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敞開“東大門” 上饒市蓄勢促升級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7-14 16:56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本頁

新華社南昌7月14日電(記者 劉菁、程迪)一縱一橫兩條高鐵向著“中國鐵路之父”詹天佑的故鄉江西上饒市呼嘯而來,這使得江西向東開放的橋頭堡上饒成為繼法國里昂、日本大阪後世界第三個騎跨式高鐵交會城市。江西的“東大門”已全面敞開,搶抓國內經濟結構調整背景下新一輪産業轉移的機遇,加快形成江西發展升級的“東翼”增長極。

“萬年貢米”的前世今生

1995年,考古學家在上饒市萬年縣發現了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稻遺址仙人洞,這是當年國內十大考古新發現之首。就是在這個被稱作“世界稻作文化發源地”的萬年,其代表性農産品“萬年貢米”的電子商務交易額去年躋身江西前十位。

正是借助有形的立體交通網絡和無形的信息化高速公路,“萬年貢米”從古老縣域走向了全國。作為江西的“東大門”,上饒市去年以來加速構建東進西聯、南融(海西經濟區)北接(皖江經濟帶)、承上(上海)啟下(廈門)、通江達海的立體大交通網絡,有力推動上饒由“內陸腹地”轉向對外開放合作的“門戶城市”,向四省交界區域中心城市邁進。

呼嘯而來的高鐵更為上饒積蓄了發展升級的優勢。滬昆高鐵杭南長段、京福高鐵合福段在上饒市縱橫交會,將於今年底和明年分別開通。高鐵開通,加速了沿海特別是長三角地區産業沿高鐵西進的步伐,上饒無疑是江西承接新一輪産業轉移、加速東部開放升級的重要“橋頭堡”。

營造發展升級的“硬環境”,上饒市一邊大力推進高鐵建設,一邊推進機場、高速公路、無水港建設。今年4月,上饒至寧波港的海鐵聯運“五定班列”由兩天一班升級為“天天班”,在利用好浙江方向出海通道的同時,上饒又啟動了福州港上饒碼頭建設。海西勝記國際物流城、三清山機場空港經濟區等重要平臺都在規劃建設中。

328項行政審批項目只留98項

通車多年的浙贛鐵路過境上饒,但並沒有讓上饒持續歷史上經濟重鎮的風光。如何破解發展中的種種制約?上饒市的回答是加快體制機制創新,著力營造與高鐵時代相適應的高效率、低成本、無障礙開放環境,以改革紅利促發展升級。

去年,江西省出臺《關於支持贛東北擴大開發合作加快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上饒市要通過改革創新,打造江西東部的重要增長極。按照這一定位,上饒積極加入長三角城市經濟協調會議成員城市,主動接受長三角一體化和上海自貿區的輻射帶動,加快建設贛浙閩皖開放合作區平臺,與沿海開放政策無縫對接。

針對産業不強、集聚程度不高、創新能力不足、發展環境不優等突出問題,上饒加快內部深化改革的步伐。今年初,上饒再次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將市級保留的行政審批項目由去年底的328項精簡為98項,精簡率為70.1%。在玉山縣工業園,客商一入園便拿到一份縮短的“收費清單”,對清單外的收費行為客商可以拒之門外。

按照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要求,上饒市大力抓好投融資體制改革,籌劃組建一家資産規模超過500億元、能較好對接各類金融機構和資本市場的實體型政府投融資集團公司,進一步增強投融資能力,防止和化解債務風險。

不讓機遇呼嘯而去

在上饒市玉山縣城東南四五公里處,原本是一片無人的山地。由於滬昆高鐵的玉山站選址這裡,上海一家電商企業這兩年已逐漸把業務遷到這裡,並準備入駐正在這裡建設的兩千畝面積的電子商務園。

上饒市委書記陳俊卿説,高鐵呼嘯而來,我們必須奮發作為,不讓發展升級的機遇隨著列車呼嘯而去。圍繞將高鐵機遇轉化為發展升級的實際成效,上饒積極規劃建設“高鐵經濟試驗區”。試驗區面積約300平方公里,依託鐵路貨運網絡,帶動戰略性新興産業、生態農業、現代服務業、旅遊業的集聚發展。目前,上饒總部經濟産業園已開工興建,贛浙、贛滬、贛閩、贛臺等飛地園區在規劃中,饒商回歸産業園去年已吸引饒商投資26億元。

借力高鐵,上饒加快産業升級,推出三年加速推進工業化的實施意見,重點引導和支持有色金屬、新能源、機電光學、新型建材等主導産業形成廣覆蓋、多配套的産業發展格局。去年,上饒晶科能源在全國光伏産業中率先走出困境實現盈利,目前延續向好態勢。首期投資30億元的年産十萬輛乘用車項目、鎂合金板材生産項目、無人直升機項目等今年陸續開工。

在上饒,傳統産業正借助電子商務和科技創新改造升級。上饒出臺了電子商務産業扶持政策,加快建設“淘寶·特色中國”上饒館、上饒慧谷等電商項目,同時積極推動快遞龍頭企業興建快遞物流基地,打造區域性高鐵快遞轉運中心。

高鐵呼嘯而來,江西“東大門”發展升級讓人們充滿期待。

責任編輯: 林巧婷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