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財務司有關負責人就職業教育財政投入答問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6-30 15:14 來源: 教育部網站
【字體: 打印本頁

十年1.2萬億:助推職業教育健康發展
——教育部財務司有關負責人就職業教育財政投入答記者問

    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吹響了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號角,而加大經費投入力度是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基礎和重要支撐。據初步統計,2005-2013年,職業教育國家財政性經費達1.23萬億元。在中央財政的引領下,地方各級財政持續強力投入,促進職業教育培養了大批適應經濟社會需要的技術技能人才,為經濟發展、促進就業和改善民生做出了重要貢獻。這些經費主要用在哪些方面,有什麼成效?未來職業教育的投入會有什麼變化,如何為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提供有力支撐?近日,教育部財務司有關負責人回答了記者提問。

    年均增長25%,職業教育財政投入持續增加

    問1.近年來,國家在職業教育投入方面確定了哪些政策措施?

    答: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職業教育,特別是自2005年以來,國家在加快發展職業教育方面出臺了一系列“尚方寶劍”,不斷完善職業教育投入政策。2005年印發的《國務院關於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國發〔2005〕35號)明確提出,各級政府要加大對職業教育的支持力度,逐步增加公共財政對職業教育的投入,省級政府應當制定本地區職業院校學生人均經費標準;要進一步落實城市教育費附加用於職業教育的政策,從2006年起,城市教育費附加安排用於職業教育的比例,一般地區不低於20%,已經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地區不低於30%。2010年頒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要進一步明確各級政府提供公共教育服務職責,完善包括職業教育在內的各級教育經費投入機制,保障學校辦學經費的穩定來源和增長。近期出臺的《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提出“完善經費穩定投入機制”“健全社會力量投入的激勵政策”。這些為推動職業教育科學發展提供了制度性保障,職業教育總體上呈現“事業規模擴大,經費投入增加”的良性局面。

    問2:目前,我國職業教育形成了什麼樣的投入機制?

    答:經過多年的探索和實踐,各地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以政府投入為主、受教育者合理分擔、其他多種渠道籌措經費的投入機制。最明顯的特徵有兩個:一是政府主渠道作用愈發明顯。2013年,職業教育經費總投入中,財政性經費所佔比例達74%,比2005年提高29個百分點。以政府投入為主的職業教育經費籌措機制正在形成,體現了政府主導的特徵,這在職業教育改革發展進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二是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中職業教育所佔份額逐步提高。2013年為10.36%,比2005年提高2.11個百分點,總體上呈現逐年上升態勢。

    問3:2005年以來,職業教育財政投入的總體情況如何?

    答:自2005年《國務院關於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發佈以來,我國職業教育經費投入穩步增長。 一是職業教育經費總量年均增長18%。據初步統計,2013年,職業教育經費總投入約為3450億元,比2005年的939億元增長了近3倍,年均增長率達18%。二是職業教育財政性教育經費年均增長25%。2013年職業教育財政性教育經費約為2543億元,比2005年的426億元增加2117億元,增長了近5倍,年均增長率達25%。三是職業教育生均公共財政預算經費大幅度增長。2013年,中等職業學校為9320元,比2005年的2410元增加了6910元,增長了近3倍;高等職業學校為9959元,比2005年的2959元增加了7000元,增長了2倍多。其中中部和西部地區均增長了3倍以上,如湖南省中職生均公共財政預算經費2005年僅為1387元,2013年超過9000元,增加了7000多元;江西省高職生均公共財政預算經費2005年僅為1200元左右,2013年超過了1萬元。

    “四大類”1100億元,中央財政專項引領解決職業教育發展難題

    問4:針對職業教育發展過程中的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中央實施了哪些重大項目引領職業教育發展?

    答:近年來,中央財政持續加大職業教育投入,教育部、財政部通過實施一系列重大項目,對於不斷提升職業教育基礎能力、改善職業院校辦學條件、增強職業教育吸引力、促進教育公平等方面起到了有力的導向作用。據統計,2004-2013年,中央財政共投入各類專項資金1113億元,支持了四大類職業教育重大項目建設。

    一是基礎能力建設項目。主要有:(1) 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建設計劃。2004-2013年,中央財政共投入專項資金78億元,支持建設了4556個職業教育實訓基地。 (2) 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2007-2013年,中央財政共投入專項資金21億元,引導和激勵各地對職業院校優秀骨幹教師進行了培訓,從根本上解決了職業院校“雙師型”教師不足、教師整體素質不高的問題。(3)高等職業學校提升專業服務産業能力建設項目。2011-2012年,中央財政共投入專項資金40億元,支持全國976所獨立設置公辦高等職業學校重點建設1810個專業,惠及在校生人數61萬人,全面提升了高等職業學校專業建設水平和産業服務能力。(4)高等職業教育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項目。2010-2013年,中央財政共投入專項資金2.2億元,已經立項建設數控技術、汽車檢測與維修、道路與橋梁工程技術、應用化工、作物生産技術等42個專業教學資源庫。

