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理讚幹部講真話:理解 信任 聚力是最好的賑災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8-18 12:16 來源: 新華網
【字體: 打印本頁

理解 信任 聚力就是最好的賑災
——有感於李克強總理三讚基層幹部講真話

    8月3日下午4時30分,雲南省魯甸縣發生6.5級地震。這是8月4日,李克強徒步前往震中受災最嚴重的龍泉村,實地察看災情。新華社記者 姚大偉 攝

    習近平總書記第一時間電話關心詢問魯甸災情,並作出 “把救人放在第一位”的重要指示。代表黨中央、國務院,代表習近平總書記,李克強總理黃金救援時間的黃金段趕到震中,傳遞著黨中央國務院對邊疆各族幹部群眾的關懷。

    從汶川到魯甸,中華民族已太多傷痛太多收穫。內外媒體網民熱讚,沒有哪一個國家哪一個政黨在災難面前具有中國黨和政府的組織救援能力,這就是人民的政府,這就是執政為民的黨。淚眼中,魯甸賑災給我的感動更多在於李克強總理三讚基層幹部講真話。黨員幹部之間,真正做到同志般的理解;群眾與黨員幹部之間,做到親人般的信任;全體人民團結在黨的周圍,那麼,習近平總書記倡導的反對四風就一定能夠在全黨蔚然成風;那麼,再大的艱難險阻我們都能夠戰勝。

    一、越是在困難挫折面前,越需要中國夢的強大精神支撐。

    黨中央牽掛著災區人民。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立即作出重要批示,要求當前把救人放在第一位,努力減少人員傷亡,妥善做好群眾安置工作;有關方面要抓緊了解災情,組織群眾避險,全力投入抗震救災;要加強余震監測預報,密切防範次生災害發生。總書記還專門委託中央辦公廳主任栗戰書同志打電話給省委書記秦光榮同志,詳細詢問地震災情,了解抗震救災工作,並向災區群眾表示親切慰問。

    李克強總理3500公里空中飛行,3小時“空中辦公會”, 他叮囑工作人員用好機上電話,抓緊與地面聯絡落實災區情況,下飛機後徒步急行軍5公里,烏蒙磅薄走泥丸,8月4日中午12時40分抵達震中龍頭山鎮龍泉村,在持續不斷的余震中,把黨中央、國務院的關心關懷,及時傳遞給受災群眾,傳遞給救援的解放軍,傳遞給基層黨員幹部。“對於災區人民來説,總理到了就放心了。”劉敏是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親歷者,如今在北京一家民間慈善機構工作。她説“在那种家破人亡、萬念俱灰的情況下,唯一可以依賴的就是國家。我相信魯甸人民也是如此”。

    余震中,李克強總理對正在緊張搜救的官兵説“我來看望大家,但你們不要停下手裏的活,現在的每一分每一秒都異常寶貴,希望大家緊緊抓住黃金救援時間,不放棄任何一線希望”。路上,他不時停下腳步,與路旁受災群眾交談,詢問家裏人有沒有受傷、有沒有地方住。行至小寨河邊,李克強總理路遇一位頭上纏著紗布的老大爺,他主動上去扶住老大爺的手臂,詢問傷情如何。他還指著村口方向對老大爺説:“醫療車就在那邊,要防止傷口感染。”如親人般的問寒問暖問平安,這就是李克強總理的親民情懷。在察看廢墟上的救援情況時,幾名戰士抬著剛獲救的傷員走出,李克強總理主動側身讓道,並抬起手臂護送隊伍離開。這是對生命的尊重,這是對人民的禮讓。

    多雨路滑,大地晃動,李克強總理滑倒在泥洼子裏,他彎下腰抄起泥巴水洗手,這一自然的舉動,是農民勞作中的習慣動作,是當過知青有著農村工作經歷的總書記、總理的人民本色。總理滑倒接地氣,濁水洗手本清廉。這是人民對黨中央反腐的心聲。

    8月4日晚,李克強總理連夜察看救災物資調運情況,並叮囑運送救災物資的司機説,夜裏可能有雨,而且余震不斷,山上也可能會落石,走夜路要十分小心,聽從交通指揮。總理言行舉止中透出的真誠細心,讓每一個災區群眾收穫著生命的希望!

