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精準發力 新華社北京7月4日電(記者趙超、安蓓、陳煒偉)國務院總理李克強3日在湖南長沙主持召開部分省份和企業座談會時指出,實施定向調控是宏觀調控方式的創新,是區間調控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對區間調控的深化。定向調控重點突出三個方面,即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努力增加公共産品有效供給,支持實體經濟做強。 專家表示,此次明確的定向調控三大方向,使這一創造性的調控方式有了更加精準的“靶點”,有利於促進中國經濟通過遠近結合的調控,有效防範風險,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激發市場活力 剛剛發佈的統計數據顯示,6月份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51%,比上月上升0.2個百分點,連續4個月回升,表明製造業延續了平穩增長良好勢頭。 “一系列數據的趨勢性好轉,説明政府採取的宏觀調控舉措持續發力,這其中定向調控起到了定海神針的關鍵作用。”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教研部主任張佔斌説。 今年上半年,從定向降準到穩定外貿,從促進小微企業發展到擴大社會資本開放領域,一項項定向調控措施使社會資本和民間資本擁有了更大施展空間。 張佔斌指出,邁過準入門檻只是第一步,資本要發揮活力還有賴於政府這個“管家”如何管理,簡政放權更為重要。 他認為,目前各級政府取消和下放的行政審批權,仍集中于“外圍”,有的是一些細枝末節,甚至是不太常用的項目。要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必須儘早拿下那些“難啃的骨頭”,把含金量更高的權力取消或下放掉。 “即使對於保留的行政審批權,也要有效壓縮自由裁量空間,不能讓新的尋租污染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損害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張佔斌説。 增加有效供給 7月1日,中國鐵路再次調整運行圖。調圖後,全國鐵路開行旅客列車總數達到2447對,其中動車組列車1330對,成為主力軍。 儘管如此,與百姓日益迫切的出行有效需求相比,這樣的動車組列車數量還遠遠不夠。為此,我國出臺政策,讓社會資本特別是民間投資進入一些具有自然壟斷性質、過去以政府資金和國企投資為主導的領域,其中就包括鐵路、港口等交通基礎設施。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部研究員張立群指出,政府在擔當公共産品有效供給重要責任的同時,充分引導市場和民間資金髮揮作用,可以使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産品提供更加具有可持續性。 “與基礎設施相比,目前我國更為短缺的是優質的公務服務供給,醫療、教育、養老等領域仍有很大投資和發展空間。”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宏觀室主任牛犁説。 他同時認為,服務供給領域存在前期投入多、回報週期長等問題,民間資本實際參與的意願還不高,下一步應從完善投融資、土地供應、稅收優惠等方面繼續釋放利好,消解願望與現實間的矛盾。 支持實體經濟 6月16日起,央行將符合審慎經營要求且“三農”和小微企業貸款達到一定比例的數家商業銀行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下調0.5個百分點。這是央行在50天內第二次定向降準,累計釋放流動性約1900億元。 長期以來,由於具有對貸款成本敏感度高、實物抵押不足、信用擔保制度不健全、財務不規範、信息不透明、誠信度不高等特點,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難以破解。 著眼于當前實體經濟發展的迫切需求,定向降準無疑成為金融領域定向調控的“尖兵”。牛犁認為,這一措施切中現實經濟微觀層面的主要矛盾,“金融要服務於實體經濟,但一些所謂的‘創新’、‘虛擬’脫離了初衷,必須回歸金融的本質屬性,加大對於實體經濟的支持。” 今後進一步完善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和小微企業,除深入落實定向降準等措施,“還需在國家層面構建小微企業社會化金融服務管理體系,讓更多金融機構參與其中,讓更多小微企業受益。”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研究所副研究員周健奇説。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