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7月28日電(王希、陳翰哲)今年以來,中國經濟負重前行、迎難而上,各項指標保持在合理運行區間,但消費、投資、出口“三駕馬車”的奔跑速度都有所放緩。當前國內外經濟環境仍紛繁複雜,下半年拉動宏觀經濟增長動力何在?如何實現消費、投資、出口的協調拉動? “三駕馬車”動力偏弱但不乏亮點 投資增速高位放緩、市場銷售穩定增長、外貿進出口逐步回暖——從國家統計局公佈的上半年宏觀經濟“成績單”不難看出,“三駕馬車”動力依然偏弱,但驅動姿態有所調整。 固定資産投資方面,1至6月份投資增速扭轉了去年四季度以來持續下滑的走勢,同比名義增長17.3%,但這一增幅仍比去年回落2.3個百分點。其中,房地産投資增速延續了年初以來的快速下滑態勢,同比增長14.1%。 進出口月度數據有所波動,但進入二季度後逐步回暖。以美元計價,上半年進出口、出口和進口值分別同比增長1.2%、0.9%和1.5%。 消費“這駕馬車”表現比較穩定。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名義增長12.1%,儘管比上年同期放緩0.6個百分點,但再次取代投資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第一引擎。與此同時,消費市場不乏亮點。其中,上半年全國網上零售額11375億元,同比增長48.3%。 “內需繼續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主動力,上半年內需對GDP的貢獻是102.9%。”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表示,這種需求結構上的變化,是我國經濟結構調整“穩中有進”的重要表現之一。 商務部國際貿易研究院消費經濟部副主任趙萍分析説,從過去發展經驗看,主要依靠投資拉動經濟增長往往會導致增長波動幅度加劇,而以消費作為第一驅動的經濟增長往往具有更強的穩定性,這正是我們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所追求的結果。 積極因素與下行壓力交織 受訪學者普遍認為,當前我國經濟轉型升級正處在關鍵時期,下半年經濟面臨的下行壓力與宏觀調控政策進一步發揮效應等積極因素相互交織。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諮詢研究部副部長王軍認為,當前經濟增長面臨的下行壓力主要來自投資增速回落,其中最主要的是房地産投資以及基礎設施投資走勢。 王軍説,儘管最近PMI、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等指標出現好轉,但截至今年6月,工業生産者出廠價格(PPI)已經連續28個月負增長,説明過剩産能治理將是長期過程,製造業投資可能短期內難見大的起色。 下半年經濟運行另一大壓力來自外貿。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部研究員張立群認為,今年世界經濟形勢總體會好于上年。但由於發達經濟體私人消費動能偏弱以及世界供給市場上對“中國製造”的供給替代效應,這種好轉可能難以給我國外需帶來明顯增長。 張立群説,儘管如此,考慮到我國支持出口的各項政策正在進一步完善,預計下半年出口增長將略高於上半年。 在就業形勢和居民收入增長總體平穩的支持下,趙萍等專家認為,下半年消費存在適當加速並好于上半年的可能性。她具體分析説,下半年節慶較多、智慧手機新産品集中面市、高端消費市場調整接近到位等因素都將為消費的發展提供支撐,信息消費、服務消費有望成為新的消費熱點。 讓“三駕馬車”驅動姿態更協調 “穩投資是實現全年預期目標的關鍵所在。”王軍強調,穩投資並不意味著“開閘放水”“大水漫灌”,必須著力優化投資結構、提高投資質量效益。 今年4月以來,國務院常務會議多次討論研究了投資領域事項,出臺了進一步發揮開發性金融對棚戶區改造的支持作用、確定深化鐵路投融資體制改革、加快推進節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建設、大幅增加國家創投引導資金促進新興産業發展等多項政策措施。 王軍表示,這些政策措施兼顧當前與長遠,在發揮穩增長效果的同時調整結構、惠及民生。下一步要注重將這些政策落實到位,例如抓緊落實投融資體制改革措施,讓政府投入發揮“四兩撥千斤”的帶動作用,讓企業真正擁有投資自主權,充分發揮市場機製作用,盤活民間資本存量,激發市場活力。 趙萍認為,與往年更多依靠政策支撐不同,今年國內消費增長主要靠內生動力。這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隨著收入水平提高帶來的生活質量改善方面的消費需求,包括從商品消費到服務消費;二是隨著城鎮化進程、“單獨二孩”政策實施等帶來的新增消費需求。 她表示,擴大消費從需求方面應千方百計提高居民收入、增強消費能力,供給則需要完善市場體系、保證消費的便利安全。具體到鼓勵服務消費,應進一步打破壟斷、擴大市場準入,增加供給,使服務消費與商品消費並駕齊驅,成為驅動消費發展的兩個輪子。 外貿也不能輕言放棄。日前召開的全國進出口工作會議釋放的信息顯示,各地方商務主管部門將繼續推動加快清理和規範進出口環節收費,進一步提高貿易便利化水平,支持跨境電子商務等新型貿易方式和平臺發展,並加快培育以技術、品牌、質量、服務為核心的外貿競爭新優勢,切實推動外貿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