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14年《財富》世界500強最新榜單揭曉,這是世界公認衡量全球大型公司最著名、最權威的一份榜單。相比沃爾瑪重回狀元寶座,國人更關注哪些中國企業金榜題名,令人欣慰的是:中國企業的上榜數量已經連續第11年增加,今年更是達到了100家,僅次於美國的128家。 榜單顯示,中石化集團位列中國企業的榜首,並取代埃克森美孚位列500強的探花之位,這也是中國企業首次進入前三名。此前,前三名的位置一直是殼牌、埃克森美孚和沃爾瑪的戰場。在前十名中,中石油和國家電網兩家“巨無霸”企業躋身其中,也使得中國企業數量達到前所未有的三家,超過日本和美國。 細數這些數據,中國企業數量、平均收入和資産規模都讓人感到振奮,但這背後也藏著隱憂。在一些體現企業競爭力的關鍵指標上,中國企業仍然與國外企業有一定差距。比如美國企業平均利潤額達到62.4億美元,幾乎是中國企業的2倍,這就表明“大而不強”的問題依然突出。 這個榜單還暴露了一個更值得憂慮的問題,那就是入榜的國外企業大部分是民企,其中不乏科技、商業和服務類公司,但入榜的中國企業大部分是央企或國企,以資源型企業居多,民企儘管增加到了8個,且整體排名前移,但其佔比和非公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佔比非常不匹配。 2013年“兩會”期間,全國工商聯負責人披露稱,2012年非公有制企業利潤達到1.82萬億元,5年來其利潤增長年均達21.6%,非公有制企業在城鎮基礎設施投資所佔的比重超過60%,稅收的貢獻超過了50%,GDP所佔比重超過了60%,就業貢獻超過80%,在新增就業中,其貢獻達到了90%。 儘管數據顯示非公經濟的作用越來越重要,但現實中的“玻璃門”依舊堅硬。在獲取信貸資源或者政府支持等方面,民企相比國企有著先天不足、後天乏力的特點。在許多重要領域,社會資本進入仍然步履維艱,也正是這些難以進入的領域,給中國誕生了為數不少的500強央企或國企。 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指出:“必須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激發非公有制經濟活力和創造力。”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時也提到,“制定非國有資本參與中央企業投資項目的辦法,在金融、石油、電力、鐵路、電信、資源開發、公用事業等領域,向非國有資本推出一批投資項目。” 這些政策對非公企業而言是重大利好,遺憾的是,這些指示和要求距離落實仍有一段路。儘管《財富》500強的榜單每年都會出爐,“國強民弱”的一些現象並非今日才有,但它依舊給了我們一些重要的啟示和提醒。 首先,民營企業是經濟發展的強大內驅動力,將是中國參與國際競爭的主體,在經濟增速持續放緩的壓力下,中國要想激發經濟活力,尤其需要營造寬鬆公平的市場環境,促進民營經濟快速健康發展。這就要求政府層面不斷打破市場準入的門檻,在更多領域開放社會資本進入,讓民企與國企同臺競技。 其次,國有企業是公有制經濟的主要呈現方式,中央要求發揮國有經濟主導作用,不斷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但這並非意味著把國企放在溫室裏培養。國家力量對於國企形成天然的保護有其合理之處,但要發展市場經濟,過度強調差異化保護不利於營造公平的競爭環境,更不利於國企的健康發展,還妨礙它們在國際市場上有所作為。 再次,《財富》500強的榜單重要,但也不重要。它從開始設立至今就是一個動態的名單,幾十年來進進出出榜單的企業有成百上千家。企業進入榜單毋庸沾沾自喜,跌落榜單也無需垂頭喪氣,何況這個榜單也有著明顯的缺陷,主要還是以規模論英雄。最關鍵的,還是要求企業不斷完善企業治理,踏準市場的節奏,依靠改革和創新活下去、活得好才最要緊,其餘都是浮雲。 此外,一些央企到地方國企近來都開始啟動混合所有制改革,因為國有資本、集體資本、非公有資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有利於國有資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競爭力,也有利於各種所有制資本取長補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我們相信並期許,通過不斷降低市場準入門檻、積極推動混合所有制改革,未來的《財富》500強名單會有更多中國民企或社會資本的身影。(田享華)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