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以來紀檢監察機關"三轉"綜述:磨利反腐之劍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7-09 15:23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本頁

聚焦中心任務 磨利反腐之劍
——黨的十八大以來紀檢監察機關轉職能、轉方式、轉作風工作綜述

    新華社北京7月9日電 新華社記者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黨的十八大以來,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嚴格依據黨章和行政監察法賦予的職責,聚焦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這個中心任務,通過轉職能、轉方式、轉作風,不斷強化監督執紀問責,使中央的反腐之劍愈加鋒利。

    轉職能:攥起拳頭,專攻主業

    廣西壯族自治區紀委參加的議事協調機構一度多達199個,紀檢監察幹部冗政纏身,不勝其煩。經過改革,區紀委參加的議事協調機構已減至18個,而直接辦案人員卻提高了一半以上。今年前5個月,區紀委自辦案件數量增長超過一倍。

    黨的十八大以來,為應對嚴峻複雜的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形勢,中央紀委、監察部率先垂范,各級紀檢監察機關紛紛突出重點、收縮戰線,將更多力量調配到了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這個主業上來。

    在中央層面,中央紀委、監察部參加的議事協調機構從125個減至14個,而內部設立的紀檢監察室則由8個增加到12個,直接從事紀檢監察業務工作的人員增加了100多名。改革後,執紀監督的力量佔到內設機構人員的70%。

    在省級紀檢監察機關,內設機構調整後,紀檢監察室數量增幅將達到36%,其職責也更加突出監督執紀問責;同時,執紀監督人員佔總編制比例平均將近60%。明後兩年,相關改革還將推向地市級和縣級紀檢監察機關。

    中央紀委副書記楊曉渡説,各級紀檢監察機關把自己的拳頭攥起來,突出抓好中心任務,使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方針得以貫徹。

    轉方式:創新方法,高效反腐

    當前,滋生腐敗的土壤依然存在,但在反腐“高壓”下,一些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改頭換面、日趨隱蔽,給紀檢監察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

    面對新的形勢,近年來各級紀檢監察機關緊密聯絡本地區本部門本單位實際,積極創新思想理念,主動改進方式方法,探索出許多行之有效的措施和經驗:

    ——抓早抓小。浙江省紀委平時注意掌握黨員幹部的思想、工作、生活情況,探索建立提醒談話制度,通過“請喝茶”等做法對發現的問題及時警示、誡勉。

    ——快查快辦。四川省成都市紀委切實壓縮從立案審查到審結移送的時間,快查快辦快結;同時,抓緊清理積壓,實施案件線索“大起底”,爭取年內全部了結。

    ——網上舉報。北京市西城區紀委監察網站日前正式開通,網友只需點擊網站首頁的“我要舉報”,即可實名或匿名舉報。系統會自動督辦,確保無遺漏。

    ——開門反腐。四川省綿陽市建立“點名道姓通報機制”,在市級主要媒體開設專欄,曝光典型案件,向社會釋放從嚴執紀的強烈信號。

    通過上述工作方式的轉變,各級紀檢監察機關普遍做到了情況明、數字準、責任清、工作實。

    轉作風:嚴肅紀律,鑄就鐵軍

    近日,雲南省昆明市紀委對27名紀檢監察幹部進行了問責,其中,26人因違反工作紀律被通報批評和誡勉談話,1人被調離紀檢監察機關。

    黨的十八大以來,像這樣自我監督、自曝家醜的做法,已成為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強化自我監督、切實轉變作風的重要舉措。

    為切實解決“燈下黑”問題,今年初,中央紀委專門發出通知,要求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加大自我監督力度,並帶頭設立了紀檢監察幹部監督室。

    “正人先正己,只有自身過硬,才能履行好監督別人的職責。增設紀檢監察幹部監督室,就是為了加強對紀檢監察系統自身的監督,防止我們隊伍內部出現‘蛀蟲’,及時把‘害群之馬’清理出去。”中央紀委副書記陳文清説。

    各級紀檢監察機關也對紀檢監察幹部嚴格要求、嚴格監督、嚴格管理,堅決查處違紀、違法行為,自覺接受黨組織、人民群眾和新聞輿論的監督。打造出一支忠誠可靠、服務人民、剛正不阿、秉公執紀的幹部隊伍。

責任編輯: 穆淼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