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教育督導組對陜西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檢查反饋意見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7-03 19:17 來源: 教育部網站
【字體: 打印本頁

國家教育督導檢查組
對陜西省申報的16個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
     均衡縣(區)督導檢查反饋意見
     

    6月14-19日,國家教育督導檢查組對陜西省申報的16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區)進行了督導檢查。本次督導檢查是依據《義務教育法》《教育督導條例》和《國務院關於深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意見》,按照教育部《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督導評估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以及教育部與陜西省政府簽署的《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備忘錄》相關要求進行的。

    督導檢查組分6個小組對陜西省的16個縣(區)進行了實地督導檢查,共隨機抽查學校106所,其中小學55所,初中30所,九年一貫制學校11所,十二年一貫制學校1所,完全中學2所,教學點7個。檢查中,核查了相關文件資料、數據;召開了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校長、教師、家長座談會共64個;發放滿意度調查問卷6704份,回收有效問卷6704份;採取隨機訪談等形式,徵求了公眾意見。

    督導檢查組對16個縣(區)的督導檢查意見如下:

    一、主要指標達標情況與檢查結論

    按照《辦法》規定,督導檢查組對陜西省16個縣(區)義務教育學校辦學基本標準達標情況、義務教育校際間均衡狀況、縣級人民政府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情況、公眾對本縣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滿意度等四個方面進行了檢查,結果如下:

    (一)義務教育學校辦學基本標準達標情況

    《辦法》規定,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市、區)的評估認定,應在其義務教育學校達到本省(區、市)辦學基本標準的基礎上進行。各省(區、市)應根據相關的義務教育學校辦學國家標準,制定既適應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又與國家標準基本相符的省級標準。陜西省結合本省實際,就辦學基本標準制定了相關指標。督導檢查組對陜西省16個縣(區)的相關指標進行了核查。核查結果:學校基本達到了評估標準(參見下表)。

    陜西省16個縣義務教育學校辦學基本標準達標情況表.docx

    (二)義務教育校際間均衡狀況

    《辦法》規定,對義務教育校際間均衡狀況的評估,以生均教學及輔助用房面積、生均體育運動場館面積、生均教學儀器設備值、每百名學生擁有計算機臺數、生均圖書冊數、師生比、生均高於規定學歷教師數、生均中級及以上專業技術職務教師數8項指標,分別計算小學、初中綜合差異系數。評估標準為小學、初中綜合差異系數分別小于或等於0.65、0.55(不要求每個單項指標均達標)。計算差異系數的8項指標數據來源於國家教育事業統計數據。差異系數是一組數據的標準差與其均值之比,是測算數據離散程度的相對指標。差異系數的值越小,説明縣域內校際間的差異也越小,即學校間的均衡程度越高。核查結果:16個縣(區)的小學、初中綜合差異系數均達到了國家標準。其中小學綜合差異系數在0.318至0.552之間;初中綜合差異系數在0.118至0.504之間(詳見下表)。

    陜西省16個縣義務教育學校校際差異系數表.docx

    (三)縣級政府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情況

    《辦法》規定,對縣級人民政府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的評估,主要從入學機會、保障機制、教師隊伍、質量與管理四方面17項指標進行,省級可適當增加指標,總分為100分,評估標準不低於85分。陜西省根據實際,在本省實施辦法中未增加其它指標,共17項指標。核查結果:16個縣級人民政府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得分均在94至98分之間,達到了國家規定的要求(詳見下表)。

    陜西省16個縣級人民政府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得分匯總表.docx

    (四)公眾滿意度調查情況

    《辦法》規定,評估認定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市、區),需要對公眾滿意度進行調查,就有關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相關問題,徵求當地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校長、教師、家長、學生等不同群體的意見。陜西省對16個縣(區)公眾滿意度調查結果均在85%以上。我們此次也設計了問卷,結合座談會、隨機訪談等方式對以上幾類人群進行了問卷調查,結果與陜西省調查的情況基本相符。