    緊接著,李克強總理趕到魯甸縣人民醫院,他俯身察看傷員病情,並安慰説,到醫院就好了,醫護人員一定有辦法把你治好。傷員符明秀地震中5位親人遇難,自己也被砸傷,躺在病床上傷心哭泣。李克強俯身鼓勵她説,不要難過,災難過去了。把傷治好,健康站起來,是對遇難親人最好的安慰。他叮囑醫護人員,不僅救治傷員的傷痛,也要做好情緒和心理撫慰。醫生反映有傷員擔心自己的治傷費用。李克強總理説,地震傷員住院救治費用,政府會全部承擔,一定會讓每個傷員得到精心治療。李克強總理向醫護人員表示慰問和感謝,他説“傷員依靠你們,黨和政府相信你們”。總理的到來和安慰給了災區人民極大信心,凡是總理到過的地方,都能聽到人們在議論“政府會管我們的”、“黨會管我們的”。

    8月4日夜,已連續在一線救災近20個小時的張雁正在臨時安置點幫助接收救災物資。這時,一位穿著藍色襯衣的人快步向她走過來,張雁根本沒想到來人竟然是李克強總理。得知張雁是縣長,總理問:“救災有什麼困難?”張雁據實相告:“現在物資缺乏,缺水短糧,食品和飲用水不夠發放”。李克強總理眉頭緊鎖,追問:“還有什麼難題?”“我帶您來看。”張雁拉著總理來到安置帳篷前,指著説:“最大的困難是道路不暢,這些帳篷都是靠肩扛進來的,缺口非常大。幾個家庭10多口人擠在一個帳篷裏,還有很多受災群眾住不上帳篷。”李克強總理當即要求,相關部門要想盡一切辦法,抓緊讓交通運輸的陸上和空中兩條“生命線”都暢通起來,盡最大努力把更多救災物資運進來。持續不斷的余震中,李克強總理在龍頭山鎮災區召開了現場協調會議。要求抗震救災要做到“統一指揮、地方為主”。會上,總理三次稱讚魯甸幹部敢於向他直言不諱地提出救災存在的困難。總理講到“縣長説的是真話,這是我們黨的傳統。”、“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誰能做到十全十美?我們來這裡就是要解決問題,就是要聽真話。”這是對萬餘名一線救災人員的鼓勵,這是對廣大基層幹部的信任和給力,這是在搶救生命爭分奪秒時刻的凝心聚力。

    黃金救援72小時剛過,剛離開災區不到一天,李克強總理又專門打電話給雲南省委書記秦光榮同志,詳細詢問救援進展情況,進一步對抗震救災工作提出要求“不到最後一刻決不放棄,確保生命不息救援不止”。李克強總理説“我們相信,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由雲南省委、省政府統一指揮,各部門和有關方面大力支持,社會各界傾力相助,一定能夠取得抗震救災的最後勝利”。

    在龍頭山鎮,村民張永春一家剛住進帳篷,看到電視新聞報道習近平總書記的批示和牽掛後,激動地説:“黨中央的關懷給了我們生活的信心,災難一定會過去,我們對未來充滿希望”。

    習近平同志曾指出,抗震救災是對我們黨執政能力的一次重大考驗。抗震救災鬥爭,再次有力地證明中華民族具有強大的凝聚力,再次有力地證明社會主義制度具有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越性,再次有力地證明我們黨是一個能夠應對各種風險、駕馭各種複雜局面、具有強大戰鬥力的馬克思主義政黨。魯甸縣14個民族,43萬各族群眾團結在黨組織周圍,是取得抗震救災勝利的根本保障。全國56個民族、13億人民萬眾一心共同凝聚的中國夢,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支撐。