    二是示範引領項目。主要有:(1) 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範學校建設計劃。2010-2013年,中央財政共投入專項資金近100億元,分三批重點支持了1000所中等職業學校改革創新,提升教育質量。(2)國家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計劃。2006-2013年,中央財政共投入專項資金46億元,分兩期實施,重點支持建設了200所國家示範(骨幹)高職院校。

    三是學生資助項目。2006-2013年,中央財政安排中職國家助學金472億元;2009-2013年,中央財政安排中職免學費補助資金289億元。目前,中職學校所有農村(含縣鎮)學生、城市涉農專業學生和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免除了學費,享受免學費學生人數約佔中職在校生數的91.5%;全日制正式學籍一二年級在校涉農專業學生和非涉農專業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在享受免學費政策的基礎上還能享受國家助學金。同時,高等職業學校納入了高等教育學生資助政策體系,從制度上保障了每個學生不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

    四是綜合獎補項目。2013年,中央財政安排職業教育“以獎代補”專項資金64億元,用於各地建立完善職業教育生均撥款制度,改善職業院校辦學條件,加強“雙師型”教師培訓和實訓基地建設,提升職業教育基礎能力和教學質量。通過中央專項資金的支持,帶動地方政府投入18億元,推動了各地建立完善以改革和績效為導向的職業教育生均撥款制度,促進了職業院校辦學模式改革和辦學條件的改善。

    問5: 這些專項資金取得了哪些成效?

    答:實施中央財政資金支持的職業教育重大項目工程,是解決職業教育突出問題和主要矛盾的有效途徑,是推動職業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重要抓手。

    一是示範引領作用顯著。中央財政支持的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計劃,帶動地方政府支持省級示範高職院校建設數達282所,使國家級和省級示範高職院校建設數達到482所。示範性高職院校牽頭推進集團化辦學,全國已組建約700個職業教育集團,覆蓋了90%的高職院校。各地以國家示範院校為主體,積極推進中高職協調發展,加快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引領職業教育走特色化、內涵式發展道路。如,山東省2012年投入7.8億元支持13所高職院校建設技能型特色名校(省級示範高職高專院校)。

    二是辦學條件大為改善。中央財政支持的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建設計劃,從2004年實施以來,切實改善了職業院校實訓條件,提升了職業院校基礎能力,也帶動地方加大實訓基地建設力度。如,江蘇省遴選5個省級區域開放共享型實訓基地和55個省級綜合性實訓基地,前者財政每個投入1000萬元,後者每個投入600萬元。高等職業學校提升專業服務能力建設項目從2011年實施以來,用兩年時間全面提升了高等職業學校專業建設水平、裝備條件水準和産業服務能力,整體提高了人才培養質量和辦學水平。

    三是教師培訓力度加大。2011-2015年,教育部、財政部實施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計劃到2015年,共組織45萬名職業院校專業骨幹教師參加培訓,其中中央財政重點支持培訓10萬名,省級培訓35萬名,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特別是實踐教學和課程設計開發能力。2011-2013年,中央財政已安排16.6億元,推動了國家、省級和學校三級教師培訓體系的建立。計劃實施以來,在教育系統和社會上産生了良好影響。大家普遍認為這個計劃,抓住了職業教育發展中最基礎、最關鍵、也是最薄弱的環節,對於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職業教育辦學水平和質量發揮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四是省級統籌能力增強。2013年,財政部、教育部安排的64億元職業教育“以獎代補”專項資金,改變以往項目管理方式,首次不確定具體項目,採用因素法分省確定資金額度;各省根據中央下達的預算,結合本地職業教育實際自主確定支持項目,然後將資金使用管理情況和項目安排建設情況報兩部備案,進一步提高了省級政府的統籌能力。

    問6:為用好管好職業教育專項資金,國家採取了哪些措施?

    答: 近年來,隨著職業教育專項經費的大幅增加,社會對職業教育經費使用效益特別關注。為此,我們一手抓投入,一手抓管理,確保職業教育專項經費的使用規範、安全、有效。一是堅持用制度管錢。在嚴格執行新修訂的中小學、高等學校財務會計制度的基礎上,對專項資金還制定了專門的管理辦法。如就中職學生資助資金管理,會同財政部制定了《中等職業學校國家助學金管理辦法》和《中等職業學校免學費補助資金管理辦法》。二是實行跟蹤督導。以加強基層管理工作和基礎管理工作為抓手,切實加強項目資金管理和工程質量管理,確保項目的進度、質量和效益。建立重大項目進展專報制度,以省為單位,定期將本省項目建設進展情況向教育部、財政部報告,建立全過程的跟蹤監測機制,實行動態管理。三是開展專項檢查。根據項目實施規劃和進展情況,定期進行專項檢查。如2013年4-5月,委託教育經費監管事務中心,組織專家對中央財政支持的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建設情況和中職助學資金使用情況進行了專項檢查。檢查結束後,專門召開了檢查情況彙報會;將檢查發現的主要問題和進一步加強項目管理的有關要求通報全國,督促整改;還專門召開座談會,就進一步加強項目管理進行研討,完善相關制度,形成長效機制。四是重視績效評價。會同財政部,對各地2011-2013年財政教育投入狀況進行動態監測和評價分析,及時提出對策建議,督促地方切實履行教育投入責任,較好保障了包括職業教育在內的教育重大項目的順利實施,保證了項目的實施成效。