    督導檢查組還對16個縣(區)有關教育工作情況進行了全面了解,未發現作為“一票否決”的重大安全責任事故和重大違紀違規行為。

    綜合以上結果,督導檢查組認為,陜西省16個縣(區)均達到國家規定的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市、區)評估認定標準。督導檢查組將把此次督導檢查結果向教育部和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報告,提請最後認定公佈。

    二、主要做法和經驗

    16個縣(區)高度重視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將其作為縣域教育發展戰略的重中之重,按照國家和陜西省要求,落實政府責任,加大工作力度,一手抓資源均衡,一手抓內涵發展,在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中取得顯著成績。

    (一)加大投入,優化條件

    各縣認真落實陜西省政府關於加大財政教育投入、徵收地方教育附加的意見和辦法等要求,適應當地義務教育發展需求,不斷加大財政投入,新增教育經費主要用於均衡發展義務教育。2008年以來,16個縣(區)共投入90.39億元用於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其中縣本級財政投入62.59億元。一方面加大校舍建設力度,包括新建學校、危房改造、校舍維修等,整合各類項目資金,擴大義務教育資源。16個縣新建、改擴建291所中小學,建築面積215萬平方米。彬縣、吳起、平利等縣建設教育園區,統籌縣域各類教育整體協調發展,增加縣城教育資源。目前,絕大多數農村中小學和教學點消除了危漏校舍、土木結構校舍、土操場和學生宿舍大通鋪,完全小學和初中達到了省定辦學標準。另一方面,努力提高學校設施設備配置標準,按照省頒標準,適應教育教學和學生生活需要,提高學校辦學條件標準化、現代化水平。在16個縣(區),教師每人1台辦公電腦,小學均配備兒童籃球架,中小學配備足球門,中心小學以上均設置了音樂、舞蹈、美術、書法教室,按國家標準配備了教學設施,多數中小學教室,特別是在一些農村中小學教室裏配備了電子白板,實現了“校校通”、“班班通”,1000人以上規模的學校建有有線校園電視臺,大多數寄宿制學校建有浴室,配置有洗衣等設施。石泉縣78.8%的學校建成校園網站,被教育部確定為全國教育信息化綜合試點縣。

    各縣十分重視薄弱學校改造。新增教育經費投入重點用於城市和農村改造薄弱學校,快速提升薄弱學校整體辦學水平。16個縣(區)共投入19.93億元,改造薄弱學校573所,使這些薄弱學校實現辦學條件標準化。2008年至今,各縣又按照全省統一部署,改造土操場共275個。

    (二)交流輪崗,均衡師資

    各縣按照陜西省五部門《關於深入推進義務教育學校教師校長交流輪崗工作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意見》要求,積極推進交流輪崗工作。山陽縣將義務教育段學校224名高級教師“打通”使用,全縣成立“走教團”45個,對278個教學點和農村薄弱學校送教下鄉,三年來送教活動達1721 人次。千陽縣實行雙向互動、城鄉聯動、團隊幫扶的教師交流新模式,三年交流教師264名。佛坪縣制定印發了教師調動、管理、交流輪崗三個專門文件,從體制機制上將教師由“學校人”轉變為“系統人”。各縣還普遍設立了邊遠地區教師補助費,並積極建立多種激勵機制,吸引教師到農村任教,交通補貼在關中、陜南地區至少100元,在陜北至少200元,其中靖邊縣達到400元。商南縣還為教師建設週轉房599套,家用設備配置齊全,教師可“拎包入住”。

    各縣還普遍重視教師數量補充和素質提高。黃陵縣近兩年招聘260名師範類大學本科畢業生,基本配齊了薄弱學校科學教師。神木縣近三年引進師範類本科和研究生學歷教師496名,主要向義務教育學校傾斜。合陽縣每年拿出200萬元分層培訓教師,實施校長領航工程、教師領雁工程、青年教師新燭工程等,近三年培訓教師1.3萬人次。西安市閻良區注重教師專業化發展,創新培訓模式,建設培訓基地,通過國培、省培和校本研修等方式,提升教師專業化水平,涌現出一批教學能手和學科帶頭人。