    二、越是在關鍵時刻,人民軍隊、黨員幹部的為民本色,就越體現得淋漓盡致。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3年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指出“對廣大基層幹部要充分理解、充分信任,格外關心、格外愛護,多為他們辦一些雪中送炭的事情”。基層官兵、基層幹部,是黨組織的戰鬥堡壘,是黨和政府聯絡、服務群眾的橋梁紐帶,是大災大難面前保護群眾生命財産安全的中流砥柱。

    魯甸消防大隊是第一時間趕到震中的部隊,消防隊員鑽進震後的廢墟堆中,冒著余震廢墟隨時可能垮塌的生命威脅,經過2個多小時奮戰,救出3歲男孩童童,感動著天下的每一位父母,譜寫了一曲生命的讚歌。

    在得知地震的一剎那,魯甸縣樂紅鎮司法所所長毛天鶴自感災情危急。徒步十幾公里,冒著沿途被山石滾落砸傷的危險,趕往老家龍頭山鎮寨子社,當他看到整個村子被夷為平地,慘不忍睹,哭叫聲響成一片。家中房子已倒,父親遇難,母親身受重傷,他的腦中一片空白。但是,當他看到倖存群眾六神無主,生命受到滿山滾石的威脅時,他立即清醒過來。帶領全寨子50多名倖存群眾轉移到安全地帶。當晚,天降大雨,群眾衣裳單薄,冷得發抖,他又帶領群眾到殘垣斷壁中,找來兩塊塑料布搭起臨時帳篷,燃起篝火。雨夜寒風中,是這名基層司法幹部,忍著喪失親人之痛,把黨的溫暖送給了群眾。

    8月3日18時,昭通市公安局政治部民警莫大鋼迅速攜帶器材,與另外兩名民警一道前往重災區龍頭山鎮。一路上莫大鋼表情凝重,因為龍頭山鎮,正是他二弟莫大波工作的地方,而弟弟的電話卻怎麼也打不通。大約行進了1個多小時,終於到達了震中心龍頭山鎮,那裏滿目瘡痍,幾乎被夷為了平地。弟弟被埋在廢墟下面,是否還有生還的可能不得而知。他沒有猶豫,交代弟弟的朋友留守現場,自己投身到市局安排的救援中去。一直到淩晨4時許,他和另一名同事才抽時間前往弟弟被掩埋的現場。在廢墟上,他無數次奮力哭喊著弟弟的名字:“莫大波、莫大波,你聽見沒有……”過了許久,廢墟中才斷斷續續傳來弟弟微弱的聲音,這時的他徹底崩潰了…… 8月5日14時許,弟弟的遺體被清理出來,此時,他已在震中堅持了45個小時。身為人民警察,他把第一黃金救援時間讓給了弟弟以外的其他人。

    8月3日16時,正陪同兒子在書店買書的魯甸縣人民檢察院檢察長陳鳴梅一下滑倒在地,書架上的書立即散落下來。“地震了,大家注意安全,照顧身邊的老人和小孩,不要慌張。”陳鳴梅扶著柱子,大聲向書店的人喊道。隨即,陳鳴梅電話告知值班人員,要求應急小分隊的幹警迅速集合,其他幹警待命。她一邊安排工作,一邊告訴兒子:“地震了,媽媽要去救援,你和爸爸聯絡,自己回家。”17時55分,她帶領15名幹警到達龍頭山鎮沙壩村,因公路中斷,不能前行,她當即決定:“徒步前往震中,救災不能等,生命不能等。”20時30分,陳鳴梅到達震中。他們的工作是從學校搬運桌椅到臨時救災點。一夜未眠的陳鳴梅把椅子讓給傷員,把躲雨的位置讓給群眾,自己在雨中淋了近兩個小時。疲憊至極的陳鳴梅坐在地上,忽然,她站起身,從褲兜裏掏出手機,才發現手機已沒電,便向幹警借了手機打電話。“媽媽從昨天到現在都在救災,手機沒電了。”電話另一頭不知説了什麼,陳鳴梅有些哽咽,“媽媽很好,不要擔心,我會平安回來的。”截至5日13時,陳鳴梅帶領幹警分組到196戶家中調查了解情況,照顧傷員100余人次,安排輸送200余傷員到縣城治療,從翠屏村疏散1000余群眾。震中,她把愛孩子、愛家人與愛人民交融了。

