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評:卡死不正之風“體外循環”的資金源頭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8-03 19:28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本頁

    新華社北京8月3日電(新華社記者張宸、李建平) 財政部和審計署近日宣佈將開展專項治理“小金庫”活動。“小金庫”是鋪張浪費、奢靡享受的重要資金來源,是誘發和滋生各種腐敗現象的溫床。在深入貫徹落實“八項規定”的背景下,治理“小金庫”將卡死不正之風“體外循環”的資金源頭,值得期待。

    在中央穩步推進“三公”經費公開的大環境下,一些培訓中心借助業務培訓套取資金私設的“小金庫”,為隱藏在培訓中心的腐敗提供資金支持。只有徹底剷除這些“小金庫”,才能使不正之風難以隱身遁形。

    長期以來,“小金庫”難以根治一個重要原因在於違規違法成本太低,不足以形成威懾效應。一些“小金庫”數額之大、濫用情節之惡劣令人觸目驚心。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多數單位只是自查自糾、以違紀行為論處。認為“小金庫”的設立只是違反了財務管理相關規定,只要“小金庫”是為集體所用,沒進入個人腰包就不算貪污挪用。這些想法都縱容了“小金庫”野蠻生長,使“小金庫”成為不正之風的重要資金源頭。

    清查“小金庫”要依靠法治手段,要通過嚴密的審計判定違法違規程度,通過相應的法律手段嚴肅處理相關責任人。檢查發現的“小金庫”,該退還的退還、該通報的通報、該移送司法的移送司法,充分發揮震懾作用。

    清查“小金庫”還要落實好一把手責任。在很多單位,雖然存在形式上的財務管理制度,“小金庫”的支出基本是受單位一把手支配。在曝光的“小金庫”整改案例中,卻很少見到一把手為此承擔主要責任。這一方面縱容了一把手的僥倖心理,另一方面也讓“小金庫”問題遲遲得不到有效整改。

    卡死不正之風“體外循環”的資金源頭,還要加強監管,防止企業成為歸口上級行政單位的“小金庫”。在落實“八項規定”越來越嚴格的背景下,審計部門發現不少地方已經出現企業為帶有監管性質的公權單位買單的情況。企業為公權單位買單,根本還是為了在一些“灰色地帶”讓公權能為其大開綠燈,是典型的權錢交易。要想杜絕企業淪為公權單位的“小金庫”,一方面要將公權力的運行徹底納入公民的監督下;另一方面要加大國有企業“三公”信息的公開力度,把企業相關支出放在陽光下曬一曬,使這種不揣在自家兜裏的“小金庫”也無處藏身。

責任編輯: 劉嘯萱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