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願者愛滿災區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8-08 20:15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本頁

    新華社雲南魯甸8月8日電 災難無情人有情。雲南魯甸地震發生後,在雲南魯甸地震災區活躍著一支特殊的隊伍,他們從四面八方而來,匯成一條關愛和奉獻的河流,流淌在破碎的廢墟上。

    千山萬水擋不住的牽掛

    地震一發生,他們就匯聚而來。從3日起,地震重災區只要走路能到達的地方,就不斷有志願者進入。他們走過陡峭的山路,穿過危險的塌方體,乘車、騎行、徒步進入重災區,走近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們。

    據雲南團省委組織部副部長王灝茗介紹,截至8日中午12點,雲南魯甸地震受災區各鄉鎮已有超過5000名志願者在默默地做著服務。

    在龍頭山鎮龍泉村,5日下午3點,一群志願者剛剛給村民搬來半帳篷方便麵,席地坐在路邊休息。他們當天中午才徒步趕到,來不及吃午飯,就跑去幫忙,“遇到了就是一個團隊了”。有來自昆明的大學生,有昭通來的中學生,還有正在大理旅行的驢友,年齡最大的26歲,最小的年僅15歲。很快他們就又前去領取下一個任務。

    在龍頭山鎮灰街子安置點,記者看到,志願者們有的在燒水、做飯、打飯,有的在撿垃圾清理衛生,有的在登記、發放物資,還有的走進各個帳篷對受災群眾做防疫知識普及。記者採訪時詢問他們的名字,幾乎每個人都不願意透露。

    一位來自黑龍江的志願者,為了進入震中,特地買了輛摩托車,他覺得這不值一提:“不要問一個人的名字,大家都是為了災區,我們每個人都出了力,這是一個集體,不是誰憑一己之力能完成的。”

    有一種“老災區”叫志願者

    正是因為感同身受,“老災區”志願者更能理解災區最需要什麼,也更強烈地感到要為災區做點事,義不容辭。

    從四川到魯甸,志願者裴剛騎著越野摩托車而來。8日記者見到他時,他已連續第三天帶著物資進抵震中龍頭山鎮。

    這個膚色黝黑的壯碩漢子,騎行時,風馳電掣;走下摩托車,卻一瘸一拐。

    記者看到他右腿腿彎處有一條五六厘米的傷口。為了避免牛仔短褲褲腳摩擦傷口,裴剛索性把褲腿撕開。這幾天,他帶著傷口在滑坡遍地的山裏騎行運送物資。

    志願者生涯,起于汶川地震。“當時很長一段時間晚上睡不著,必須把自己累到閉上眼就能睡著的狀態。”裴剛説,“太悲慘、太深刻,抹不去。”

    家人起初並不理解。“一個理由他們就同意了:汶川地震的時候,他們是怎麼來幫我們的,他們遇到災難了,我們不應該幫幫他們嗎?”

    在龍頭山鎮光明村十四社,看到村民們太缺少食品、藥品,裴剛二話沒説,又把隨身攜帶的包裹翻了個底朝天:一個桃子、兩個蘋果、兩袋壓縮餅乾,一些口服、外敷的藥品……

    看到裴剛一瘸一拐離開,村民們急急拿著他剛放下的藥,跟出來要給他包紮傷口。

    “不用了,這些東西留給你們用吧,你們更需要。”裴剛邊説,邊艱難地跨起右腿,爬上摩托車,駛向下一個需要幫助的地方。

    生活在志願服務中繼續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受災鄉鎮的安置點,很多村民都自發來幫廚,成為一股特殊的志願者力量。

    記者到達會澤縣紙廠鄉羅別古小學安置點時,已近傍晚,天下了點小雨,安置點上空炊煙裊裊。

    走進廚房,每個人都非常忙碌,卻看不到熱火朝天的景象。這裡説話的聲音很少,只有洗菜、切菜、炒菜的聲音交織在一起。記者注意到,人們大都面露悲情,默不作聲。

    一個二十五六歲的小夥子正在切肉,旁邊是他的親戚,兩個人卻鮮有交流。採訪中,小夥子一直不吭聲,執著地切肉,像是把滿心的苦悶匯聚在刀刃,卻又隱忍著不發泄出來。

    一旁,55歲的周華英正忙著洗菜做飯。地震幾天來,身患類風濕、腰椎間盤突出的周華英一直義務在這裡幫廚。家裏受災不重,她願意與記者交流:“我是羅別古村的老黨員了,地震這麼大的災,自己能做一點是一點吧。”

    周華英不僅自己來了,還動員弟媳婦等能勞動的4人一起來幫忙。“周圍受災的人都來幫忙了,何況咱家沒遭災,沒啥好説的,就是盡份心。”周華英説。

    志願者幫志願者圓夢

    在地震災區,還活躍著一群特殊的志願者,他們剛剛參加完高考,卻又遭遇地震,家人遇難、家園被毀,有的大學錄取通知書也找不到了,他們一邊為未來發愁,一邊又主動來當志願者。

    17歲的張俊剛剛考上長沙理工大學。終於可以走出大山時,地震卻讓他陷入困難。

    家裏的房子成了危房,家裏主要經濟來源——花椒也被橫行肆虐的洪水和泥石流毀掉了,哥哥在中南民族大學讀大三,學費來自助學貸款。家裏今明兩年的生活都難以保障,還能去上大學嗎?

    來不及細想,他選擇先去做志願者。在龍頭山鎮衛生院,他幫著往各村衛生室搬送藥品,頂著大太陽冒著灰塵一去就是幾公里。

    張俊不是唯一一個。據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常務副秘書長楊曉禹在現場了解到的情況,在地震災區,很多高中畢業生家園被毀、失去親人、錄取通知書被埋……眼看要開學了,這些學生要做的入學準備全都沒法做了,還有的學生都不準備上學了。

    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特地針對這種情況組織“希望工程圓夢行動”,對魯甸縣、巧家縣、會澤縣、昭陽區、永善縣等重災鄉鎮參加高考並被二本以上高校錄取的大學新生每人資助5000元,解決最緊急的入學問題。

    “一次地震,可能會毀了一個人的一生。開展這種志願服務,就是幫助災區大學新生們解決從家門到校門的困難,為這些特殊的志願者們‘圓夢’。”楊曉禹説。

責任編輯: 司徒宇乾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