    8月4日0時,雲南公安邊防總隊救援隊從昆明出發。8月4日10時,車輛行進至魯甸縣小寨附近時,因山體滑坡道路垮塌,車輛無法前行,邊防總隊救援隊是第一支深入光明村的救援隊伍,謝樵和戰友們協助當地群眾從垮塌的路基上搬運傷病員,往返出入山體滑坡道路近40次。途中,有4名群眾被滑落的山石擊中死亡,謝樵和戰友一起搬開大石,幫助轉移遇難者遺體,並沿途疏散身處困境的群眾30余人。13時,救援隊接到光明村9社劉遠玉、劉家華父子的求救,稱因昨晚地震導致的泥石流,其所在的大林村被掩埋,60余人至今下落不明,其妻張仲巧也未逃出,但是手機始終都有信號,請求救援隊幫助尋找妻子的下落。

    救援隊官兵經過1小時急行軍,終於看到了大林村。此時暴雨如注、山體滑坡,堰塞湖越聚越大。湖水暗流涌動,巨石、漩渦、樹枝在貌似平靜的水面下奔涌翻滾,在堰塞湖的終端形成巨大的瀑布,擋住了進入大林村唯一的去路。謝樵主動請纓:“我們就是來救人的,這點水不算什麼,我年輕,身體好,懂水性,我先來!”説著,謝樵利落地脫掉外衣,向對岸游去。距岸邊僅5米時,余震襲來,一塊塊石頭從山上墜落水中,巨石激起巨大的浪花,形成深深的漩渦,岸邊戰友的驚呼還未出口,就看到謝樵被一塊石頭擊中,他的兩隻胳膊在水面奮力掙扎,但還是未擋住洶湧的激流,漸漸地沉入水中。群眾和戰友至今在呼喊著謝樵的名字,網上熱傳著他下水前最後一張英俊堅毅的照片。

    8月5日上午,雲南省公安廳廳長楊嘉武來到臨時搭建的帳篷派出所慰問民警,並提筆書寫了“龍頭山派出所”的牌子貼在帳篷上,讓群眾遠遠就能看到。8月3日下午4時許,居民蔡雪來派出所諮詢辦理身份證的事情,才坐下沒幾分鐘,地震就發生了。“當時我就坐在夏所長辦公桌對面,離他只有1米的距離,我背對著墻,夏所長意識到墻正倒下,他朝我的背部猛推一把,大聲喊著地震了!當我醒來的時候,已經被埋壓在廢墟之下。”為了救群眾,夏大猛被倒塌的墻體砸中了頭部。地震發生時,夏大猛的辦公桌下空間很大,如果他直接蹲下,一定可以倖免于難。 “夏所長如果不站起來推我,他肯定不會死的。”獲救的蔡雪回憶起當天的情景,泣不成聲。最危險的時候,派出所長夏大猛在生命的最後一刻,把生的希望給了群眾,卻把自己36歲的生命永遠定格在了他曾經戰鬥過的地方。楊嘉武説,在震中心龍頭山派出所辦公樓倒塌,包括派出所所長在內的3位民警、1名協警不幸犧牲。這是公安機關的重大損失。當前,正值搶險救援、維穩保通等各項工作的關鍵時期,派出所不能癱瘓,要在廢墟中搭建臨時帳篷派出所,房子垮了,但牌子不能垮,精神不能垮,派出所要讓老百姓在失去親人和家園時能找到警察,能感到安全!

