的飯碗裝滿自己的糧食,關鍵要做到“兩藏”:首先是藏糧于地,確保産能,守住耕地紅線。其次是藏糧于技,在耕地、水等資源約束日益強化的背景下,糧食增産的根本出路在科技。 來自全國糧食産量超過10億斤的339個大縣的相關負責人參加了培訓。許多縣委書記和縣長表示,這次集中培訓,讓他們提振了穩糧增收的信心,進一步堅定了重農抓糧的決心。 增産豐收關鍵仍在産糧大縣 糧食主産區和産糧大縣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中堅力量,也是糧食持續增産的關鍵 地處三江平原腹地的黑龍江富錦市,擁有耕地570萬畝,2013年糧食總産量達57億斤,再創歷史新高;擁有“天下第一糧倉”美譽的吉林榆樹市擁有580多萬畝耕地,糧食産量已經突破60億斤;江西南昌縣被稱為“江南糧倉”,2013年全縣糧食總産20.6億斤,糧食商品率62%……,糧食主産區和産糧大縣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中堅力量。目前,13個糧食主産省的産量佔全國的75%,商品量佔80%,調出量佔90%。全國超10億斤的産糧大縣有400多個,産量佔全國的54%;超100億斤的産糧大市(地)有33個,産量佔全國的43%。 靚麗的成績來自於産糧大縣堅持不懈抓好糧食生産的努力。“在促進糧食持續增産上,我們抓的重點工作一是加強耕地保護,守住糧食生産命根子;二是狠抓基礎設施建設,打牢糧食穩産基礎;三是強化科技支撐,拓展糧食增産空間;四是突出創新引領,激發糧食生産發展後勁。”吉林榆樹市委書記馮善國總結的增産經驗具有代表性。 緊抓糧食生産不放鬆 要把糧食生産做大做強,特別要緊扣耕地、科技、政策、農民這些關鍵點做好工作 面對高位爬坡的難題,産糧大縣如何採取切實有效的應對措施,努力保持糧食穩定發展好勢頭?農業部部長韓長賦表示,産糧大縣的特色和優勢就是抓糧食生産,要把這個優勢發揮好、利用好,把糧食生産做大做強,特別要緊扣耕地、科技、政策、農民這些關鍵點做好工作。 糧食生産的根本在耕地,産糧大縣在發展工業化、城鎮化的同時,要嚴防死守耕地紅線,保持耕地面積穩定,確保有地可種。馮善國説,長期以來,榆樹市高標準設定耕地保護紅線,死守500萬畝紅線不動搖;倡導深松深翻,加大秸稈、根茬還田力度,每年深翻三分之一、深松三分之一、滅茬三分之一,3年輪翻一次。同時,實施土地整理、水土保持和三北5期農防林改造工程,為黑土地撐起“保護傘”。 依靠科技挖掘糧食增産潛力,是糧食實現持續增産的根本出路。四川省宣漢縣是典型的盆地山區農業大縣,農業增産的難度很大。為了實現糧食增産,宣漢縣啟動了農業部西南山區丘陵區糧食增産模式攻關工作,實施糧經複合高産高效模式種植,成功創造了芋—玉—菜模式,全年糧食畝産1100余公斤,産值6200余元;玉—芝模式玉米畝産1200公斤,凈收入10000余元的高産高效典型,為山區農業穩定發展糧食生産,增加農民收入探索出了一條新路子。 近年來,國家強農惠農富農的政策力度很大,關鍵在於如何落實。湖南益陽市赫山區區長鄧正安説,為了實現糧食生産的旱澇保收,他們通過整合財政、農開、農業、水利、國土等涉農部門的項目資金,加大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使糧食生産實現旱澇保收;根據“誰種糧食誰得補貼”、“種一季補一季,種多少補多少”的原則,把各種惠農補貼資金按實際種糧面積補貼到位,提升補貼政策資金使用效率;強化糧食生産的獎補力度,安排專項資金對種糧大戶進行補貼,切實提高種糧大戶發展糧食生産的積極性。 加快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是解決“誰來種糧”、發展現代農業的應對之策。黑龍江富錦市市長郭廣福説,他們為了解決“誰來種糧”的問題,積極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全市涌現出千畝以上種田大戶162萬戶、家庭農場4800個、農民合作社1021個,規模種植面積達到420萬畝,佔總耕地面積的73%;通過合作社把農民組織起來,與龍頭企業建立緊密聯絡,擴大合作範圍,實現節本增效。目前,全市農業訂單面積達到265萬畝,帶動農戶4.1萬戶,佔農民戶數的56%,直接帶動農民增收5000余萬元。 進一步完善利益補償機制 應完善産糧大縣的利益補償機制,減少或逐步取消産糧大縣的資金配套 近年來,國家在規劃、資金、項目、科技、裝備等方面給予了傾斜支持,努力不讓主産區和産糧大縣吃虧。但是,目前的利益補償機制仍有不盡完善之處,如一些補貼資金還需要地方財政予以配套。 “應完善産糧大縣利益補償機制,減少或逐步取消産糧大縣的資金配套,強化産糧大縣基礎設施建設,讓産糧大縣一心一意抓好糧食生産。”安徽省農委副主任王華在接受《經濟日報》記者採訪時説。 韓長賦明確表示,中央將進一步完善糧食主産區産糧大縣利益補償機制,農業部將會同有關部門,從重大農田水利設施建設、中低産田改造、農業科技創新推廣、農業信息化服務、農産品市場體系完善、農産品質量安全監管等方面,加大對産糧大縣的扶持力度,支持發展糧食生産,為國家生産出更多更優質的糧食。(記者 劉慧)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