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全球新義之一:中國方案增益世界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7-31 17:04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本頁

    新華社北京7月31日電(新華社記者 韓墨)“今後所有澳大利亞企業都可以直接使用人民幣進行交易,而中國夥伴也能更自如地用本國貨幣與澳方交易,”對於幾天前剛剛在澳啟動的人民幣清算系統,澳大利亞證券交易所首席執行官庫帕給出簡練的描述。

    由中國銀行和澳大利亞證交所共同開發的人民幣清算系統28日宣告運行。在澳的生意人們可通過這個平臺,便捷地實現人民幣結算,還可在可預見的未來享受到人民幣債券、期貨等金融産品結算服務。

    “人民幣正在開啟盛大旅行”,英國《衛報》在一篇文章中感慨。近兩年來,人民幣受到越來越多企業和國家的熱捧。國際金融協會7月的報告説,人民幣過去一年在全球的使用率翻了一番還多,與瑞士法郎並列全球第六大支付貨幣。中國央行數據也顯示,今年上半年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同比增長37.3%。

    迄今已有24個國家和地區同中國簽訂貨幣互換協議,總額超過2.7億元,其中僅2013年的互換協議金額就達1.1億元。今年以來,央行還與法國、盧森堡等5國簽署人民幣清算合作備忘錄,一個散佈于香港、新加坡、首爾、倫敦、法蘭克福等城市的人民幣離岸中心矩陣正在成形。人民幣作為一種新型“中國製造”,登上全球舞臺。

    貨幣觸角向外延伸,是中國契合全球經濟結構性需求的結果,更是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對全球經濟貢獻水準和層次的躍升。正如海外不少專家所言,人民幣如今迅速成為“全球公共品”,並非中國單方面努力所能實現,其動力植根于國際經濟秩序的深層調整,得益於中國與各經濟體的高頻互動。

    “2008年金融危機,表明原來的國際金融貨幣格局存在重大缺陷,”中國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陳雨露説,“美國以佔全球20%的經濟總量,要承擔52%的國際貨幣這種公共産品供給,顯得有心無力。這兩年,歐洲多個國家主動爭取人民幣産品,表明人民幣國際化是國際市場需求,中國的做法可看作是對這種需求的呼應。”

    這種需求的出現並不突兀。金融危機6年來,全球處於緩慢、不均衡復蘇當中,多極化趨勢更為明顯。發達國家整體缺乏活力和重大突破,而中國等新興國家經濟輻射力漸寬,但也面臨新的發展瓶頸。從歐洲到非洲、拉美,要求優化國際經濟秩序、變革治理架構的聲音四起,不少國家希望逐步擺脫對美元的過度依賴。

    不少專家指出,金融危機後的新一輪全球化,主要特徵是從過去以尋求市場開放為主,向制度深化、框架重塑、權責再配方向轉變。近年來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協定(TPP)等自貿談判層出不窮,即為明證。這種新全球化,不僅是人民幣邁向國際的驅動力,更是中國應有作為、大有可為的新地域。

    如何順應全球新形勢?新一屆中央決策層履新以來,用一系列重大佈局和戰略創新,作出了回答。越來越多的“中國方案”、“中國智慧”呈現於世人面前。

    本月的金磚國家峰會上,中國、俄羅斯等5個金磚國家宣佈成立金磚國家開發銀行(金磚銀行)與應急儲備安排,旨在為發展中經濟體提供基建融資和金融防火墻。這兩大國際新機制從無到有,中國無疑是最重要的推動方之一。

    加拿大國際治理創新中心全球經濟主任研究員隆巴迪説,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改革進展緩慢的背景下,兩大機制有助於金磚國家發揮日益增強的經濟力量。而隨著人民幣國際化的推進,金磚銀行將成為中國更宏大戰略的一部分。

    這個宏大戰略,就是中國領導人倡導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在謀求本國發展中促進各國共同發展,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發展夥伴關係。近幾年,中國連續實施開放戰略佈局,提出“發展創新、增長聯動、利益整合”,成為推動全球經濟再平衡和國際格局再優化的積極力量。

    立足區域和周邊,中國正著手構建中韓、中澳等18個自貿區,涉及31個國家和地區,迄今已簽署12個自貿協定。基於對區域共同發展需求的敏銳觀察,中央決策層還陸續提出打造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版,建設孟中印緬經濟走廊,籌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促進亞太地區互聯互通等國際合作構想。

    放眼國際,中國提出構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兩大戰略,水陸並行,視角寬廣,著眼長遠,希望通過資本、商貿和人力資源的大聚合,構建一個涵蓋數十個國家、近30億人口的國際化經貿合作大平臺,為全球經濟可持續發展鋪設一條共贏之路。

    “中國方案”展現中國智慧和中國胸懷。在新一輪全球化中,中國將以新的角色登上國際舞臺——不再局限于向世界供應物美價廉的産品,而是借助其實力與影響力,向世界貢獻更多的經貿合作解決方案,提供更多促進全球共生共榮的國際公共産品。

    正如西班牙中國問題專家胡利奧·裏奧斯所説,中國提出了一系列包容性戰略,讓他國分享中國崛起的成果,將自身發展成為推動亞洲和世界繁榮的積極因素。“中國方案”正推動全球經濟向著均衡、普惠的方向不斷前進。

責任編輯: 劉嘯萱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