    (三)關愛特殊群體,促進公平

    各縣普遍建立了政府主導、社會廣泛參與的特殊群體關愛體系。一是重視關愛留守兒童。16個縣(區)多為農村縣,農村人口多,留守兒童數量大。各縣在農村學校普遍建立了留守兒童少年管護中心,留守兒童少年每週和父母通過視頻聯絡一次。石泉縣通過建設留守兒童的教育成長、校外活動、託管“三大中心”,培育專職管護、代理家長、志願者和專家“四支隊伍”,成功探索出了黨政統籌、部門聯動、學校為主、家庭盡責、社會參與、兒童為本的“六位一體”留守兒童教育管護“石泉模式”。 山陽縣為行政村以上學校配備108名女副校長,安排了女性心理輔導老師,主要從事女生和留守女童管理。二是建立健全殘疾兒童少年入學保障機制,大部分縣建起了特殊教育學校,以及通過隨班就讀等,“三類”殘疾少兒入學率較高。三是建立健全貧困兒童助學體系。彬縣成立了慈善協會和學生資助管理中心,設立了貧困生救助基金,三年累計向8500名義務段貧困生發放資助金437.5萬元。四是積極推進實施“蛋奶工程”和“營養改善計劃”,實現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全覆蓋。在此基礎上,寧強、寧陜、平利、商南等縣實現了城鄉義務教育學校全覆蓋。神木縣、吳起縣實施了義務教育全免費,所有學生享受免費食、宿,及政府提供的全部學習用品。

    (四)重視內涵,提高質量

    各縣在高水平、高質量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同時,注重內涵發展。

    一是大力實施新課程改革,普遍推行了高效課堂模式。各縣、各學校從教學傳統優勢和師生發展水平出發,創造性地探索出了一大批高效課堂新模式,如西安市未央區的MS-EEPO有效教育、神木縣的“352”課堂構架、彬縣的“35X” 模式、合陽縣、靖邊縣的“餐桌式”小組討論等,課堂教學面貌煥然一新,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極大提高,減負增效效果明顯。各縣堅持以教科研為引領,強化高效課堂模式的科學性和理論性,重視校本教研,構建跨校、跨鄉鎮、跨縣區的聯片教研,佛坪縣建立聯片教研協作區,平利縣教研課題總數達到教職工總數的50%。

    二是廣泛開展學生社團等多種校內外活動。16個縣(區)共成立5506個學生社團,完小以上學校平均成立了10個以上的學生社團,社團對象面向所有學生,特別是廣大農村學生廣泛參與;社團內容包括球類、田徑、音樂、美術等多種形式。同時,還廣泛的開展多種形式的社會實踐活動,如寧陜縣的青少年活動中心延伸到社區。學生校內外活動的廣泛開展,豐富了廣大學生的課餘生活,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養。

    三是大力開展校園文化建設。各縣結合陜西歷史悠久、文化厚重的特點,充分挖掘當地紅色文化、傳統文化、地方文化等諸多文化資源,努力打造獨具特色的校園文化,如未央區的漢唐風韻,合陽縣的黃河文化,靖邊縣、吳起縣的紅軍文化、閻良區的航空文化,黃陵縣的軒轅文化等等。通過創建活動的開展,各縣形成了一大批特色鮮明、內涵豐富的校園文化主題,如千陽縣創建了綠色校園54個,校園文化廣場38個,文化長廊186個。校園文化的育人功能的充分發揮,培養了學生愛黨、愛國、愛家鄉的情懷和社會責任感。