    8月5日晚20時左右,在巧家縣包谷垴鄉紅石岩村參加堰塞湖搶險的武警8750部隊的25名黨員組成的突擊隊,在運送、安放炸藥後返回的路上,道路被山體滑坡阻斷,被困在堰塞湖邊,官兵們在余震、洪水和山體滑坡的威脅中堅守了一夜。

    唐正雲是魯甸地震中受災民眾之一,但他有一個特殊的身份,龍頭山鎮龍泉社區黨總支書記。地震後,通訊中斷,無法與外界取得聯絡,唐正雲成了社區救援最高“指揮官”, “我先讓一名管理人員帶幾個年輕人趕到村裏搶救老人和小孩,我和社區主任從村莊兩頭組織救援。”將上千名災民轉移到相對安全的空地上,但隨即又聽説村裏河上方有堰塞湖,他又組織村民到山上避難。而唐正雲至今也沒能騰出時間去看看家人。地震中他的舅母等八位親人遇難,二哥二嫂重傷,被轉至成都救治。“我媳婦找到我,我才知道他們不在了。昨天火化,我也沒能去看一眼,特別愧對他們,揪心得難受。”正是許許多多個支部書記,撐起了群眾抗震救災的戰鬥堡壘。

    三、越是在大事面前,中華民族的人性光芒就越加熠熠生輝。

    在總結汶川抗震救災經驗時習近平同志就指出,全國各地的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發揚“全國一盤棋”的大團結、大協作精神,以多種方式支援抗震救災,同樣表現出很強的組織動員能力和戰鬥力。截至8月13日17時,雲南省共接收各省市政府、慈善總會、紅十字會、工商聯合會等各類捐款56704.16萬元,捐物1.4億元。

    背負、肩扛、手抱……搶救生命、運送物資,身著紅色、桔色、迷彩服、白色衣服的各類救援人員,匆忙的身影交織出一道生命的彩虹。災民徒手自救、救援人員不吃不喝與生命賽跑、醫務人員夜以繼日地搶救……在不可抗拒的自然災害面前,每個人都挺起脊梁,撐起廢墟上的希望。

    爺爺劉永平在震後衝回已成廢墟的家中,蹲下就用雙手刨土,很快鮮血從手指上流了出來,“當時什麼工具都沒有,用手把倒下的土墻搬開,然後用雙手使勁刨。”他和親戚一起刨出3個小孩,又徒步跋涉6個小時將孩子們送到救治點。

    “老師,快救我和妹妹呀……”3日16時35分許,龍頭山鎮中心小學4年級一班班主任陳芳的電話驟然響起,電話那頭傳來班上11歲學生林志龍的哭喊聲與呼救聲。“小龍,不要急,不要慌,老師會來救你的。”得知家住龍頭山鎮銀坪村的林志龍和兩歲妹妹在地震中雙雙被埋後,已放暑假回到魯甸江底鎮箐腳村老家的陳芳老師心急如焚,立即叫上丈夫陳文華,讓弟弟開車歷經幾次轉車後於當晚11時40分抵達現場,通過呼喊,廢墟裏傳來林志龍的求救聲:“我妹妹快不行了,你們先救我妹妹,再救我!”。10多分鐘後相繼將兄妹倆救出來。“老師,我們班其他同學有事嗎?”孩子的話感動著在場的每個人,老師的責任心呵護了學生的生命安全。

    93歲的馬才珍老人腰部受傷,她獨自從廢墟中爬了出來。11歲的小女孩宴艷,手骨折、腿受傷,她不但爬出來,而且步行10公里尋找救援隊伍。“不要害怕”兩名懷孕7個月的孕婦被埋廢墟下,手牽手相互鼓勵,堅持3個小時後獲救,母子平安。救災中出現父親被埋廢墟,兒子聞訊爬10公里懸崖回家救父的孝心。

    “背也要把受傷群眾背出大山!”武警交通三支隊二大隊21名官兵冒著生死危險,手腳並用地挺進“死亡谷”——魯甸縣火德紅鄉王家村,經過7小時的鏖戰,終於把32名重傷員和200多名群眾轉移到安全地帶。當把87歲的陳阿婆送上救護車後,工程師李清疲憊癱軟在地上。

