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部有關負責人就金融支農相關政策答記者問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8-11 16:09 來源: 農業部網站
【字體: 打印本頁

巧用財政資金引來金融活水
——農業部有關負責人就金融支農相關政策答記者問

    近日,農業部下發了《關於推動金融支持和服務現代農業發展的通知》,就促進各級農業部門推動金融支農作出了系統部署,這是農業部印發的首個金融支農的指導性文件。新時期推動金融支農有哪些重要意義?財政資金撬動金融資本有哪些著力點?農業部門應發揮哪些作用?圍繞上述問題,農業部財務司司長李健華接受了記者專訪。

    記者:為什麼要大力推動金融支農工作,它有哪些重要意義,今年面臨哪些重大機遇?

    答:十六大以來,中央財政按照多予少取放活和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方針,不斷加大農業補貼力度,擴大補貼範圍,提高補貼標準,逐步形成了中國特色的農業補貼政策體系,對實現糧食生産“十連增”、農民增收“十連快”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隨著農業現代化進程加快,種養大戶、家庭農場、合作社等規模化、集約化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快速發展,商品化生産和産業化經營的特點日益凸顯,無論是固定資産投入,還是流動資金需求,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對金融資本更加依賴,農村金融這個老大難問題已經到了非解決不可的地步。李克強總理曾明確指出,“加強金融對‘三農’的支持,對於強化糧食安全保障、建設現代農業、增加農民收入、縮小城鄉差距,具有重要意義”。我理解,金融政策不但能夠放大財政資金效應,更好地滿足現代農業發展的資金需求,更有意義的是,與單純的財政直接補助不同,運用金融資本支持農業生産,有利於實行市場化運作和農民自主選擇,促進農民樹立市場意識、風險意識和信用意識,激發農業經營主體的內在活力,提升市場競爭力;同時也可以減少政府的直接干預,理清政府與市場的關係,更好地兼顧公平與效率。

    然而,當前農村金融供給與需求之間的通道仍然不暢,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金融需求尚未得到有效滿足,這已成為農村金融領域最突出的矛盾之一,也是制約現代農業發展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經過努力,應該説目前農戶小額信貸制度還比較健全,比較大的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融資渠道也比較暢通,問題最突出的是現在發展比較快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一方面其貸款需求很普遍,單體規模又較大,另一方面又普遍缺乏銀行認可的抵押擔保物,“貸款難”成為他們反映最多的發展問題。我們在湖南、重慶、貴州等地的調研中,經常有農民反映,財政直補無法解決規模化生産的巨大資金需求,有位合作社理事長甚至講,“寧願不要10萬元的無償補貼,也希望能幫助解決100萬元的貸款”。據統計,目前我國已有經營規模在100畝以上的專業大戶270多萬戶,各類家庭農場87.7萬家,農民合作社超過95萬家,農業産業化經營組織超過30萬個。因此,順暢農業金融供求通道,破解“貸款難”,滿足現代農業建設的資金需求,已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任務。

    當前,我們迎來了解決這個問題的重大機遇。上半年,國務院召開了全國農村金融服務經驗交流電視電話會議,國辦下發了關於金融服務“三農”發展的若干意見,説明中央對金融支農的高度重視。

    相關金融管理部門、金融機構都主動積極地推動金融支農工作。我認為,現代農業需要金融支持,與此同時,現代農業的快速發展也培育了農村金融的有效需求,為農村金融發展提供了巨大的潛在市場,因此,現代農業與金融服務業應該實現互利共贏。

    記者:金融支農重點要解決什麼問題,它聚焦哪些對象和領域?

