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堅持“生態”理念 優化非公企業黨建“系統”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6-30 20:14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本頁

新華社廈門6月30日電(記者 梅永存 項開來)激活細胞、做實基層、優化環境,逐步培育非公企業黨建的良好生態系統。近年來,廈門市以植草種樹、連片成林的“生態”理念,推動非公企業黨建工作紮實開展。目前,全市非公經濟比重達80%,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

“生態理念”抓非公企業黨建

福建省委常委、廈門市委書記王蒙徽説:“廈門基於特殊區位和經濟結構,必須大力加強非公企業黨建工作。”他認為,非公企業黨建好比荒坡造林,要堅持“生態”理念,下培植長久之功,謀育成長遠之效。

一個企業有一名黨員,就如同播下一粒種子。廈門與進城務工人員流出地聯動搞黨員普查,找出沒有亮明身份的流動黨員。僅2013年一年,全市非公企業“發現”黨員800多名。

廈門市定期舉辦“黨員人才專場招聘會”,向沒有黨員或黨員人數較少的非公企業薦派優秀黨員員工。2007年以來,向800多家非公企業輸送黨員員工1000多人,讓其黨組織“細胞”從無到有,併發育生成百餘個黨支部。

廈門全市建立千余家聯合支部,覆蓋近萬家非公企業。通過“大帶小”、“強幫弱”,由一個黨建工作突出的非公企業,幫助帶動幾家黨建工作一般的非公企業,聯合組成黨組織。

“自然生長”不拒外力幫扶。廈門市在市、區、鎮街分別設立了非公企業黨(工)委,配備專職工作人員,增強非公黨建工作力量。同時,市、區、鎮街黨員領導幹部挂鉤聯絡重點非公企業。持續開展“駐街(鎮、園區)包企工作”,每期從全市選派幹部成立10個工作組,重點聯絡60家左右重點非公企業,指導黨建工作。

目前全市非公企業共有黨員約3萬名,已建立非公企業黨組織3632個,覆蓋率達到71.2%。其中規模以上企業達100%,規模以下達67.5%。

不唯數字覆蓋更重“落地生根”

廈門市委常委、組織部長、市委非公企業工委書記陳秋雄介紹,廈門市委組織部根據非公企業所處行業和地緣不同,推行“1+N”的聯合組建形式,以強帶弱,擴大覆蓋面。

一是區域整合型。在工業園區、商務樓宇、專業市場等,依託各區域管理單位建立聯合黨組織,吸收非公企業零星黨員參與,或以多家企業建立聯合黨組織。

二是行業鏈條型。依託行業龍頭企業建立聯合黨組織,如以誼瑞貨架公司黨總支為核心,成立貨架行業聯合黨委,下轄8個黨支部。

三是地緣鄉情型。建立商會黨組織,覆蓋異地商會的會員企業。已成立溫州商會黨支部等20家商會黨組織。

為了增強黨建生命力,廈門市組織部門要求,非公黨建要做到“三結合”:黨建工作與企業生産經營相結合、與企業文化建設相結合、與企業群團組織工作相結合。

台資企業廈門鋼宇工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曜君説,黨組織成為企業與政府溝通的渠道,在爭取扶持政策方面出力不少。江西籍出租車司機劉文榕説,過去流動黨員不知在哪過組織生活,現在出租車行業成立了黨總支,也有了活動點,有了家的感覺。

廈門不簡單追求覆蓋率,更重組建質量,力求黨組織在非公企業“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搭建非公黨建開放型大平臺

廈門寸土寸金,有些中小企業自身辦公場所都十分有限,更談不上安排專門地方開展黨組織活動。由於活動場所受限,“有組織,沒活動;有活動,沒場所”的現象在中小企業相當程度存在。

廈門市委組織部認為,做好非公企業黨建,要有陣地和平臺,要引領企業黨組織、黨員走出企業圍墻,與所在區域的黨委、政府、群團等互動起來,“開門”搞黨建。

湖裏區殿前是廈門市外來務工人員最密集的地方之一。湖裏區黨群活動服務中心就建在這裡,面積達2800多平方米。中心設有黨建工作室、教育培訓室、乒乓球室、談心室等,向附近非公企業黨組織及黨員開放。

目前,廈門市在非公企業集聚的區域建設了首批10個市級黨群活動服務中心。各活動中心按照“七室兩統一”標準建設,設有會議室、工作室、展示室、電腦室、閱覽室、談心室、健身室,統一命名、統一標識,實際使用面積不小于1500平方米。活動中心有5大功能定位,聯誼聯絡中心、服務辦事中心、學習教育中心、展示交流中心、健康文化中心。

此外,廈門市還整合開闢街道、社區活動中心,以及支持有條件的企業自建黨群活動服務中心,拓展非公企業黨組織和黨員的活動陣地,形成了大小有序、錯落有致、輻射面廣的黨群活動服務中心陣地群分佈格局。

除了實體陣地建設,廈門市還積極搭建黨建網絡平臺——“紅色驛站”非公企業黨建網。網站提供在線諮詢、電話諮詢,可以了解和查詢有關辦理黨組織關係接轉、發展黨員、過組織生活等知識內容。開通一年多來,點擊量超過23萬次、接受諮詢1200多人次,幫助協調解決項目審批、貸款申請等難題300余件。

責任編輯: 劉嘯萱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