    魯甸縣人民醫院連日通宵達旦燈火通明,全院400多職工無一人缺崗,醫生護士們眼睛充滿著血絲,奔跑在傷員身邊。國家救援隊,經過6個小時的不懈奮戰,于5日12時45分在龍泉村廢墟中挖出一名10歲小男孩。雲南電網緊急組織了53人,每人一個背簍徒步35公里,背運低壓供電套裝等應急物資趕赴災區參與搶通恢復供電工作。

    8月5日20時,被稱為“切糕王子”的維族青年阿迪力•買買提吐熱帶著價值50萬元、共5噸的切糕向雲南災區出發。“萬斤切糕支援雲南”成為微博熱門話題,討論量當天超過3.9萬人次。網民“麥達拉”為這個“新疆的兒子”喝彩:“一塊塊切糕連接新疆和雲南人民的心,砌成永不摧毀的團結橋”。

    “災區有傷員是‘熊貓血’,急需手術用血。”一條緊急呼救的短信傳開,一些不知名的志願者紛紛伸出手,很快就備好了5.5個單位用血,1100毫升。5日震後的村莊升起了第一縷炊煙,花椒和酸菜做成的湯,加上南瓜和稀飯,這就是300多村民的早餐。震後第二天,青山社村民就自發在大路邊支起灶和鍋,集體吃起大鍋飯。大家拿出從廢墟中扒出來的南瓜和玉米,共渡難關,大鍋飯不僅面向村民,也不拒絕有需求的路人。

    “我要帶你去遠方,去看日出和霞光;我要帶你去遠方,追逐青春和夢想;我要帶你去遠方,追逐幸福和希望。”詞作者天明不僅以個人名義捐款5萬元,還將自己的最新歌曲《我要帶你去遠方》獻給雲南魯甸地震中逝去的人們。

    四、越是在災難困苦面前,就越需要黨組織的凝心聚力和億萬民眾的眾志成城。

    同時,我也關注到,有人對震級不高傷亡人數過大,表示質疑。

    雲南地處印度板塊和歐亞板塊碰撞帶的東南側,是主要的受力區域,是我國地震最多、震災最重的省份之一。據地震局統計,20世紀中國大陸23.6%的7級以上大震、18.8%的6級以上強震發生在僅佔全國國土面積4.1%的雲南。

    本次地震震源深度只有12公里,屬淺源地震。可以對比的是2012年9月7日昭通彝良5.7級地震,震源深度14公里;四川蘆山7.0級地震,震源深度13公里;而2010年4月14日導致至少2698人遇難的青海玉樹7.1級地震,以及汶川8.0級大地震,震源深度均是14公里。

    魯甸山高坡陡谷深,震區人口平均密度每平方公里265人,是雲南省平均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17人的2.3倍。房屋抗震性能差。魯甸2003年發生地震後,縣裏就出臺過補助抗震房建設的指導意見,鼓勵村民新建抗震房屋,縣裏給予每戶1萬元補助,但由於當地群眾收入水平較低沒有推廣開來。符合要求的抗震房要十幾萬元,1萬元的補貼在村民看來是杯水車薪,根本投入不起。一位基層幹部算了一筆賬,60平方米的抗震房,僅圈梁和構造柱就需要2萬元,山區農民建房的交通成本和人工費用比平原高,每平方米需1000元至1500元,最少投資6萬元。而且農村家庭生産要求大於生活要求,建房面積往往大於60平方米。魯甸縣2013年農民人均年收入為4300元,近60%的農民每日生活費不到7元。平時很難意識到抗震房關鍵時刻會起到救命作用。村民們不捨得也拿不出這麼多錢來蓋抗震房。地震中鎮政府、公安派出所的房屋均變為廢墟,可見其財力之弱。

    2012年,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制定印發了《烏蒙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規劃》,烏蒙山片區“2010 年人均地區生産總值和人均地方一般財政預算收入分別為 7195 元和 467 元,僅相當於全國平均水平的 24. 2% 和 7. 5% ;城鎮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年人均純收入分別為 12939 元和 3248 元,僅相當於全國平均水平的 67. 7% 和 54. 9% 。 城鎮化率 24% ,不到全國平均水平的一半”。昭通11個縣有10個是國家級貧困縣。這次地震中,按照國家二級公路抗震要求設計施工的80公里昭巧公路,一樣發生了坍塌,約20余車輛被埋,造成人員傷亡,切斷了救援的生命線。震後泥石流等次生災害引起的山體滑坡、淹埋村莊是造成這次人員傷亡多的重要原因。