    答:金融支農涉及農業農村經濟工作的方方面面,要分階段、有重點地穩步推進。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各級農業部門要緊緊圍繞確保糧食等重要農産品有效供給和農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的中心任務,以加快建設現代農業和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為目標,以破解農業生産金融服務難題,尤其是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貸款難、貸款貴”為重點,不斷提高現代農業建設的金融保障水平。

    具體來説,主要聚焦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日益增長的金融服務需求,努力加大對流動資金和基礎設施投入的金融支持;聚焦農業生産規模化、集約化、産業化發展的金融服務需求,積極爭取加大對高標準農田建設、糧棉油糖高産創建、園藝作物和畜禽水産標準化生産、種養業良種生産、農産品加工,以及農業科技創新、農機裝備製造、設施農業、現代農業示範區等的金融支持;聚焦農業生産流通服務的金融服務需求,積極爭取加大對農業生産性服務業、市場信息、倉儲物流、農産品收購等的金融支持。

    記者:為什麼説有效實現金融支農離不開財政資金引導,財政撬動金融支農有哪些模式,今年的創新試點將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

    答:在農業支持保護政策體系中,財政和金融具有顯著的協同效應,財政支農政策通過金融杠桿實現效應放大,才能滿足現代農業發展的資金需要;金融在農業領域只有得到財政支持,才能實現風險有效控制和成本合理彌補,才能轉化為支持農業發展的現實資金力量。可以説,農村金融離不開財政支持,這是由我國農村的實際和農業的特點決定的。近十年來,中央財政啟動實施了一批直接補貼、直接投資補助等項目,對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但有的政策也出現了效應遞減、效益不高的問題。這個時候,必須創新財政支農方式,運用財政資金撬動金融資本,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率。近年來,各地進行了積極探索,形成了財政資金撬動金融支農的幾種模式:一是擔保補助。通過扶持或者直接設立擔保機構,編織農業信用擔保網絡,對符合條件的農業信貸需求予以擔保,主要幫助解決農民“貸款難”問題。二是貸款貼息。通過財政對符合條件的農業貸款利益予以補貼,主要解決“貸款貴”的問題。三是農業保險。由財政對自然災害、疫病等農業保險予以保費補貼,主要解決農業“高風險”的問題。四是費用獎補。通過財稅政策彌補金融機構發放一定條件農業信貸的業務成本和給予一定的風險補償,主要解決“不願貸”問題。五是投資基金。由財政參與出資設立基金,採取股權投資的方式,引導社會資本投向符合現代農業發展方向的企業,主要解決農業企業投資“實力弱”的問題。

    今年,中央財政繼續推動落實好農業保險保費補貼、農村金融機構定向費用補貼和縣域金融機構涉農貸款增量獎勵等政策,同時在財政部的支持下,農業部計劃在部分領域和部分地區開展財政促進金融支農的政策創新探索試點,推動實現財政支農與金融支農的“雙輪驅動”。主要包括:一是牛羊肉生産貸款貼息試點。在河北、山東、河南、四川等4個畜牧大省,結合實際,採取風險補償、信貸擔保、貸款貼息等方式,引導金融機構扶持牛羊肉規模化生産。二是農業機械融資租賃試點。我們選擇廣西大型甘蔗收割機、新疆大型棉花採摘機兩大農機作業瓶頸環節開展融資租賃試點,中央財政予以適當貼息。三是在江蘇、遼寧、河北、江西等地各選一個市縣,開展農民合作社信用合作試點和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扶持試點。

    記者:在金融支農工作中,各級農業部門應發揮哪些作用?

    答:在金融支農工作中,農業部門的應定位於發揮組織、技術、信息優勢,要有所作為,要主動協調配合財政、金融、保險等部門,細化金融支農的具體措施,推動出臺有利於金融支農供給的財政、貨幣、稅收政策,有效落實金融服務“三農”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重點從兩個方面做好工作:一是提建議。要把金融支農作為促進農業生産發展的重要舉措和強農惠農富農政策的新增長點,深入調查研究,及時提出建設現代農業的金融需求和政策建議,推動出臺促進金融支農的政策措施。二是建平臺。與金融管理部門建立暢通的協調溝通工作機制,加強與各類銀行、保險公司等金融服務機構的合作,有條件的可與金融機構簽署合作框架協議,建立優質農業産業項目庫,及時向金融機構推薦,構建農業經營主體與金融機構溝通合作的平臺。當然,推動金融支農,各級農業部門必須深刻領會金融支農工作的重要意義,轉變觀念、創新思路,強化金融意識,實際工作中,還要積極配合有關部門依法查處以農民合作社信用合作、農業項目融資等名義進行的非法集資活動,防範農村金融風險。(曹茸)

責任編輯: 穆淼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