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資金持續投入,讓浙江的水更清、天更藍、山更綠。記者在7月24日召開的浙江省政府新聞辦發佈會上了解到,今年省級財政預算安排90.6億元,支持黑河、臭河、垃圾河治理,推進防洪防澇、城鄉供水和污水防治等重點工程建設。未來7年僅用於治水一項,財政就將籌措600多億元。 2014年起,浙江省財政將每年安排大氣污染防治專項資金1.5億元,用於對省屬企業脫硫、脫硝的技術改造和設備補助,對各市淘汰黃標車工作實施以獎代補。 2013年,省財政安排生態循環農業示範工程補助資金6760萬元,今年又安排4000萬元,支持推廣商品有機肥以及標準農田治理提升工程和沃土工程;安排工業和信息化相關財政資金13.5億元,支持傳統産業改造提升和戰略性新興産業、高新技術産業創新發展。産業集聚區發展專項資金的設立,有力支持了14個省級産業集聚區和42個産業集群示範區試點建設。 具有浙江特色的生態環保財力轉移支付制度初步形成。從2005年開始,浙江省研究建立生態補償轉移支付制度,並在錢塘江流域開展試點。2006年開始,每年安排資金,對錢塘江源頭地區10個縣(市、區),根據生態公益林、大中型水庫、産業結構調整和環保基礎設施建設等四大類因素進行分配,由各地根據生態環境保護重點安排使用。同時,對全省八大水系源頭地區45個市縣實施生態環保財力轉移支付政策,也是全國第一個實施全流域生態補償的省份。2013年,省級生態環保投入達68.2億元。 省財政還出臺政策,支持開化、淳安等地開展生態功能區建設試點,對試點縣保護生態功能而限制部分産業發展的機會成本給予補償,並建立獎懲機制,每年排放的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由省財政按每噸一定額度收繳,對每年出境水水質、森林覆蓋率、林木蓄積量根據變化實施獎懲。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