    增投入促改革,牽住生均標準“牛鼻子” 提升職業教育發展保障水平

    問7:目前我國職業教育經費投入還存在哪些困難和問題?

    答:近年來,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在加快發展職業教育方面出臺了一系列重大政策,實施了一系列重大項目,促進了職業教育快速發展。但相對而言,職業教育仍是各類教育中的“短板”,與其培養規模和應有地位、作用不匹配。從投入總量上看,職業教育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投入與同階段普通教育相比仍明顯偏低。生均總經費和生均公共財政預算教育經費中,中職與普通高中大體相當,高職僅為普通本科的一半。從來源結構上看,職業教育經費來源渠道仍較單一,主要呈現“兩元”主體結構,一是財政投入,二是學費收入,財政性經費所佔比例達到74%,多渠道籌資能力不強。從支出結構來看,財政性教育經費主要用於教師工資和校舍建設等方面,專用設備經費總體不足,尤其是高職各項辦學指標都低於普通本科院校。從地區分佈來看,東中西部地區間經費投入差異還很大,中西部地區生均公共財政預算經費偏低,生均校舍面積等指標大部分未達標,甚至呈現出了嚴重的“中部塌陷”現象。從撥款方式來看,截至2014年5月,全國有15個省份出臺了中等職業教育生均撥款標準,20個省份出臺了高等職業教育生均撥款標準,部分地區的職業教育經費投入還未建立制度保障體系。

    問8:為保持財政對職業教育投入強度,將採取哪些保障措施?

    答:根據《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和《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要求,主要考慮採取以下四個方面的措施,提升職業教育發展保障水平:

    第一,進一步推動各地建立並完善職業教育生均撥款制度。經費投入不能“碎片化”,要“花錢買機制”。只有牽住生均標準這個“牛鼻子”,職業教育投入才能從根本上得到保障。《職業教育法》、教育規劃綱要等有關法律法規都明確要求省級政府制定和實施職業院校生均經費政策,教育部、財政部在近年印發的文件中再三要求各地建立職業院校生均撥款制度。近期出臺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年)》明確要求,2015年底前,各地依法出臺職業院校生均經費標準或公用經費標準。

    第二,精心實施好現代職業教育質量提升計劃。近年來國家組織實施的一系列職業教育重大項目總體仍顯“散、小”,需要進一步加大項目整合力度。根據《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要求,中央財政在整合現有專項基礎上,從2014年起實施“現代職業教育質量提升計劃”,推動各地建立完善以促進改革和提高績效為導向的高等職業院校生均撥款制度,引導高等職業院校深化辦學機制和教育教學改革;重點支持中等職業學校改善基本辦學條件,開發優質教學資源,提高教師素質;推動建立發達地區和欠發達地區中等職業教育合作辦學工作機制。

    第三,進一步完善資助政策體系。逐步建立職業院校助學金覆蓋面和補助標準動態調整機制,加大對“農林水地礦油核”等專業學生的助學力度。有計劃地支持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內限制開發和禁止開發區初中畢業生到省(區、市)內外經濟較發達地區接受職業教育。完善面向農民、農村轉移勞動力、在職職工、失業人員、殘疾人、退役士兵等接受職業教育和培訓的資助補貼政策,積極推行以直補個人為主的支付辦法。

    第四,加強職業教育經費監管。適應轉變政府職能和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的要求,從“重投入”,轉向更加“重效益”,從事前審批轉向事中和事後監管,確保職業教育經費使用安全、規範、有效。一是推進信息公開。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不管是對內還是對外,最好的監督就是公開。宏觀層面,職業教育經費的分配、使用和管理要全面、及時、準確地公開,接受社會監督;微觀層面,各類職業學校的財務預算、決算、重大支出項目都要逐步公開,放在陽光下“曬一曬”。二是開展績效評價。將籌錢、花錢、管錢作為一個整體來考慮,把績效管理理念貫穿經費分配、使用、管理的全過程,堅持“用錢必問效,無效必問責”。三是探索和建立信用記錄製度。對異常現象列入“異常名錄”,將嚴重不良信用記錄者列入“黑名單”,階段或永久取消其申請中央財政支持或參與項目管理的資格。 

責任編輯: 郭曉婷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