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總理李克強4月16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分析研究一季度經濟形勢,部署落實2014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任務,確定金融服務“三農”發展的措施,決定延續並完善支持和促進創業就業的稅收政策。(4月17日《福建日報》) 2000年,李昌平的一句“農民真苦、農村真窮、農業真危險。”讓“三農”問題舉世關注。2004年至2014年,中央連續十一年發佈以“三農”為主題的一號文件,強調了“三農”問題在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期的重要地位。當前,我國已進入農村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發展的新階段,這也意味著農業發展方式的轉變。在這種背景下,強調加強金融對“三農”發展的支持,不僅對強化糧食安全保障、建設現代農業、增加農民收入、縮小城鄉差距等具有重要意義,而且金融業和我國經濟本身的健康發展,也極具有指導意義。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解決發展問題,沒有金融支持,是行不通的。近年來,我國“三農”問題逐步得到改善,但動力基礎更多的是在政策層面。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作用,“三農”領域當然也不會例外。但是,“三農”領域長期存在的矛盾就是金融服務需求旺盛與自身條件不滿足的矛盾,這是因為“三農”比較收益較低,加上金融監管的審慎價值取向,使得金融企業在逐利的衝動下不願在“三農領域”投入,更不願意在“三農領域”紮根,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三農”可持續健康發展。 如何加強金融對“三農”的支持力度,重申金融企業對支持“三農”的具體義務,增強金融企業對支持“三農”支持的激勵舉措,固然不可少。李克強總理強調“對符合要求的縣域農村商業銀行和合作銀行適當降低存款準備金率”,拉開了支持序幕。顯然,只做存量支持是不夠的,那麼,加強金融對“三農”支持力度的下一步措施,首先就可能是放寬農村金融市場的準入,接著就是鼓勵開展金融支持“三農”的體制機制創新,如融資擔保機制創新、信貸管理機制創新、金融社會合作機制創新等,以增強農村金融市場的競爭性來更好地滿足“三農”的金融需求。 金融支持“三農”必將是順勢而為。從農村發展來看,是新型城鎮化建設的大趨勢;從農業發展來看,是規模化、集約化經營的大趨勢,這就決定了金融支持“三農”的重心,也將由過去的服務傳統農業、服務農民生活向服務農業産業、服務農民生産生活的相關配套措施轉變。家庭聯産承包責任制抓住了農民要吃飽飯的核心,激發了生産力;這次的金融支持“三農”則抓住了農業産業和農業金融的核心,也必將起到釋放生産力的“催化劑”作用。農業、農村、農民的現代化,必將極大推進我國城鄉的均衡發展。 美國著名經濟學家、“發展形式”理論創始人霍利斯·錢納裏,有一個著名論斷是:在不具備普遍認為經濟發展必要條件的情況下,找到關鍵性阻礙並改變它,就能加速發展。並且他認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經濟奇跡”走的正是這條道路:以家庭聯産承包責任制開始的從農村擴展的改革。在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階段後,短期強刺激政策的效果會越來越有限,而且負面效果也會越來也大,所以十八屆三中全會將核心放在資源配置機制的轉換上,而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基礎,就是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 農業穩,天下安。産業強,中國富。金融支持“三農”表面上是針對“三農”問題起到“補短板”作用,實際上則是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市場體系的“杠桿”。阿基米德曾講:“給我一個立足點和一根足夠長的杠桿,我就可以撬動地球”。現在,針對中國進一步發展的關鍵性阻礙,以“三農”為支點,以金融為杠桿,撬動的也就絕不僅僅是“三農”本身了,我們對中國經濟的未來前景,沒有理由不持樂觀的態度。(郭文婧)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