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6月13日電(記者 高敬 劉錚)13日公佈的5月份主要經濟數據顯示,下行壓力依然較大。宏觀調控政策的一舉一動都備受市場關注,前幾天的定向降準措施,其實已經透出了新思路——向改革要動力,向調結構要動力,向改善民生要動力。 越是形勢困難的時候,越是深化改革的良機,而深化改革又恰恰為穩增長提供強大動力。國務院常務會議6月4日確定取消和下放新一批共52項行政審批事項,並將36項工商登記前置審批事項改為後置審批;發展改革委5月21日公佈了首批5大領域向社會資本開放的投資示範80個項目清單;國務院常務會議4月23日確定,進一步縮減投資核準範圍,對市場競爭充分、企業能自我調節、可以用經濟和法律手段有效調控的項目,由核準改為備案。 實踐表明,只要政府權力的手稍稍放開,市場就會顯示出立竿見影的巨大活力,這就是改革的“魔力”所在。在下好改革“先手棋”的同時,一系列調結構“硬舉措”的出臺,既有利於穩住當前增長,更為長遠發展打好基礎。 小微企業成為穩增長措施的發力點。人民銀行6月9日宣佈,對符合審慎經營要求且“三農”和小微企業貸款達到一定比例的商業銀行下調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財政部和稅務總局4月8日宣佈,將享受減半徵收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的小微企業範圍由年應納稅所得額低於6萬元擴大到10萬元。 第三産業的快速發展成為轉型升級新亮點。5月14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要加快發展生産性服務業,著力引領産業向價值鏈高端提升;6月11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物流業發展中長期規劃》,以提高經濟整體運行效率和效益。此外,國辦《關於支持外貿穩定增長的若干意見》5月15日公佈,著力優化外貿結構被放在首位。 經濟發展的落腳點是改善民生。今年高校畢業生人數為歷年來最多,在發展小微企業吸納更多就業的同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5月30日宣佈啟動實施“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並簡化高校畢業生在不同地域和單位流動的手續;為緩解看病難、看病貴問題,發展改革委等部委4月9日宣佈,放開非公立醫療機構醫療服務價格、鼓勵社會辦醫。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