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景源:中國經濟要想站穩新的增長平臺,歸根結底,還得向改革要動力 張立群:中國經濟正從做得快、做得多向做得好、做得優、做得省轉變 中國經濟上半年“成績單”備受關注。面對改革與發展雙重任務,中國經濟如何繼續奮力前行?7月17日,《經濟日報》記者採訪了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姚景源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張立群。 “上半年7.4%的經濟增速表明經濟在合理區間運行。其合理性體現在:第一,沒有導致惡性通貨膨脹;第二,上半年城鎮新增就業人員超過700萬人。所以説,上半年,中國經濟取得了一個來之不易的好成績。”姚景源説。 姚景源的觀點也可以從近期披露的多個經濟數據中找到印證。匯豐銀行日前發佈的數據顯示,6月中國製造業PMI終值為50.7,創6個月以來新高。1至6月固定資産投資增速為17.3%,較1至5月份上升0.1個百分點。6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2%,比5月份提升0.4個百分點,創下年內高點,這和前期領先指標PMI的表現相符。中國出口增長開始由負轉正、發電量、貨運量等指標上升也都傳遞出積極信號。 但必須注意到,在經濟增速回暖的同時,我國經濟下行壓力仍然較大。 “現在經濟下行,總體來看是與轉型升級交織在一起的。事實上,中國經濟正在從做得快、做得多向做得好、做得優、做得省的階段轉變。在這個轉變中,並非所有企業都能適應。正因為如此,這一發展可能導致衰退性調整,而非增長性調整。目前的經濟下行,就是轉型升級帶來的一些結構性震蕩。”張立群認為。 面對中國經濟增速換擋之後從高增長轉到中高速增長,張立群表示,“要確保經濟增長在合理區間運行,可適當使用微刺激的手段,在經濟出現明顯下滑苗頭的時候,就要刺激一下。” 姚景源説:“上半年一系列的微刺激政策,對保持國民經濟平穩增長作出了重要貢獻。但要看到,中國經濟要想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想站穩新的增長平臺,歸根結底,還得向改革要動力。” 上半年經濟數據的另一個亮點,就是服務業在三産中佔比進一步提升。2014年上半年,第三産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是46.6%,而去年同期,這一數據是46.1%。這表明我國經濟正在由原來的工業主導型經濟向服務主導型經濟轉變。張立群認為,“這個指標説明,在轉型升級的同時,我國經濟的韌性比較大。” 姚景源也認為,我國服務業發展還有很大空間。“儘管現在已經超過了46%,但如果放在國際上橫向比較一下,就會發現與其他國家差距是很大的。目前,世界平均水平是60%,美國更是高達80%。” 從外資的數據看,服務業的變化趨勢更加清晰。2013年,我國服務業實際使用外資增長14.15%,在全國總量中的佔比首次過半。今年1至5月,製造業實際使用外資同比降16.5%,而服務業該指標同比增19.5%。 姚景源表示,上半年的走勢已經很清晰,下半年總體上中國經濟處在基本平穩或者穩中有進的狀態,全年實現7.5%左右的經濟增長目標,是沒有問題的。下半年經濟工作重點要把精力放到轉方式、調結構上。 張立群也表明了對實現全年增長目標的信心。“從投資來看,基礎設施和房地産投資能保持整個投資平穩增長;從消費來看,下半年的消費增長也可以保持在上半年水平;從出口來看,未來出口增長趨於平穩。綜合看,全年GDP增速應在7.5%左右。”(記者 陶瑞鋼)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