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甸地震:堰塞湖排險進行時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8-09 07:21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本頁

    新華社雲南魯甸8月8日電(記者 侯文坤 浦超 吉哲鵬)1200萬方的堰體、上百噸的巨石……魯甸地震災區牛欄江紅石岩堰塞湖險情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

    8月3日,雲南魯甸縣發生6.5級地震,引發正在建設的紅石岩水電站上遊的一處山體滑坡,造成會澤縣紙廠鄉江邊村委會區域內牛欄江堵塞形成堰塞湖,河段水位上漲,群眾生命財産受到嚴重威脅。

    堰塞湖威脅有多大?

    “這是災區目前最大的堰塞湖。”現場指揮此次堰塞湖排險工作的武警水電部隊指揮部總工程師馬青春向記者介紹,湖面距離堰頂還有40多米的高度,目前水位正每天上漲,如果遇到降雨天氣,漲得還要更快些。

    在高山峻嶺間行進十余公里後,記者看到湖面上隨處可見房樑、門板、石棉瓦、生活用具等大量漂浮物,從堰塞體岸邊爬上堰體頂部150米左右的距離,記者手腳並用足足用了十多分鐘時間。

    堰體上巨石林立,基本沒有平整的地方。兩側是懸崖峭壁,一遇滑坡,整個山間都轟轟作響,令人心驚。著實難以想像地震時這裡發生了怎樣的景象。

    “以前這條河很淺,枯水期人都可以走得過去,單單這幾天已經上漲了數十米。”火德紅鄉李家山村的一個村民這樣向記者説道。堰塞湖形成後,上遊的多個村莊已經被淹沒。據雲南省水利廳廳長陳堅介紹,截至8日已安全轉移堰塞湖上下游影響區和危險區群眾約8172人。

    “如果水位一直上漲,對上遊區域和堰塞體本身來講無疑是個重大隱患,一旦潰堤將讓下游兩個水電站遭受直接衝擊。慶倖的是現有的信息顯示下游沒有較大的城市。”馬青春表示,當然危險程度的評估也是動態的。就目前堰體的情況來講,發生潰堤的可能性不大。

    堰體清理有多難?

    現階段當地正採取工程應急排險和群眾轉移避險並舉的方法,同時加大堰塞湖上下游水庫、水電站的聯合調度,並組織氣象和水文部門實時加密現場監測。5日,隨著3臺挖掘機先後轉運至堰塞體邊上並開始作業,堰體的清理工作也正式啟動。不過受周邊地形地勢等客觀條件影響,仍舊面臨多重困難。

    雲南省防汛抗旱指揮部的一份災情報告顯示,堰塞體體量約1200萬立方米,順河方向寬度達到753米,往下游方向延伸了很長的距離。堰塞體70%來自於右岸的山體崩塌,堆積物中巨石體約佔10%,塊徑30厘米以上的約佔30%。

    負責堰體清理具體施工的武警水電部隊一總隊總隊長范天印告訴記者,牛欄江紅石岩堰塞湖排險施工現階段存在三大難點:一是堰塞湖周邊區域環境內不安全因素較多,懸崖上的不穩定岩體無法全面排除,在余震不斷的情況下對施工形成較大影響;二是向堰塞體上轉運大型機械存在困難,堰塞體的位置距離最近的通交通的臨時渡口還有2-3公里的水路,目前轉運機械的路徑只有通過用載重近80噸的舟橋從河岸轉運至堰塞體邊以及一條仍在搶修的懸崖上的機耕道;三是施工的物資和安全保障困難,山間道路運輸能力低,機械和物資調運效率都會受影響。

    “除此之外,與汶川地震中唐家山堰塞湖不同,這次堰塞體的構成多是大石塊,清理過程中還必須輔助以爆破作業,增加了工作量,也無形中增加了施工風險。”范天印説,而且這次施工需要的多是近40噸的大型機械,不具備用直升機調運設備的條件。

    如何排險?

    國家防總、水利部前方工作組專家李坤剛表示,堰塞湖處置有3個階段,分別是應急處置、後續處置和永久處置階段,而目前正處於應急處置階段。

    “很多人認為堰塞湖的排險就是把堰塞體爆破讓河水流走就可以了,事實上這並不能解決具體問題,1200萬方的,反而容易引發山體滑坡造成次生災害,帶來新的險情。”馬青春説。

    馬青春向記者介紹,目前應急處置階段初定的施工計劃是圍繞降低堰體高度,開挖泄流槽。根據現場地形“就溝挖溝,就槽挖槽”,在堰塞體頂部開挖底寬5米、深8米、坡比1:1.5的泄流槽,不過由於頻繁的山體滑坡和必要的局部爆破隨時會帶來新的變化,泄流槽的走線也還可能做出動態調整。

    記者了解到,截至8日20時左右,武警水電部隊已有5臺挖掘機通過舟橋轉運至堰塞體邊,正進行排險作業。而另一條讓作業機械上到堰塞體的便道仍在搶修中。

    陳堅介紹,為給堰塞體排險贏得時間並有效降低風險,已科學調度牛欄江梯級水庫,其中下游天花板水電站和黃角樹水電站已騰出庫容近1億立方米,上遊德澤水庫下閘攔蓄洪水1000萬立方米以上。

    “短期內要將堰塞體全部清理完畢不現實,後續處置則是下一步的工作內容。”馬青春表示,現階段的應急處置是為保障汛期蓄水量到達一定量後能夠及時引流,避免危及上遊更大區域,也避免給堰塞體造成太大壓力,消除對上下游的安全隱患。排險部隊將盡最大努力儘快排除堰塞湖險情。

責任編輯: 林巧婷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