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上海7月15日電(記者 姚玉潔、有之炘)央行最新公佈的數據顯示,截至6月末,我國外匯儲備餘額為3.99萬億美元。外匯儲備既是財富,但規模過大也成為“負擔”,可能造成國內通貨膨脹、提高央行存款準備金率和對衝操作壓力,對貨幣政策的制約也會進一步加強。 “藏匯於民”是為龐大外儲“減負”的途徑之一。但記者採訪發現,當前“藏匯於民”尚面臨投資渠道狹窄、政策束縛較嚴等瓶頸。需要進一步放鬆對民間外匯資金用途的管制,引入多層次市場交易主體,拓寬居民持有外匯的投資渠道。 “藏匯於民”的三個樣本 根據央行的數據顯示,二季度我國外匯儲備增量約為400億美元,相較於今年一季度及去年各季度平均1300億美元的增幅已是大幅縮減。民生銀行發展規劃部高級專家溫彬分析稱,隨著我國從貿易大國向投資大國的轉變以及資本項目開放的有序推進,“雙順差”格局將會改變,外匯儲備增長也將隨之放緩,企業和居民持匯意願不斷增強。 來自上海的黃順剛是一位資深的海事律師,在處理一些涉外案件時對方常用外幣支付報酬。“今年我持有外匯的意願比較強烈,主要是人民幣走勢波動加大。由於擔心人民幣貶值,我保留了部分外幣現金,希望未來可以投資香港或歐美的股市。” 從事外貿工作的魏華在今年年初把20多萬元人民幣陸續換成了美元。在隨後的一波人民幣貶值走勢期間,這個決定獲得了接近3%的投資收益。但在她看來,這只是出於避險或者資産配置考慮的短期行為。“從長期來看,人民幣匯率依然穩中有升,而且國內理財産品收益率較高,我正考慮把美元換回人民幣。” 作為著名的僑鄉和外貿大市,溫州地區企業主今年以來持匯意願大大增強。據溫州中小企業促進會會長周德文介紹,以往企業大部分外匯都換成人民幣,今年以來留存外匯的數量有所增加。由於匯率波動,當地幫企業主做匯率對沖和外幣理財的生意較火。 招商銀行高級金融分析師劉東亮等市場人士認為,隨著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繼續朝著市場化方向邁進,人民幣匯率加大雙邊波動,越來越多的企業不急於結匯,外幣持有意願或繼續上升。 “藏匯於民”卡在哪? 當外匯儲備逼近四萬億美元大關時,“藏匯於民”的呼聲再度響起。從主要由央行集中持有官方外匯儲備,轉而由央行和民間共同持有,不僅可以分散投資風險,提高投資效率,還有利於外匯資産的多樣化,並提高貨幣政策的獨立性。 招商證券研究發展中心宏觀研究主管謝亞軒表示,所謂“藏匯於民”主要有四種形式和途徑:一是國內企業或個人持有外匯存款,這也是最基礎的一種;二是企業和個人所購買的外匯理財産品、境外股票或債券,這需要資本賬戶的進一步開放;三是企業和個人擁有海外房産,現在有部分基金和私人銀行推出了相應的業務;四是國內企業和個人對境外公司的股權投資行為。 記者採訪發現,雖然近年來我國對企業和居民持匯購匯的規定不斷放寬,但我國絕大部分外匯資産都為官方儲備的狀況基本沒有改變。當下推進“藏匯於民”仍存在匯率波動較大、用匯途徑較少、投資渠道偏窄等掣肘。 葛振宇是一家外貿企業的老闆,他向記者坦言:“除非公司需要大量從國外採購或從事境外投資,否則企業手持外匯可以用的渠道太少了,大多數情況下我們還是結匯變成現金流,支持公司運營。” 匯率專家余屹認為,目前“藏匯於民”最大的阻力在於,投資渠道狹窄,且外部投資缺乏吸引力。如果説前幾年“藏匯”最大的考慮在於匯率漲跌,這兩年普通百姓更看重投資回報率的高低。目前國內銀行理財産品無風險收益率普遍接近5%,而國外普遍是零利率。此外,國內理財産品、信託等往往包含金融機構的“隱性擔保”,海外市場投資則風險較大,民間投資者趨利避害,自然“藏”不住匯。 擴大資本賬戶開放拓寬海外投資渠道 鉅額外匯儲備將帶來通貨膨脹、單向本幣升值預期以及資産泡沫等一系列問題。那麼,如何疏導引流、“藏匯於民”,化解鉅額外匯儲備這一“沉重的負擔”?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白明建議,要鼓勵外匯持有主體多元化,包括財政購買外匯向中投注資、推動企業境外投資、提高個人購匯額度等;要多渠道應用外匯儲備,包括進一步擴大外匯儲備委託貸款使用範圍和規模;加快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讓人民幣中間價更市場化,加大人民幣匯率波動幅度。 安邦首席研究員陳功認為,要用好外儲資源,支持中國企業“走出去”。中國製造在眾多領域形成全球第一産能後,急需向産業鏈下游的高端品牌和技術設計延伸,進一步掃除對外投資管制政策,並設立外儲股權投資基金和信貸基金幫助中國企業走出去,成為提高外儲服務中國經濟結構調整和産業升級的現實政策選擇。 澳新銀行中國經濟學家周浩則建議,放寬國內個人購匯額度的限制,儘快開放居民個人境外投資渠道,對於民間資金的跨境劃轉也應該採取更加寬鬆的手段。 目前,我國普通居民的個人購匯額度上限為每年5萬美元,對於日益旺盛的出國旅遊、購物、留學等需求已相對偏低。另一方面,儘管“滬港通”已經明朗,但合格境內個人投資者境外投資試點方案遲遲未能出臺,應在上海自貿區等“試驗田”儘快推出,以拓寬居民海外投資渠道。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