    (五)完善機制,促進均衡

    一是積極探索實施大學區管理和多種聯盟辦學機制,實現義務教育學校共同發展。黃陵縣成立了5個義務教育學校學區聯盟,有專門聯盟領導機構及聯盟聯席會議制度,實現理念、師資、資源三共享,聯盟學校的報告廳、實驗室、電教館、圖書館、體育場等實現打通使用。西安市閻良區建立了覆蓋全區的區內大學區12個,跨區大學區8個,有效縮小了城鄉和校際資源差距,緩解了“擇校熱”。二是不斷強化教育督導。全省各級充分發揮教育督導職能作用,結合“雙高雙普”、對縣級黨政教育職責督導考核、學校評估316工程等督導項目,紮實有力地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督導評估中,堅持督導範圍覆蓋縣域內所有學校、督導內容覆蓋學校所有方面,建立了薄弱環節問題臺賬,省級向縣區政府反饋意見時,對每個學校存在的薄弱環節一一加以指明,要求逐一落實整改,並進行跟蹤督導,將整改情況作為對縣級黨政領導履行教育工作職責督導考核的主要內容。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辦學條件還存在薄弱環節。部分山區縣學校用地及校舍仍然緊張。千陽縣、石泉縣仍有部分學校體育運動場地面積不達標。彬縣、商南縣仍有少數學校教學及輔助用房面積不達標。農村學校普遍存在儀器設備配置缺口,有的學校生均儀器設備值偏低。平利縣、寧陜縣部分學校沒有學生餐廳,就餐條件差。寧強縣個別學校圖書配置不足,復本率高。西安市未央區、千陽縣、山陽縣等在運動場地、儀器設備值等方面單項差異系數過大。

    二是教師隊伍建設仍存在不足。音體美教師配置不足的情況在各縣不同程度存在,部分縣科學、勞技、計算機專業教師不足。石泉縣、黃陵縣等個別農村學校存在教師老齡化現象,在一些人口相對集中地區,如西安市未央區等,有的學校專任教師數量不足。有的縣教師交流比例偏低,交流制度和激勵機制不夠健全。

    三是教育配置與管理水平仍有待提高。隨著城鎮化進程及地方經濟發展,人口向縣城、城區集中,使得一些縣城、城區學校規模偏大,如千陽縣、神木縣、靖邊縣、合陽縣、西安市未央區等都出現3000人以上大校。一些學校大班額現象嚴重,在吳起縣、平利縣、石泉縣、靖邊縣存在60人以上、甚至80人以上大班。教育資源調控失度。一些農村學校已經配置的先進儀器設備使用率不足,未能很好服務於教育教學。

    四、督導意見

    一是進一步改善中小學辦學條件。各縣(區)應不斷加大投入,完善義務教育經費保障力度,堅持雪中送炭,抬高底部,把薄弱學校改造作為首要任務,按照國家和省定標準,認真做好中心城區學校擴容和農村學校及城市周邊薄弱學校改造,切實做好各項薄弱環節的整改,細化任務,逐一解決。

    二是進一步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各縣(區)要做好教師編制的動態管理,統籌城鄉教師配置,採取針對性措施,有效解決部分縣城、城區教師緊張,農村學校教師學科結構不合理的問題。要進一步加大教師培訓工作力度,努力培養優秀校長和教師,在教師專業發展上長期下大功夫。要健全教師交流機制,充分發揮大學區和多種聯盟辦學機制,將優秀校長、教師資源更多地服務於農村學校和薄弱學校。要在專業技術職務評聘、評優評先、津補貼及其他待遇上研究制定傾斜政策,吸引教師,尤其是骨幹教師向農村學校和薄弱學校流動。

    三是進一步提高教育規劃、管理水平。各縣(區)要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和人口變化趨勢,認真做好城鄉教育規劃,重視區域教育統籌發展,提高教育投資效益,合理控制大規模學校,努力消除大班額現象。同時,在不斷優化資源的基礎上,努力提高農村和薄弱學校辦學水平和管理水平,提高辦學效益。要規範辦學行為,努力解決義務教育擇校、課業負擔過重等熱點、難點問題。

    督導檢查結束後,請陜西省進一步研究,及時佈置整改工作,在三個月內將整改情況報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

責任編輯: 郭永國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