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解析上半年工業轉型發展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7-25 11:20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本頁

一減一增如何看?
——工信部副部長蘇波解析上半年工業轉型發展

    新華社北京7月25日電(記者 張辛欣、何宗渝)上半年,産能嚴重過剩行業投資增幅回落,技術改造投資力度不斷加大,同比增長18%。工業增速放緩,但高技術製造業工業增加值卻同比增長12.4%。數字一減一增之間折射出中國工業怎樣的變化?工信部副部長蘇波對此進行解析。

    工信部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8%,增速同比回落0.5個百分點;但作為工業主體的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9%,較上年同期僅回落0.1個百分點。

    蘇波認為,製造業增速高於整個工業增速,説明生産活力的提升。從利潤來看,也有向好態勢,市場信心逐步改善。工信部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同比增長9.8%,其中製造業的利潤增速達到13.8%。

    “目前的經濟增速下滑已不主要是經濟週期波動的反映,而是長期積累的深層次矛盾和資源環境等外部條件變化綜合作用的結果。而生産活力和利潤的向好,恰恰反映了工業在結構調整方面取得的進展,工業轉型升級的成效已經顯現。”蘇波説。

    上半年,工業投資8.7萬億元,增速同比回落2個百分點,而技術改造投資力度不斷加大,同比增長18%。高技術製造業工業增加值上半年同比增長12.4%,快於工業整體增速3.6個百分點。

    蘇波説,我國工業由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將成為常態,不可能仍以規模擴張和建設快速為發展目標,結構轉變,動力轉換,是從工業大國向工業強國的必由之路。他認為,結構的轉變正是需要創新驅動、質量為先、綠色發展,加快構建創新能力強、質量效益好、可持續發展潛力大、結構優化、産業鏈國際主導地位突出的工業體系。

    在蘇波看來,創新能力不強是我國工業大而不強的核心問題。2013年,我國集成電路進口達到了2313億美元,超過原油,是第一大進口商品。“由於創新能力不強,我國製造業總體上處於全球價值鏈中低端。”

    質量事件時有發生也阻礙了我國工業品牌效應。目前,製造業每年直接質量損失超過2000億元,間接損失超過1萬億元。此外,資源能源利用效率偏低,鋼鐵、建材、化工等行業單位産品能耗比國際先進水平高出10-20%,環境問題嚴峻。

    “中國工業要不斷提升創新能力,增強産業競爭力,打好‘質量牌’,確立信譽和品牌,並堅持綠色發展,在綠色發展中解決資源密集型産業比重過大,高技術産品缺乏,地區産業結構趨同等問題,探尋可持續發展之路。”蘇波認為,從工業大國轉向工業強國,仍然任重道遠。

    “只有不斷優化技術結構、組織結構、佈局結構和産業結構,才能逐步實現工業的既大又強。”蘇波説,工信部已經提出了關於構建工業強國體系的設想和初步規劃,未來將建立健全鼓勵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體制機制,培養一批掌握核心技術並具有技術溢出能力的創新型企業;加快淘汰落後産能、嚴格行業準入、優化産業佈局,促進産業轉移;同時繼續下放審批事項,完善主要由市場決定價格的機制,激發市場活力。

責任編輯: 肖磊濤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