    1990年人教版高中語文教材中,《記一次大型的泥石流》就是以會澤縣蔣家溝1977年7月27日爆發的一次大型泥石流,作為中學生科普説明文的範文,文中列舉了解放前泥石流的頻發和危害及解放後泥石流治理取得的明顯成效。2004年第三屆魯迅文學獎獲獎作品中篇小説《好大一對羊》,後被改編為電視劇獲“飛天獎”、“金鷹獎”,改編拍攝為電影被柏林電影節、多倫多電影節、釜山電影節、威尼斯電影節邀請參展。作品正是源於作家夏天敏對昭通幹部群眾千方百計與貧困作鬥爭生動實踐的真實寫照。可見,烏蒙山區生態之脆弱,治理之艱難,人民可歌可泣之奮鬥精神。

    家鄉雲南是全國自然災害較多的省份,旱災、震災頻發,十年九災,讓人揪心。家鄉人民心存 “地震災情直通中南海,群眾安危情牽黨中央”的國家感恩情懷,欣慰省委省政府“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紮實作風,通過魯甸抗震救災在雲嶺大地上撐起了“六個前所未有”的堅強脊梁。

    可喜的是,我看到了近年來在全省4600萬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2012年,雲南省GDP突破萬億元,同比增長13%,高於全國5.2個百分點,增長速度列全國第4位、西部第2位。中國萬億GDP俱樂部迎來第24個新成員,也是2012年唯一的新成員。素有業內“全國居民收入幸福指數”之稱的GDP含金量,雲南2013年排名全國第5。2014上半年雲南GDP同比增長8.4%高於全國1個百分點,上半年雲南出口增速居全國第一。以昆明為中心,將曲靖、玉溪、楚雄四州市的産業聚合發展,讓農民進城,把工業上山上坡。手筆之大,效果之好,三年把省會城市的經濟輻射功能直接擴大了一倍,成為全省經濟發展的引擎。黨中央、國務院部署“把雲南建設為我國民族團結進步、邊疆繁榮穩定的示範區”。

    震中魯甸與我家鄉曲靖同屬烏蒙山區,1936年2月,長征中的紅二、六軍團來到這裡。紅軍經過四渡赤水和土城之敗後,兵力大減,到紅九軍團長羅炳輝將軍的家鄉彝良、魯甸、巧家、宣威、馬龍一帶進行擴紅,僅在會澤縣就一次擴軍1 300多人,籌款10萬銀元。後有了毛澤東主席《七律•長征》的完美收官。

    面對災情和救災,淚已流幹,願逝者安息、生者安康!回放震後“二七”14個日日夜夜的驚心動魄,災區幹部群眾體會最深的一句話——理解、信任 、聚力,就是最好的賑災。作為震災中的一員,我倣《七律•長征》之韻律,向關心參與家鄉賑災的各界人士,向傷痛和感動中的父老鄉親,

    向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致以崇高敬意。

    七律•賑災

    (一)

    總書記救人第一,滇東高原災情疾,

    七千里飛奔馳援,牛欄江邊堰塞急,

    龍頭山上余震密,總理滑倒接地氣,

    濁水洗手本清廉,中國夢喚人心齊。

    (二)

    人民不怕天缺眼,地動山搖只等閒。

    魯甸震中疾步忙, 龍頭山上走泥丸。

    牛欄江急堰塞險,滇東高原夏日寒。

    莫愁生還衣糧短,總理到後夢可圓。

    (文章採用了法制日報社記者劉百軍及家鄉消防官兵、縣鄉幹部提供的素材,一併致謝。)(汪揚)

責任編輯: 雷麗娜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