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16日發佈,二季度中國國內生産總值(G D P)同比增長7.5%,高於一季度0.1個百分點;上半年增長7.4%。多方分析認為,中國經濟於二季度止跌和穩增長措施的推出直接相關,隨著政策效力減弱,三季度開始,經濟下行壓力可能再次增大。確保全年增長目標的實現,需要微刺激和改革同行,進一步釋放市場活力,而不是擴大刺激規模,否則很可能産生金融擠出效應傷害實體經濟運行。 對於上半年經濟運行,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概括為12個字: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穩中有升。首先,經濟運行總體平穩。二季度G D P增長7.5%,比一季度稍快;城鎮新增就業人員超過700萬人,農村外出務工勞動力數量增加307萬人;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基本上處於1.8%和2.5%之間;夏糧豐收,增産3.6%;城鎮和農村居民收入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其次,結構調整穩中有進。上半年,第三産業增加值佔G D P比重46.6%,比去年同期提升1.3個百分點;內需繼續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主動力,對G D P增長的貢獻102.9%;東中西部地區協調性進一步增強;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繼續縮小,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比重提升;節能減排取得新的進展,上半年單位G D P能耗同比下降4.2%。再次,轉型升級穩中有升。高技術産業和裝備製造業發展勢頭良好,網購、電子商務等新業態勢頭良好。 然而,下半年經濟能否繼續穩住需要進一步觀察,因為二季度G D P增速的止跌主要源自4月起出臺的一系列穩增長政策。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姚景源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二季度經濟增速回升,各項指標大都好于一季度,和一系列穩增長措施直接相關,出口、投資、消費都受到了政策的支持。展望下半年,還是不能夠鬆懈,要扎紮實實把各項工作做好。一方面,儘管現在看外部環境總體復蘇向好,但是仍然帶有不確定性;另一方面,國內經濟下行的壓力仍然存在,尤其是産能過剩的形勢十分嚴峻。所以還要在穩增長、促改革方面下更大的氣力。 鋻於下半年經濟增長面臨的壓力仍然較大,對政策進一步加碼的呼聲正在增加。澳新銀行經濟學家劉利剛稱,大宗商品的存貨數據顯示,經濟下行的風險仍然存在,特別是房地産領域。中國需要全面放鬆貨幣政策來降低經濟下行的風險。 具體而言,應該在第三季度對整體銀行系統下調存款準備金率。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陳彥斌認為,2014年上半年中國經濟增長態勢低迷,在相繼出臺的微刺激政策的推動下,再加上歐美經濟復蘇促使外需逐步好轉,經濟增長出現底部回升的微弱跡象,但是復蘇勢頭並不穩固。鋻於經濟對微刺激的反應程度正在不斷減弱,政府為穩增長有必要政策加碼。 更多的經濟學家認為,要避免微刺激升級成強刺激甚至全面刺激,穩增長應該通過改革的方法兼顧當前和長期,下半年穩增長還是應該繼續向改革要動力。全球化合作論壇副秘書長張其佐説,要防止經濟偏離區間目標和促改革、調結構停滯不前的風險。下半年經濟工作應該保持政策定力,堅持區間調控穩增長和堅持定向調控調結構相結合,根本上要以改革為抓手,繼續向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要動力,從而保持全年增長目標的實現。國資委研究中心研究員胡遲也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與以前相比,本屆政府的宏觀調控顯示出兩大特點,一是刺激幅度相對較小;二是各項穩增長政策措施具有明顯的結構調整取向,這充分反映了政府希望實現“穩增長”與“調機構”平衡的調控政策導向,有必要在下半年繼續堅持。 當前,多地出臺文件準備擴大投資,有統計顯示,目前各省市的計劃投資總額已經高達10萬億元。專家認為,投資項目過多過快上馬,很可能將資金擠出實業領域,進而傷害到實體經濟的發展。海通證券宏觀債券首席分析師姜超表示,地方出臺的穩增長措施,其資金來源並未得到明確的政策保證。在信貸總量穩定和影子銀行收縮的背景下,穩增長領域資金佔用越多,意味著對房地産、傳統製造業和一些服務業將産生擠出效應,它們融資將更加困難,融資成本居高不下。(記者 方燁)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